第二十二章
“咳咳咳,好了,现在我要开始直播了。”萧悦爪子按了一下台子上的按钮,直播间布置完毕,炫酷的星河特效再次出现在众人面前。
萧悦这次没有采取全程蹲坐的直播模式,他站了起来。
一只可爱的小猫猫直立站立起来,然后脑袋上出现了一个眼镜。
因为小猫的耳朵是在脑袋顶上,没办法放眼镜。因此这个眼镜是捆在萧悦脑袋上的。
直播间的观众们忍不住同时发出了“噗”“哈哈哈哈”“酒鬼猫好萌”“卖萌可耻”的弹幕。
萧悦用猫爪子推了一下眼镜,无视大家的嘲笑,开始直播。
“上一回咱们说到了,敌寇在报纸上发布言论,‘此等宝物,由中国国家或民族保管,最为妥当,诚为当然之事。然现处政局混沌状态中,由最近之日本民族代为致力,以尽保管责任,盖亦数之自然也。’其吞并华国国宝的狼子野心,溢于言表。”
“山海关失守,‘溯当日抢运文物出京工作,其仓皇急遽,如救焚拯溺,呼吸之际,间不容发。’故宫人立下‘人在文物在’的誓言,踏上了漫漫南迁路。”
“这其中有多少夫妻,父子。比如曾经在报纸上和父亲马衡辩论,坚决反对文物南迁的马彦祥,在文物南迁时也主动请命,和父亲一同踏上南迁路。”
“他们的顾虑成真。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之后,日军占领北平,故宫遭劫,比如故宫中的铜缸、铜灯亭,和元明清三代所造铁炮,都被他们抢走熔化冶炼,制造成兵器,屠杀华国人。”
“南迁的文物在南迁过程中磨难不少。南线的文物前脚从长沙运离,后脚日军开始轰炸长沙;北线的文物刚在郑州车站停下,日军轰炸导致郑州车站燃起熊熊大火,幸亏司机果断发车,载着文物的列车冲出火海。西进的文物在绵阳一座桥上掉落河滩,所幸并未烧毁;又在峨眉遭遇火灾,储藏文物的仓库差点着火……”
“战火的追击、生活的困苦、道路的艰难,别人为故宫人创下的壮举唏嘘,故宫人却平静的将其归结于文物有灵。”
“就像是石鼓在山崖翻车,本以为会坠落陡崖时,居然神奇的在翻车前一刻从车上落在了地上,汽车坠毁,石鼓丝毫无损。这种情况比比皆是。这样说来,的确是文物有灵。”
“但比起文物有灵这种玄之又玄的说法,故宫人的决断和小心翼翼才是保全这批文物的最重要的原因。”
“此次直播,我将讲解故宫人在文物南迁时所采取的保全文物的一系列方法。这些方法,或许在今日也能被借鉴。”
“其中最重要的,一是严密的文物典守制度,二是巧妙的文物装箱方法。”
……
……
萧悦开始直播的时候,平日吊儿郎当的气场好似瞬间从小小的猫咪身躯中抽离,即使他还是一只直立行走的,头戴眼镜,看上去有一点滑稽的毛绒绒的小猫,但观众们很少再为他那滑稽娇小的身影吸引,而是沉浸在他所讲述的内容中。
萧悦的语气没有慷慨激昂,没有明显的抑扬顿挫。他的声音很平静,他只是普通的叙述一段历史。可观众们听着他那平静的语气,却能感觉到他的悲伤,他的自豪。
萧悦的感情就好像是已经快溢出瓶子的水,即使瓶口水面平静,但是水仍旧缓慢的自己慢慢溢出,控制不住。
故宫人在得知萧悦直播的时候,都第一时间放下自己手头的工作,开始观看直播。实在是没有办法抽出空的,就只能等着之后视频放出了。
他们在看到萧悦描述的文物典守制度的时候,心里惊讶又自豪。
惊讶的是,这种制度,在现在博物馆中也在使用。
自豪的也是,这种制度,在现在博物馆中也在使用。只是从手工登记变成了机器登记。
这都多少年了?老祖宗的智慧真是不容小视。
从这其中,也可看出故宫人对此次文物南迁的重视。他们的登记可不是简简单单一件一件的登记,而是详细到了每个部件。
比如一件清宫的自鸣钟,自鸣钟的每一个部件,都会进行详细登记,有些文物的登记多达上百条。
若不是故宫人这等精益求精,那些文物怎可能完好无损?
而文物装箱,也让当代文博工作者受益匪浅。
大概是因为现在的科技太发达了,他们很难想象,在那个时代的人们是怎么在运输途中保护的文物。
萧悦举了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还是石鼓。
石鼓的价值在于它表面的石皮。若是石皮脱落,石鼓就没了文物价值。而这石皮经过风化,比绢布纸张还要脆弱。稍稍一震动,可能就会脱落。
装箱石鼓的为后来跟随南迁一部分文物去了台湾的庄严先生。庄严先生向北平琉璃厂达古斋的主人霍宝禄取经,在石鼓装箱前用薄软的绵纸浸湿水后,一点一点塞进石鼓裂缝中,然后再用湿软的绵纸一层一层包裹石鼓,再进行装箱。
第二个例子是雍正款粉彩荷莲玉壶春瓶。雍正款粉彩荷莲玉壶春瓶不说其彩瓷工艺,其瓷瓶表面的荷莲图,就是一副艺术价值极高的国画。彩瓷在雍正年间,技术和艺术都达到了一个顶峰,而粉彩荷莲玉壶春瓶则是代表雍正时期彩绘瓷器最高水平的作品,是公认的华国古代艺术价值最高的瓷器,
与其相对的,清造瓷器中还有一个瓷瓶堪称华国古代烧造技术巅峰的瓷瓶,那就是雍正儿子乾隆帝烧造的各种釉彩大瓶,俗称瓷母。
瓷器脆弱这个大家都知道,故宫人在装箱时也十分为难。后来他们是打开了故宫瓷器仓库,学习古人装运瓷器的方法,用稻草、棉花等材料,每个样式的瓷器,用不同的装箱方式,将其装箱运输。
观众们看着,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感觉。
有些了解文物的观众,在弹幕和留言中科普,现在运送和包护文物的时候,也是用的这种方法。顶多天然的绵纸稻草,换做类似的东西。其内涵是一样的。
这些包护文物的独特方法,在中古时期的故宫人那里就开始了,而中古时期的故宫人,又是从远古时期的老祖宗那里学到的。
代代相传,代代相承。
这就是传承。即使没有故意去传授,但我们仍旧将其传承下来。
萧悦说的是过去,观众们看到的是现在,是现在华盟文明的源远流长。
讲完这些之后,萧悦又讲了这批文物的结局。
日寇投降仪式在故宫太和殿广场上举行,这是太和殿广场最后一次用于仪式。
次日,故宫人将文物分批运回故宫,并且,在故宫唱响了《故宫守护队队歌》。
“有些故宫人,在文物南迁时于道路中长眠,践行了自己保护文物的誓言;有的故宫人,在果党撤离台湾的时候跟随部分文物前往台湾,在海峡对岸,顶着台湾人对大陆人的骂名,继续兢兢业业守护自己的誓言。”
“即使分割两岸,故宫文物总归是在华夏大地上,总归是会聚集在一起。”
“亿万斯品,罗列靡遗。靡遗既是没有遗漏,就是完璧归乡。我们期盼着故宫文物再次回归家乡。”
“华夏人所在的地方,便是华夏大地,便是这批文物的家乡。”
……
……
萧悦结束了这次直播,也结束了故宫南迁文物相关的直播。他还有许多故事没有讲,比如故宫人在沿途的牺牲;比如其他民众,例如乐山人民自发保护国宝;比如故宫文物在南迁途中,还多次进行展览,向众人展示华国国宝的流光溢彩……这些就在小说中慢慢讲述了。
他离开了光网,趴在窗台上,猫尾巴绕到爪子前,猫脑袋仰头看向窗外鸟语花香。
作为一个古人,来到未来真是太好了。他亲眼看到了,千百年后的华夏文明,山河犹在,国泰民安。
萧悦这次没有采取全程蹲坐的直播模式,他站了起来。
一只可爱的小猫猫直立站立起来,然后脑袋上出现了一个眼镜。
因为小猫的耳朵是在脑袋顶上,没办法放眼镜。因此这个眼镜是捆在萧悦脑袋上的。
直播间的观众们忍不住同时发出了“噗”“哈哈哈哈”“酒鬼猫好萌”“卖萌可耻”的弹幕。
萧悦用猫爪子推了一下眼镜,无视大家的嘲笑,开始直播。
“上一回咱们说到了,敌寇在报纸上发布言论,‘此等宝物,由中国国家或民族保管,最为妥当,诚为当然之事。然现处政局混沌状态中,由最近之日本民族代为致力,以尽保管责任,盖亦数之自然也。’其吞并华国国宝的狼子野心,溢于言表。”
“山海关失守,‘溯当日抢运文物出京工作,其仓皇急遽,如救焚拯溺,呼吸之际,间不容发。’故宫人立下‘人在文物在’的誓言,踏上了漫漫南迁路。”
“这其中有多少夫妻,父子。比如曾经在报纸上和父亲马衡辩论,坚决反对文物南迁的马彦祥,在文物南迁时也主动请命,和父亲一同踏上南迁路。”
“他们的顾虑成真。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之后,日军占领北平,故宫遭劫,比如故宫中的铜缸、铜灯亭,和元明清三代所造铁炮,都被他们抢走熔化冶炼,制造成兵器,屠杀华国人。”
“南迁的文物在南迁过程中磨难不少。南线的文物前脚从长沙运离,后脚日军开始轰炸长沙;北线的文物刚在郑州车站停下,日军轰炸导致郑州车站燃起熊熊大火,幸亏司机果断发车,载着文物的列车冲出火海。西进的文物在绵阳一座桥上掉落河滩,所幸并未烧毁;又在峨眉遭遇火灾,储藏文物的仓库差点着火……”
“战火的追击、生活的困苦、道路的艰难,别人为故宫人创下的壮举唏嘘,故宫人却平静的将其归结于文物有灵。”
“就像是石鼓在山崖翻车,本以为会坠落陡崖时,居然神奇的在翻车前一刻从车上落在了地上,汽车坠毁,石鼓丝毫无损。这种情况比比皆是。这样说来,的确是文物有灵。”
“但比起文物有灵这种玄之又玄的说法,故宫人的决断和小心翼翼才是保全这批文物的最重要的原因。”
“此次直播,我将讲解故宫人在文物南迁时所采取的保全文物的一系列方法。这些方法,或许在今日也能被借鉴。”
“其中最重要的,一是严密的文物典守制度,二是巧妙的文物装箱方法。”
……
……
萧悦开始直播的时候,平日吊儿郎当的气场好似瞬间从小小的猫咪身躯中抽离,即使他还是一只直立行走的,头戴眼镜,看上去有一点滑稽的毛绒绒的小猫,但观众们很少再为他那滑稽娇小的身影吸引,而是沉浸在他所讲述的内容中。
萧悦的语气没有慷慨激昂,没有明显的抑扬顿挫。他的声音很平静,他只是普通的叙述一段历史。可观众们听着他那平静的语气,却能感觉到他的悲伤,他的自豪。
萧悦的感情就好像是已经快溢出瓶子的水,即使瓶口水面平静,但是水仍旧缓慢的自己慢慢溢出,控制不住。
故宫人在得知萧悦直播的时候,都第一时间放下自己手头的工作,开始观看直播。实在是没有办法抽出空的,就只能等着之后视频放出了。
他们在看到萧悦描述的文物典守制度的时候,心里惊讶又自豪。
惊讶的是,这种制度,在现在博物馆中也在使用。
自豪的也是,这种制度,在现在博物馆中也在使用。只是从手工登记变成了机器登记。
这都多少年了?老祖宗的智慧真是不容小视。
从这其中,也可看出故宫人对此次文物南迁的重视。他们的登记可不是简简单单一件一件的登记,而是详细到了每个部件。
比如一件清宫的自鸣钟,自鸣钟的每一个部件,都会进行详细登记,有些文物的登记多达上百条。
若不是故宫人这等精益求精,那些文物怎可能完好无损?
而文物装箱,也让当代文博工作者受益匪浅。
大概是因为现在的科技太发达了,他们很难想象,在那个时代的人们是怎么在运输途中保护的文物。
萧悦举了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还是石鼓。
石鼓的价值在于它表面的石皮。若是石皮脱落,石鼓就没了文物价值。而这石皮经过风化,比绢布纸张还要脆弱。稍稍一震动,可能就会脱落。
装箱石鼓的为后来跟随南迁一部分文物去了台湾的庄严先生。庄严先生向北平琉璃厂达古斋的主人霍宝禄取经,在石鼓装箱前用薄软的绵纸浸湿水后,一点一点塞进石鼓裂缝中,然后再用湿软的绵纸一层一层包裹石鼓,再进行装箱。
第二个例子是雍正款粉彩荷莲玉壶春瓶。雍正款粉彩荷莲玉壶春瓶不说其彩瓷工艺,其瓷瓶表面的荷莲图,就是一副艺术价值极高的国画。彩瓷在雍正年间,技术和艺术都达到了一个顶峰,而粉彩荷莲玉壶春瓶则是代表雍正时期彩绘瓷器最高水平的作品,是公认的华国古代艺术价值最高的瓷器,
与其相对的,清造瓷器中还有一个瓷瓶堪称华国古代烧造技术巅峰的瓷瓶,那就是雍正儿子乾隆帝烧造的各种釉彩大瓶,俗称瓷母。
瓷器脆弱这个大家都知道,故宫人在装箱时也十分为难。后来他们是打开了故宫瓷器仓库,学习古人装运瓷器的方法,用稻草、棉花等材料,每个样式的瓷器,用不同的装箱方式,将其装箱运输。
观众们看着,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感觉。
有些了解文物的观众,在弹幕和留言中科普,现在运送和包护文物的时候,也是用的这种方法。顶多天然的绵纸稻草,换做类似的东西。其内涵是一样的。
这些包护文物的独特方法,在中古时期的故宫人那里就开始了,而中古时期的故宫人,又是从远古时期的老祖宗那里学到的。
代代相传,代代相承。
这就是传承。即使没有故意去传授,但我们仍旧将其传承下来。
萧悦说的是过去,观众们看到的是现在,是现在华盟文明的源远流长。
讲完这些之后,萧悦又讲了这批文物的结局。
日寇投降仪式在故宫太和殿广场上举行,这是太和殿广场最后一次用于仪式。
次日,故宫人将文物分批运回故宫,并且,在故宫唱响了《故宫守护队队歌》。
“有些故宫人,在文物南迁时于道路中长眠,践行了自己保护文物的誓言;有的故宫人,在果党撤离台湾的时候跟随部分文物前往台湾,在海峡对岸,顶着台湾人对大陆人的骂名,继续兢兢业业守护自己的誓言。”
“即使分割两岸,故宫文物总归是在华夏大地上,总归是会聚集在一起。”
“亿万斯品,罗列靡遗。靡遗既是没有遗漏,就是完璧归乡。我们期盼着故宫文物再次回归家乡。”
“华夏人所在的地方,便是华夏大地,便是这批文物的家乡。”
……
……
萧悦结束了这次直播,也结束了故宫南迁文物相关的直播。他还有许多故事没有讲,比如故宫人在沿途的牺牲;比如其他民众,例如乐山人民自发保护国宝;比如故宫文物在南迁途中,还多次进行展览,向众人展示华国国宝的流光溢彩……这些就在小说中慢慢讲述了。
他离开了光网,趴在窗台上,猫尾巴绕到爪子前,猫脑袋仰头看向窗外鸟语花香。
作为一个古人,来到未来真是太好了。他亲眼看到了,千百年后的华夏文明,山河犹在,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