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三章 你现在在哪里?
演习第二天的拂晓,在蓝军对四十七团的正面展开了总攻之前。参谋长提议全线撤退,师长批准之后,四十七团的残部开始后撤。
A区一旦沦陷,四十八团就失去了侧翼,如果他们不撤退,等A区的敌人堵住了后路,他们就只能等死。
所以,四十七团一动,四十八团也紧跟着后撤。开战初期,加上边防23团的力量,总共是三个团一字排开堵住通道。四十七团被打残,意味着这条防线彻底崩溃。十六师离开了最前沿,只剩下了边防23团孤军奋战。
他们是不会撤退的。
他们是边防部队,生下来的那天起,就是为了战死在阵地上。
而十六师还得继续迟滞蓝军的进攻脚步,直到三十里营房,那才是他们的必须死守的阵地。
四十七团随惨,但是在撤退的路上,倒了血霉的是四十八团。
他们离开了构筑好了的工事,然后大部队在撤退的途中,被蓝军早已经待命的空中力量从头打到尾。四十八团被狂轰滥炸了整整一天,丢失了几乎所有的重型装备,人员损失也十分巨大。等两个步兵团合兵一处的时候,装甲车只剩下了两位数,很多士兵没有了代步工具,他们从机械化步兵回归到了十一路步兵。三十里营房总部留守的两个步兵营接到了开赴前线的命令,他们将接应从战场上退下来的部队,构筑新的防线。
防空团一刻都没有停,他们的损失也同样巨大,但是在他们的面前,蓝军终于停止了空中打击,大批步兵追在了红军的屁股后面。
开战第三天,5411的指挥部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师长命令参谋长后撤,重新建立指挥部。第一批撤退下来的部队正在后方十公里处构筑第二道防线,等大部队通过之后,指挥部也跟着一起动了。
防化连紧跟参谋长,在机动过程中,路边上到处都是机枪阵地和防空阵地,公路两侧靠双腿行军的部队延绵几公里,他们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上,徒步奔袭到下一个隘口。他们将化整为零,以班排为单位,用步枪、机枪、火箭筒和自己的血肉之躯进行最后的殊死抵抗。
前线的战斗正在零零落落的爆发,阻击阵地一寸一寸地正在往后移动。车队路过每一个山口、河谷、转角,杨越都能看到被伪装过的装甲车和坦克。炮口指向前方,士兵们则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河滩边,灰头土脸。他们用刺刀剜着手里的罐头,喝着水壶里的清水。他们不会再退了,因为这里就是他们的墓地。
张朝封看得眼睛一片潮红,这样打下去,十六师会全军覆没的。
杨越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久久没有说话。十六师存在的意义,本来就是为了全军覆没。
前提是把敌人挡在三十里营房以外。
一步一个血脚印!这是政委在师直大会上反复提起过的。
地狱随冷,我不去,谁去!
一架直升机摇摆地闯入了山谷,耳脉里立刻响起了空袭的警告。
车队加快了速度,在山间的简易公路上狂奔。他们退得有些狼狈,但这的确就是战争。
从来没有如此逼真过。
蓝军攻入了峡谷,然后一脑袋撞在了红军一层一层的阻击网上。每前进一步,都有可能从路边射来一颗坦克炮弹,或者扫来一梭子子弹。散乱的红军步兵已经从正面战场转入了山地游击战,蓝军在零敲碎打之下,终于放慢了进攻的脚步。他们和红军混在了一起,空中力量失去了作用。只能用人和装备,一步一步地逼迫过去。
新的指挥部离三十里营房只有一百公里不到。
参谋长不愿意在往后退了,司令部人员全体携枪带弹,准备随时阻击敌人。在他们的身后,就是三十里营房的最后防线,不到万不得已,这里不能被突破。
部队分发物资、弹药,防化连也人手一支枪。
杨越把自己的手枪插回了腰里,问郑书丛要了一支95式自动步枪。这场演习到这里,才真正地进入了关键阶段。
侦察营传回来的消息,敌人的炮兵阵地被端掉了一半。
还有一半,实在是无能为力了。武侦连被空突营追兔子一样,追得满山乱跑,几乎不成建制,正在各自为战。技侦连放下了价格高昂的各种侦察仪器,端着枪仍然在蓝军的腹地活动,伺机寻找敌人的指挥中枢和重要部门。
参谋长拿着通话器久久没有说话,仗打到这个份上了,所有人都在尽着全力。
入夜时分,蓝军总算是完全停止了前进的脚步。他们在红军冷枪冷炮面前损失巨大,后方堵着一大堆重型装备上不来,冲在前面的轻型突击火力明显强度不够,他们需要调整火力和兵力部署。否则一天以二十公里的进攻速度,要打到猴年马月才能到达三十里营房。
蓝军指挥部下达了三天之内,必须攻入到离三十里营房只有二十公里远的决战场的命令。空中突击营全员全装准备敌后索降,从敌人的后方打开缺口。
双方都卯足了力气准备大干一场,就看谁能支持到第七天的两点。
这是雌雄对决,一仗过后,到底是骡子还是马,就能分得清楚。部队常年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临到头来,缺没人再提。
连参谋长都不得不承认,双方都是硬骨头。
夜幕降临,疲于奔命的司令部安静了下来。杨越也终于喘匀了一口气息,总算能坐在帐篷里享受着难得的安宁。
可偏偏有人不愿意放弃,杨越倒在地上还没睡两分钟,郑书丛忽然把他叫醒了。
“老班长,公共频道有人喊你。”
杨越睁开眼睛骂了一句娘,眼镜蛇特么有完没完了?
他拿起通话器,戴上了耳脉。
“哪位!?”
“小盆友,我是张扬啊!”
“张教官,不抓紧时间休息,你打算干什么?明天开始都是恶战来着!”
张扬在那头哈哈大笑了几声,“我问你,小盆友,你现在在哪里?”
A区一旦沦陷,四十八团就失去了侧翼,如果他们不撤退,等A区的敌人堵住了后路,他们就只能等死。
所以,四十七团一动,四十八团也紧跟着后撤。开战初期,加上边防23团的力量,总共是三个团一字排开堵住通道。四十七团被打残,意味着这条防线彻底崩溃。十六师离开了最前沿,只剩下了边防23团孤军奋战。
他们是不会撤退的。
他们是边防部队,生下来的那天起,就是为了战死在阵地上。
而十六师还得继续迟滞蓝军的进攻脚步,直到三十里营房,那才是他们的必须死守的阵地。
四十七团随惨,但是在撤退的路上,倒了血霉的是四十八团。
他们离开了构筑好了的工事,然后大部队在撤退的途中,被蓝军早已经待命的空中力量从头打到尾。四十八团被狂轰滥炸了整整一天,丢失了几乎所有的重型装备,人员损失也十分巨大。等两个步兵团合兵一处的时候,装甲车只剩下了两位数,很多士兵没有了代步工具,他们从机械化步兵回归到了十一路步兵。三十里营房总部留守的两个步兵营接到了开赴前线的命令,他们将接应从战场上退下来的部队,构筑新的防线。
防空团一刻都没有停,他们的损失也同样巨大,但是在他们的面前,蓝军终于停止了空中打击,大批步兵追在了红军的屁股后面。
开战第三天,5411的指挥部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师长命令参谋长后撤,重新建立指挥部。第一批撤退下来的部队正在后方十公里处构筑第二道防线,等大部队通过之后,指挥部也跟着一起动了。
防化连紧跟参谋长,在机动过程中,路边上到处都是机枪阵地和防空阵地,公路两侧靠双腿行军的部队延绵几公里,他们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上,徒步奔袭到下一个隘口。他们将化整为零,以班排为单位,用步枪、机枪、火箭筒和自己的血肉之躯进行最后的殊死抵抗。
前线的战斗正在零零落落的爆发,阻击阵地一寸一寸地正在往后移动。车队路过每一个山口、河谷、转角,杨越都能看到被伪装过的装甲车和坦克。炮口指向前方,士兵们则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河滩边,灰头土脸。他们用刺刀剜着手里的罐头,喝着水壶里的清水。他们不会再退了,因为这里就是他们的墓地。
张朝封看得眼睛一片潮红,这样打下去,十六师会全军覆没的。
杨越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久久没有说话。十六师存在的意义,本来就是为了全军覆没。
前提是把敌人挡在三十里营房以外。
一步一个血脚印!这是政委在师直大会上反复提起过的。
地狱随冷,我不去,谁去!
一架直升机摇摆地闯入了山谷,耳脉里立刻响起了空袭的警告。
车队加快了速度,在山间的简易公路上狂奔。他们退得有些狼狈,但这的确就是战争。
从来没有如此逼真过。
蓝军攻入了峡谷,然后一脑袋撞在了红军一层一层的阻击网上。每前进一步,都有可能从路边射来一颗坦克炮弹,或者扫来一梭子子弹。散乱的红军步兵已经从正面战场转入了山地游击战,蓝军在零敲碎打之下,终于放慢了进攻的脚步。他们和红军混在了一起,空中力量失去了作用。只能用人和装备,一步一步地逼迫过去。
新的指挥部离三十里营房只有一百公里不到。
参谋长不愿意在往后退了,司令部人员全体携枪带弹,准备随时阻击敌人。在他们的身后,就是三十里营房的最后防线,不到万不得已,这里不能被突破。
部队分发物资、弹药,防化连也人手一支枪。
杨越把自己的手枪插回了腰里,问郑书丛要了一支95式自动步枪。这场演习到这里,才真正地进入了关键阶段。
侦察营传回来的消息,敌人的炮兵阵地被端掉了一半。
还有一半,实在是无能为力了。武侦连被空突营追兔子一样,追得满山乱跑,几乎不成建制,正在各自为战。技侦连放下了价格高昂的各种侦察仪器,端着枪仍然在蓝军的腹地活动,伺机寻找敌人的指挥中枢和重要部门。
参谋长拿着通话器久久没有说话,仗打到这个份上了,所有人都在尽着全力。
入夜时分,蓝军总算是完全停止了前进的脚步。他们在红军冷枪冷炮面前损失巨大,后方堵着一大堆重型装备上不来,冲在前面的轻型突击火力明显强度不够,他们需要调整火力和兵力部署。否则一天以二十公里的进攻速度,要打到猴年马月才能到达三十里营房。
蓝军指挥部下达了三天之内,必须攻入到离三十里营房只有二十公里远的决战场的命令。空中突击营全员全装准备敌后索降,从敌人的后方打开缺口。
双方都卯足了力气准备大干一场,就看谁能支持到第七天的两点。
这是雌雄对决,一仗过后,到底是骡子还是马,就能分得清楚。部队常年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临到头来,缺没人再提。
连参谋长都不得不承认,双方都是硬骨头。
夜幕降临,疲于奔命的司令部安静了下来。杨越也终于喘匀了一口气息,总算能坐在帐篷里享受着难得的安宁。
可偏偏有人不愿意放弃,杨越倒在地上还没睡两分钟,郑书丛忽然把他叫醒了。
“老班长,公共频道有人喊你。”
杨越睁开眼睛骂了一句娘,眼镜蛇特么有完没完了?
他拿起通话器,戴上了耳脉。
“哪位!?”
“小盆友,我是张扬啊!”
“张教官,不抓紧时间休息,你打算干什么?明天开始都是恶战来着!”
张扬在那头哈哈大笑了几声,“我问你,小盆友,你现在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