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黄昏笑道:“这且不论,我再说一事,如果先生觉得这样的事情值得期待,那就留下来入朝为官——不是为朱棣,也不是为先生自己的荣华富贵,而是为泱泱中国。”
明朝时期已自称中国。
高贤宁:“愿闻其详。”
他确实有些意动,因为那一句“若天子无明臣,则朝无善政”。
没有谁比读书人更理解这句话。
黄昏眼里浮起崇拜和向往,“大明自太祖开国,休养生息三十载有余,今疆域之内,四海无闲田,犹有民饿死,国不算强民亦不富,且外有安南隐患,蒙元余孽,边疆不定。但是晚生以为,朱棣治下将见盛世。”
黄昏都有点佩服自己了,出口成章引典用古,胸有墨华自芬芳啊!
“何等盛世?”
“陛下登基之后,以他好强的性情和靖难得江山的原因,必然要励精图治才能正其帝王之形,其措施不外如是:发展经济,提倡文教,完善科举,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农业,兴修水利,疏通大运河,减轻税负,为稳定边疆,亦会多次亲征漠北,南抚安南,宣扬国威之余,还需大力开拓海外交流,或会派人下西洋,经营南海,又派人出使西域,以此开创万国来朝的局面。此外,晚生已经得知,陛下将让解缙编纂一部旷古烁今的百科全书,包容先秦以来所有经典的书。”
“天下因而大治。”
“再其后,大皇子朱高炽仁厚,若是登基,也将打造出盛世之治,不难想象,数十年后,大明王朝疆域辽阔,国富民强,四海来朝,襄容宇内,展现出大一统王朝的蓬勃生机,这或许会是古往今来最大盛世,远迈汉唐!”
“敢问先生,这样的盛世,我等读书人岂有不向往之理?”
高贤宁听得是瞠目结舌。
黄昏是真敢吹。
远迈汉唐?
按照你这说辞,朱棣比汉武大帝和唐太宗更厉害。
不可能嘛。
高贤宁这种心理很正常,人大多都有厚古薄今的想法,在他们这些读书人眼中,世间大概没君王能比汉武和太宗更强的了。
黄昏最后定鼎而言:“要打造这样的盛世,仅靠陛下就行了吗?所以大明朝堂,确实需要先生这样的人才,晚生有一句话,还请先生三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句话的原话出自顾炎武: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后辈先烈梁启超浓缩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字。
高贤宁眼睛光彩熠熠。
好一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黄观有个好侄儿!
强牺 tianlaixsw.com 读牺。大明有个好读书人!
这候 ai*mei*4 3.com 章汜。低头沉吟不语。
许久许久,才看向黄昏,“你称呼高某为先生,愧不敢当,一句‘若天子无明臣则朝无善政’,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仅是这两句便可传颂千古,更可为高某师。千百年后,世间读书当以此为明灯。先前是高某浅鄙过于自私,闻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大有醍醐灌顶之感,高某亦向往你口中的煌煌盛世,陛下可辅,高某定然竭尽全力,若是不可辅,那高某便挂印归去。”
明臣也需贤天子。
黄昏大喜,对高贤宁的谬赞有些羞臊,毕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是自己抄袭的,不料高贤宁又道:“然我已拒陛下,又知与纪纲,如今又怎好入仕?”
这是个问题。
我这把年纪了,总不能让我再去参加科举吧。
况且……
前头刚拒绝,转身就跑去找朱棣求官,这会被天下人骂断脊梁的。
我高贤宁也是要脸的人。
黄昏笑意盈盈,“先生不必担心此事,不若先到吴叔叔家里暂住,给晚生一些时间,先生必然能朝为官,嗯……我不会让先生去和解缙编修《明太祖实录》的。”
高贤宁甚是欣慰。
黄昏这孩子硬是要得,很善解人意。
于是让折柳亭外的马夫自去。
和黄昏信步回城。
黄昏不知道的是,高贤宁他之所以被说动,不是因为他那一番高谈阔论,而仅仅是因为两句话。
天子无明臣,朝无善政。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落地有声。
在将高贤宁忽悠到吴溥家里暂住后,他没停下来,继续去外奔走:高贤宁提醒了他,永乐登基之后,还有个景清。
为何后人评价永乐,有时候会冠于冷血残暴?
朱棣确实杀人很多,其中两件,尤为著名。
一是方孝孺被诛十族,但这件事被后人证实是虚假的。
二是景清的瓜蔓抄,这是真的。
景清,耿姓,谬传为景,陕西邠州宜禄驿人。自幼父母双亡,外祖母家中长大,入真宁籍,洪武二十七年榜眼,授编修,改御史。
此前曾连中两届乡试解元,却拒不入京参加会试,被时任陕西承宣布政右使张允照弹劾,激怒朱元璋,让其十年内不准参与大考。
洪武三十年春,朱元璋召见景清,命署左佥都御史。
景清因为奏疏里有错字,于是怀印更改,被给事中所劾,关入诏狱,不就又放了出来,命起巡察川、陕私茶,任金华知府。
建文初,任北平参议。
朱允炆的意思是让景清去监视朱棣。
制大 制枭。在北平时,燕王朱棣曾和景清见过,见景清言论明晰,朱棣极为赞赏。
后建文帝一看监视朱棣么得效果,把景清调回来吧,于是景清迁任御史大夫。
没多久靖难了。
景清倒是有骨气,密谋办大事,又约了方孝孺孝孺等同殉国,哪知方孝孺被杀之后,景清没殉国,朱棣让景清继续出任御史大夫。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朝时期已自称中国。
高贤宁:“愿闻其详。”
他确实有些意动,因为那一句“若天子无明臣,则朝无善政”。
没有谁比读书人更理解这句话。
黄昏眼里浮起崇拜和向往,“大明自太祖开国,休养生息三十载有余,今疆域之内,四海无闲田,犹有民饿死,国不算强民亦不富,且外有安南隐患,蒙元余孽,边疆不定。但是晚生以为,朱棣治下将见盛世。”
黄昏都有点佩服自己了,出口成章引典用古,胸有墨华自芬芳啊!
“何等盛世?”
“陛下登基之后,以他好强的性情和靖难得江山的原因,必然要励精图治才能正其帝王之形,其措施不外如是:发展经济,提倡文教,完善科举,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农业,兴修水利,疏通大运河,减轻税负,为稳定边疆,亦会多次亲征漠北,南抚安南,宣扬国威之余,还需大力开拓海外交流,或会派人下西洋,经营南海,又派人出使西域,以此开创万国来朝的局面。此外,晚生已经得知,陛下将让解缙编纂一部旷古烁今的百科全书,包容先秦以来所有经典的书。”
“天下因而大治。”
“再其后,大皇子朱高炽仁厚,若是登基,也将打造出盛世之治,不难想象,数十年后,大明王朝疆域辽阔,国富民强,四海来朝,襄容宇内,展现出大一统王朝的蓬勃生机,这或许会是古往今来最大盛世,远迈汉唐!”
“敢问先生,这样的盛世,我等读书人岂有不向往之理?”
高贤宁听得是瞠目结舌。
黄昏是真敢吹。
远迈汉唐?
按照你这说辞,朱棣比汉武大帝和唐太宗更厉害。
不可能嘛。
高贤宁这种心理很正常,人大多都有厚古薄今的想法,在他们这些读书人眼中,世间大概没君王能比汉武和太宗更强的了。
黄昏最后定鼎而言:“要打造这样的盛世,仅靠陛下就行了吗?所以大明朝堂,确实需要先生这样的人才,晚生有一句话,还请先生三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句话的原话出自顾炎武: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后辈先烈梁启超浓缩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字。
高贤宁眼睛光彩熠熠。
好一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黄观有个好侄儿!
强牺 tianlaixsw.com 读牺。大明有个好读书人!
这候 ai*mei*4 3.com 章汜。低头沉吟不语。
许久许久,才看向黄昏,“你称呼高某为先生,愧不敢当,一句‘若天子无明臣则朝无善政’,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仅是这两句便可传颂千古,更可为高某师。千百年后,世间读书当以此为明灯。先前是高某浅鄙过于自私,闻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大有醍醐灌顶之感,高某亦向往你口中的煌煌盛世,陛下可辅,高某定然竭尽全力,若是不可辅,那高某便挂印归去。”
明臣也需贤天子。
黄昏大喜,对高贤宁的谬赞有些羞臊,毕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是自己抄袭的,不料高贤宁又道:“然我已拒陛下,又知与纪纲,如今又怎好入仕?”
这是个问题。
我这把年纪了,总不能让我再去参加科举吧。
况且……
前头刚拒绝,转身就跑去找朱棣求官,这会被天下人骂断脊梁的。
我高贤宁也是要脸的人。
黄昏笑意盈盈,“先生不必担心此事,不若先到吴叔叔家里暂住,给晚生一些时间,先生必然能朝为官,嗯……我不会让先生去和解缙编修《明太祖实录》的。”
高贤宁甚是欣慰。
黄昏这孩子硬是要得,很善解人意。
于是让折柳亭外的马夫自去。
和黄昏信步回城。
黄昏不知道的是,高贤宁他之所以被说动,不是因为他那一番高谈阔论,而仅仅是因为两句话。
天子无明臣,朝无善政。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落地有声。
在将高贤宁忽悠到吴溥家里暂住后,他没停下来,继续去外奔走:高贤宁提醒了他,永乐登基之后,还有个景清。
为何后人评价永乐,有时候会冠于冷血残暴?
朱棣确实杀人很多,其中两件,尤为著名。
一是方孝孺被诛十族,但这件事被后人证实是虚假的。
二是景清的瓜蔓抄,这是真的。
景清,耿姓,谬传为景,陕西邠州宜禄驿人。自幼父母双亡,外祖母家中长大,入真宁籍,洪武二十七年榜眼,授编修,改御史。
此前曾连中两届乡试解元,却拒不入京参加会试,被时任陕西承宣布政右使张允照弹劾,激怒朱元璋,让其十年内不准参与大考。
洪武三十年春,朱元璋召见景清,命署左佥都御史。
景清因为奏疏里有错字,于是怀印更改,被给事中所劾,关入诏狱,不就又放了出来,命起巡察川、陕私茶,任金华知府。
建文初,任北平参议。
朱允炆的意思是让景清去监视朱棣。
制大 制枭。在北平时,燕王朱棣曾和景清见过,见景清言论明晰,朱棣极为赞赏。
后建文帝一看监视朱棣么得效果,把景清调回来吧,于是景清迁任御史大夫。
没多久靖难了。
景清倒是有骨气,密谋办大事,又约了方孝孺孝孺等同殉国,哪知方孝孺被杀之后,景清没殉国,朱棣让景清继续出任御史大夫。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