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军议二
  心中有了决定,刘宣很快就坚定了决心,他看了看下面的众将说道:“自古以来,以泥腿子成就大业坐上龙庭的开国皇帝,唯有汉高祖、明太祖二人。其余朱温混迹于市井,郭威出身于游侠,但是此二人并没有一统华夏,论起成就,也远远比不上汉高祖、明太祖二人。”
  “蒙古铁木真,金国完颜阿骨打,后赵石勒虽然也是一时的英雄豪杰,但是都是蛮夷丑类。此辈性残暴虐,动辄屠城杀降,却是我汉家儿郎最凶狠的敌人。”
  “汉高祖先据西蜀、后据关中,出关四载,亥下一战斩杀霸王项羽,成为第一个出身低微的开国皇帝。”
  “明太祖先据和州,后据金陵,采用儒生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策,八年之后番阳湖一战而下,阵斩汉王陈友谅,奠定了霸业之基。”
  “哪怕是出身流寇的朱温,也在河南恢复生产、减免赋税,重用文官张全义治理河南,几年之后先后扫平朱瑾、秦宗权、李茂贞等对手,建立了大梁的基业。”
  “凡是成就大业之辈,都要割据一地,扎稳根基。煌煌五千年,从没有流寇能成就大业。我刘宣虽然不才,但是却也有几分志向。”
  “这一战,我决定就在永和灵石二县迎击官军,此战胜则我军占据平阳府,割据晋南。败者两年基业毁于一旦,我等多年辛苦一朝尽散,只能成为令人不齿的流贼盗寇。”
  “这一战关系重大,谁敢疏忽大意,军法之下,绝不容情。”
  听了刘宣这番杀气腾腾的话,熟读经史的赵胜等人,心中顿时一阵火热。
  刘宣摊开一幅地图,马鞭指着地图说道:“永和,大宁、蒲县三县,每县都有驻军。永和位居北面,兵力也最薄弱,县内只有廖狗儿一个守备哨,但是永和县我们占据最久,在这个县的根基也最深,不少分到田地的百姓也全力支持我们,虽然县中人口稀少,但是也能发动三百乡军参战守城。”
  “大宁、蒲县都是攻占不久,因为我们苛待士绅的策略,城中的人心并不归附。因为士绅的造谣鼓噪,城中的百姓对我们心有隔阂,很难让百姓相助守城,如果强行逼迫,因为我们兵力薄弱,很可能弄出乱子,反而给了官军可乘之机。”
  “但是我们在大宁蒲县都驻扎重兵,大宁县有张应金第五营,蒲县更有白旺的第一营,这两个步兵营都是主力营,镇压士绅,把守城池应该很有把握。”
  “如今面对官军围剿,我们也不能分兵,我的意思不如放弃最南端的蒲县,让白旺将主力击中道大宁县。这样一来,我们的兵力布置就是一轻一重,如果永和县能够坚守,就让李翰廖狗儿等人坚守,如果敌军势大,就让李翰廖狗儿撤到大宁县。为了避免事权不一,永和、大宁、蒲县的军队全部归第一营营官白旺统带。”
  见刘宣信心十足,井井有条的安排着军务,下面的众将也更加的坚定。即便是少数三心二意之辈,在没有遭到大的挫败之前,也不敢有丝毫异心,毕竟刘宣是这支军队的创建者,他的威望远远超过下面的众人。
  刘宣下定了在平阳府北部决战的决心,他很快挥毫泼墨,当场写了一封书信,信中任命了白旺为永宁镇守使,全权管辖永和大宁一切事物,节制第一营、第五营、永和守备哨等辖区内部队。
  “永和方面的事情就这样安排,大家都谈谈灵石方向怎么办。”刘宣写好了书信,让传令兵快马加鞭前往蒲县、大宁、永和三县传达命令,然后支着胳膊说道。
  见刘宣当机立断处理了永和方面的军务,李旭升也有些跃跃欲试。在军议之前,他就被刘宣通过气,希望他在军议方向不利于刘宣希望的那样时发言,利用他军中威望,扭转这种趋势,将方向转移到刘宣希望的方面来。
  可是因为赵胜、刘武、田见秀等新老营官的发言,他们的意见也与刘宣相同,刘宣这个安排几乎毫无用处,李旭升本人在军议上也没有任何发言。
  眼见大战将至,李旭升也不是心机深沉之辈,他愤然站起身来,慷慨激昂的说道:“霍州城是我们的根基之地,我们的粮草饷银,甲胄被服都砸霍州城附近。如果霍州城稍有闪失,哪怕打胜了官军,我们的损失也不会小。”
  “而且霍州城已经开始分田三个月,城中敌对的士绅已经彻底肃清,已经成为我们的根基之地。如果任凭官军攻打,只怕霍州附近也会被官军彻底祸害,这个对我们稳定军心,治理地方都是非常不利的,毕竟霍州附近的新兵已经差不多有两三千人。”
  “我的意思,不如胆子大一些,主力前出灵石县,汇合张虎成第一营,只在霍州留下必要的守备部队,与官军决胜于灵石县外。”
  听了李旭升这番发言,刘勇摸了摸浓重的胡须,颔首说道:“小李营官说的不错,大家的不少亲族现在也分散在霍州附近,如果任由官军祸害,只怕军心也不会安稳,我的意思也是既然要打,不如御敌于国门之外,到时候灵石县大军云集,也不怕城中的百姓偷奸耍滑、心怀异志。”
  刘勇虽然提出的意见被反驳,但是本人却不以为意。在明军中,关于战略方向的讨论,几乎不容武官的插嘴质疑。明军的武官,也只能干领兵冲阵的事情,李旭升提出的意见,也非常符合刘勇的胃口。
  今天问了一下绿豆编辑,说是下个月可以上架,这个月断更四天,加上上个月断更三天,总共七章,下个月隐士尽量补上。希望大家耐心等待,毕竟你要理解一个手残党大龄青年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