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李自成二
陕北的五月还是没有下一滴雨水,如果再过一段时间不下雨,就将彻底延误耕种的季节。
现在距离刘宣攻破延安已经差不多一个月,这一个月来,因为朝廷反应不快,四镇的官军尽管已经开始调动,但是距离延安城还远。
李自成看了看毒辣辣的太阳想道:“看现在这个天气,今年又是一个绝收年,像这种年月,也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
李自成带着队伍,从米脂西川沿着绥德县、延川县一路跋涉,终于在五月十二赶到了延安。
自从过了延川之后,李自成的行军也更加困难。因为延川附近的边堡都被刘宣攻破,乡绅被刘宣抄家,附近的人口也大部分从贼,跟着刘宣造反。人口稀少人烟荒芜,让李自成的粮食的补充也更加困难,因为长途行军,粮食也不充足,李自成麾下这支队伍人数不但没有增加,反而还有所减少。
等李自成到了延安附近,总人口已经减少了一百多人,现在只剩下精壮三百多,老弱二百余人。李自成的麾下,大部分都是裁撤的役卒,不少士卒都自带马匹,骑马的士兵人数非常多,就是靠着这些看上去非常瘦弱的马匹,李自成才一路坚持下来,连续跋涉八天,赶了三百多里路进入延安。
因为投靠的义军数量太多,而大部分前来投靠的义军都缺乏粮食。所以为了避免前来投靠的义军挨饿,刘宣不仅大规模搭建了不少粥棚施粥,还让谈不拢的流民带一部分粮食离开。尽管这一部分粮食数量不多,每人平均下来也就三二十斤,但是刘宣这种气魄很大的举动,还是引起了陕北流民的好感。
刘宣攻破延安府后,将全城搜刮的干干净净。城中所有的乡绅,家产两天几乎全被刘宣一扫而空。陕北饥民虽然缺粮,但是乡绅却粮草充足,他们与山西的晋商合作,冒险从外地运来粮食,故意哄抬粮价,将陕北粮价抬到一石米八两银子的天价。他们趁着千古少见的旱灾,与当地官府互相勾结,靠着放高利贷投献等方式,大肆兼并土地,买卖人口蓄养家奴,扩充在地方上的力量。
刘宣攻破延安后,除了两户平常行善积德的良善士绅,其他欺男霸女的三百多户士绅胥吏家族都被刘宣一举铲灭。这一次全城抄家,刘宣共缴获白银八万余两,黄金四千余两,各种金银器皿上千件,珍珠宝石玉石古玩首饰等贵重物品三百多斤。这些值钱的财产,全部被后勤司查抄没收,归副司长李旭通直接掌管。
至于陕北最缺乏的粮食,刘宣这一次也一次性缴获了六万石。延安本是延绥镇最重要的后勤基地,尽管明面上府库的存粮不多,但是刘宣这一次一股脑收拾了城中肥肠满脑的胥吏与贪婪残暴的乡绅,硬是搜刮出六万石粮食。
刘宣并不想在延安建立根基,更不会在延安割据一方,只要汇合了王嘉胤大军,两人已经决定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发展。
六万石粮食,加上刘宣以前的存粮,差不多就有十万石。十万石粮食重量差不多有现代的六千吨,六千吨粮食在现代也就一列火车皮的运货量,但是到了道路难行的明末,哪怕刘宣全军出动,男女老弱一同行动,也很难全部带走。
所以刘宣才如此慷慨大度,用带不走的粮食换取一个及时雨宋公明的好名声。
李自成带着麾下的人马,进入提前安排好的营寨,吃了粥棚施放的米粥。为了表示诚意,李自成亲自带着助手刘宗敏进入延安,让威望高心地善的田见秀看家。
延安城的守备非常森严,李刘二人一路之上,发现了不下于十多道岗哨。这些站岗的士卒一丝不苟,身材魁梧健壮,一看就是见过血的精兵。
李自成起兵前只是役卒,刘宗敏更是低微的锻工,但是这二人天分很高,天生就带着一种领袖般的气质。李自成起兵后,两人带着部下与官军士绅打过几仗,已经算是有了不少战争经验。
刘宗敏看着延安城中四处巡逻,威风凛凛、身披铁甲的精壮士兵,脸上流露出几分羡慕之色,口中不由得交口称赞道:“好兵!好兵!真是好兵!”
他捅了捅李自成后腰说道:“李哥,只要给我三万这种精兵,兄弟一定能攻破西安城,割了秦王的脑袋将球踢。”
李自成仔细看了看这些巡逻的士卒,眼中疑惑的说道:“的确是甲胄精良,纪律严明,能称得上精兵。但是看其眉宇间少了一些杀气,比不上城外大营驻扎的兵将。”
就在两人悄悄地说话之际,已经被带到延安府衙刘宣统帅节堂之中。
延安府府衙占地六十余亩,房间上百间,是一个传统的三进跨院。其中大堂中驻扎着刘宣的亲兵,二堂是伤病的彩号营,还住着冯吉仁领衔的军医处十几名医生,三堂里面就是刘宣的帅帐节堂,里面除了中军的一些文士外,也只有刘宣的警卫和家眷。
像李自成刘宗敏这种投靠的流民义军,刘宣开始每天都要见上几位。但是随着前来投靠的义军越来越多,大部分义军首领觉得受不了刘宣军中严格的军纪,或者想要保持独立性,不想放弃一言九鼎的权力,这些义军首领只是听闻了刘宣的豪爽大方,都想沾些好处,打些秋风。
后来刘宣也感觉到不耐烦,他让麾下脾气最好最细心的胡宽负责接待,凡是真有诚意投奔的义军,刘宣才会亲自接见。那些打秋风之人,或多或少给些粮食,也省的他们麻烦刘宣。
李刘二人进入延安府衙,见到了刘宣随身的文书胡宽。胡宽此人为了报答刘宣的知遇之恩,做事向来非常认真,他仔细的将刘宣军中的政策交代给了李自成二人,主要就是接受全面的改编,接受人员的调动,遵守军中的纪律几条。
起点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现在距离刘宣攻破延安已经差不多一个月,这一个月来,因为朝廷反应不快,四镇的官军尽管已经开始调动,但是距离延安城还远。
李自成看了看毒辣辣的太阳想道:“看现在这个天气,今年又是一个绝收年,像这种年月,也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
李自成带着队伍,从米脂西川沿着绥德县、延川县一路跋涉,终于在五月十二赶到了延安。
自从过了延川之后,李自成的行军也更加困难。因为延川附近的边堡都被刘宣攻破,乡绅被刘宣抄家,附近的人口也大部分从贼,跟着刘宣造反。人口稀少人烟荒芜,让李自成的粮食的补充也更加困难,因为长途行军,粮食也不充足,李自成麾下这支队伍人数不但没有增加,反而还有所减少。
等李自成到了延安附近,总人口已经减少了一百多人,现在只剩下精壮三百多,老弱二百余人。李自成的麾下,大部分都是裁撤的役卒,不少士卒都自带马匹,骑马的士兵人数非常多,就是靠着这些看上去非常瘦弱的马匹,李自成才一路坚持下来,连续跋涉八天,赶了三百多里路进入延安。
因为投靠的义军数量太多,而大部分前来投靠的义军都缺乏粮食。所以为了避免前来投靠的义军挨饿,刘宣不仅大规模搭建了不少粥棚施粥,还让谈不拢的流民带一部分粮食离开。尽管这一部分粮食数量不多,每人平均下来也就三二十斤,但是刘宣这种气魄很大的举动,还是引起了陕北流民的好感。
刘宣攻破延安府后,将全城搜刮的干干净净。城中所有的乡绅,家产两天几乎全被刘宣一扫而空。陕北饥民虽然缺粮,但是乡绅却粮草充足,他们与山西的晋商合作,冒险从外地运来粮食,故意哄抬粮价,将陕北粮价抬到一石米八两银子的天价。他们趁着千古少见的旱灾,与当地官府互相勾结,靠着放高利贷投献等方式,大肆兼并土地,买卖人口蓄养家奴,扩充在地方上的力量。
刘宣攻破延安后,除了两户平常行善积德的良善士绅,其他欺男霸女的三百多户士绅胥吏家族都被刘宣一举铲灭。这一次全城抄家,刘宣共缴获白银八万余两,黄金四千余两,各种金银器皿上千件,珍珠宝石玉石古玩首饰等贵重物品三百多斤。这些值钱的财产,全部被后勤司查抄没收,归副司长李旭通直接掌管。
至于陕北最缺乏的粮食,刘宣这一次也一次性缴获了六万石。延安本是延绥镇最重要的后勤基地,尽管明面上府库的存粮不多,但是刘宣这一次一股脑收拾了城中肥肠满脑的胥吏与贪婪残暴的乡绅,硬是搜刮出六万石粮食。
刘宣并不想在延安建立根基,更不会在延安割据一方,只要汇合了王嘉胤大军,两人已经决定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发展。
六万石粮食,加上刘宣以前的存粮,差不多就有十万石。十万石粮食重量差不多有现代的六千吨,六千吨粮食在现代也就一列火车皮的运货量,但是到了道路难行的明末,哪怕刘宣全军出动,男女老弱一同行动,也很难全部带走。
所以刘宣才如此慷慨大度,用带不走的粮食换取一个及时雨宋公明的好名声。
李自成带着麾下的人马,进入提前安排好的营寨,吃了粥棚施放的米粥。为了表示诚意,李自成亲自带着助手刘宗敏进入延安,让威望高心地善的田见秀看家。
延安城的守备非常森严,李刘二人一路之上,发现了不下于十多道岗哨。这些站岗的士卒一丝不苟,身材魁梧健壮,一看就是见过血的精兵。
李自成起兵前只是役卒,刘宗敏更是低微的锻工,但是这二人天分很高,天生就带着一种领袖般的气质。李自成起兵后,两人带着部下与官军士绅打过几仗,已经算是有了不少战争经验。
刘宗敏看着延安城中四处巡逻,威风凛凛、身披铁甲的精壮士兵,脸上流露出几分羡慕之色,口中不由得交口称赞道:“好兵!好兵!真是好兵!”
他捅了捅李自成后腰说道:“李哥,只要给我三万这种精兵,兄弟一定能攻破西安城,割了秦王的脑袋将球踢。”
李自成仔细看了看这些巡逻的士卒,眼中疑惑的说道:“的确是甲胄精良,纪律严明,能称得上精兵。但是看其眉宇间少了一些杀气,比不上城外大营驻扎的兵将。”
就在两人悄悄地说话之际,已经被带到延安府衙刘宣统帅节堂之中。
延安府府衙占地六十余亩,房间上百间,是一个传统的三进跨院。其中大堂中驻扎着刘宣的亲兵,二堂是伤病的彩号营,还住着冯吉仁领衔的军医处十几名医生,三堂里面就是刘宣的帅帐节堂,里面除了中军的一些文士外,也只有刘宣的警卫和家眷。
像李自成刘宗敏这种投靠的流民义军,刘宣开始每天都要见上几位。但是随着前来投靠的义军越来越多,大部分义军首领觉得受不了刘宣军中严格的军纪,或者想要保持独立性,不想放弃一言九鼎的权力,这些义军首领只是听闻了刘宣的豪爽大方,都想沾些好处,打些秋风。
后来刘宣也感觉到不耐烦,他让麾下脾气最好最细心的胡宽负责接待,凡是真有诚意投奔的义军,刘宣才会亲自接见。那些打秋风之人,或多或少给些粮食,也省的他们麻烦刘宣。
李刘二人进入延安府衙,见到了刘宣随身的文书胡宽。胡宽此人为了报答刘宣的知遇之恩,做事向来非常认真,他仔细的将刘宣军中的政策交代给了李自成二人,主要就是接受全面的改编,接受人员的调动,遵守军中的纪律几条。
起点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