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科举案(九)
第二百四十七章 科举案(九)
当李清悄然离开杨府时,天已经黑尽了,朱雀门前的士子们依旧仰着倔强的头颅席地而坐,
十年寒窗换来的伤害是李林甫的甜言蜜语所不能抚平,他 们要皇帝陛下的敕令,这是李林甫既盼望可又有一点担心的,他盼望事情闹大,能引起李隆基自己的足够重视,主动召他的来问对,可又担心这些士子激愤之下有过 激行为,惹出什么祸端,从而将他连累,这一夜,李林甫将在不眠和等待中度过。
一辆马车从士子们的最外围悄然路过,仿佛一只蹑手蹑脚的猫,李清透过车窗的缝隙默默地注视着朱雀门广场上一张张单纯而坚决的面孔,数万驻守长安的士兵将朱雀门围得如铁桶一般,手中的火把将天空映得通红,李清仿佛看到了他们燃烧着的青春与激情,为了十年寒窗的汗水去追求大唐科举的公平与公正。
他随手拉上车帘,马车里又重归于黑暗,青春燃烧的年代已经过去,官场的无情使他的心渐渐变得冷酷,他在奋力推动大唐之船慢慢掉转方向,可他走的每一步都布满荆棘,需要用铁和血来换取。
他少年时曾唾弃的一切,此刻都需要俯身一一拾起,比如结党,所谓党派就是利益同盟,共同的利益将他们联在一起,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渺小,需要更多的人为他们的理想而奋斗,当他们的利益得到保障之时,这艘大船也就自然而然改变航向。
马车渐渐远离了朱雀门,周围变得安静而黑暗,前面是十王宅、再往前便是百孙院,马车从庆王府前一闪而过,李清忍不住再一次拉开了车帘,大门禁闭,隐约可 见铁门上狰狞的兽头,不知这个愚蠢而歹毒的皇长子几时才能得到教训,不要再招惹自己,李清摇了摇头,他与庆王的仇恨已经越结越深,无法善终,或许,只能由 那一个字才能了结。
“老爷,广平王府到了!” 杨慎矜的车夫停住了马车。
“你稍等一下,我很快便出来。”
李清吩咐了一句,便快步走上台阶,他敲了敲门,片刻,侧门‘吱嘎!’一声开了,门房探出头看了看李清,迟疑一下问道:“你找谁?”
“请通报广平王殿下,就说李清有急事找他!”
“你就是”门房大为惊讶,他急忙将李清让进大门,“小王爷刚从东宫回来,侍郎请稍侯,小人这就去禀报。”
片刻,李俶飞奔出来,拉着李清的手嘿嘿直笑,“李侍郎在扬州风光,我却挂了个盐铁使之职,闲在长安虚度光荫。”
自上元节后他就没见到过李清,他的父王在极端劣势下终于保住了太子之位,这完全得益于李清的策划,李俶比谁都清楚这一点,他的心中对李清充满了感激。
李清哈哈一笑,他着实喜欢这个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年轻人,便搂住他的肩膀笑道:“今天我就是想找一件事给你,让你帮个忙!”
既然李清来找自己,就说明自己有那个能力办得他所托之事,李俶的眼睛连眨都不眨便毫不犹豫道:“侍郎尽管开口,我一定尽力!”
“好!我喜欢爽快之人,时间已经不多了,我们边走边说!”李清一把拉了李俶,便出门上了马车。
马车按原路返回,在寂静的大街上,只听见‘嗒!嗒!’的马蹄声和车轱辘转动的声音,李俶上车已经好一会儿,李清却一句话也没错,既不告诉他要他帮什么忙,也不告诉他现在要去何处?
李俶也一言不发,只静静的坐着,黑暗中只看他一双晶亮的眼睛,车厢里一片沉寂,眼看要到朱雀门,远方的天空映出了红光,李清方淡淡道:“我要你去一趟高力士府上,最迟在明日上午,让皇上看到一本奏折。”
既然高力士还是在赌注押在太子李亨的身上,那皇长孙李俶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但李清还有一个更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让李俶尽可能去接触这个大唐历史上最位高权重的老太监,让高力士切实体验一下太子李亨最大的一张牌。
“是谁的奏折?”沉默了片刻的李俶终于忍不住出口相问。
马车开始过朱雀门,“你自己看吧!”李清微微拉开车帘,一片红光映入车中,李俶神情诧异,他凑上前向外看去,只见军队里三层外三层将朱雀门一带围得严严实实,足足有数万人之多,
透过军队间的缝隙,地上坐满了一排一排的士子,少说也有万人,皆沉默不语。
“你再看看城楼上。”
李俶抬头看去,只见城楼上站着近百名官员,中间一人似乎就是右相李林甫,他霍然回头,眼睛里充满了震惊之色,那眼神分明在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传闻这次科举有严重的舞弊行为,两位主考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公布了录取名单,士子们认为阅卷时间不应这么短,便认为有很多人是事先已内定,从下午开始他们就渐渐聚到这里来了。”
说到此,李清亦冷冷笑道:“这里面涉及到杨国忠之子和张倚之子,李林甫便想利用这次机会棒打两杨。”
李俶想了想又问道:“一杨是杨国忠我知道,那另一杨呢?难道是杨慎矜吗?”
李清拍了拍他的肩膀,微微笑道:“你能想到是杨慎矜就已经很不简单了,本来我也以为只会是杨国忠倒霉,所以我还原打算推波助澜,但王珙忽然弹劾杨慎矜之父却提醒了我,李林甫要对付之人决不只杨国忠那么简单,他更深的想法是要清理吏部。”
李俶恍然大悟,急接口道:“所以你让找去找高力士,就是要保杨慎矜么?”
“不错!不错!”李清连声赞叹,“头脑清晰、反应迅捷,不愧是皇长孙。”
他从怀中取出一本奏折,递给了李俶便低声道:“这是杨慎矜写的折子,你见到高力士就说是章仇兼琼去了东宫,这是你父王让你转交给他的,切不可提到我,听见了吗?”
李俶见李清说的郑重,便点了点头道:“我知道了,大不了就拼着让父王责打一顿,一定不会出卖你。”
李清听出他的心中有些不甘,便笑道:“其实高力士也不会相信你的话,算了!就不为难你,你照实说就是了。”
李俶的脸一红,略有些难为情道:“侍郎,其实我”
李清伸手在他肩膀上一捏,诚恳地道:“我之所以全力助你父王,是因为我相信你将来会是一个好皇帝,能带我大唐走向中兴,我将所有的宝都押在你身上了,你要牢牢记住这一点。”
李俶轻轻拍了拍李清放在自己肩头的手,默默地点了点头。
高力士刚刚从李隆基身边回来,伺候了皇上整整一天,他已经疲惫不堪,此刻他正一边在木盆里烫脚消除疲劳,一边轻轻地用手揉着已经笑得隐隐发酸的腮帮子。
在他的膝盖上摊着一本只看到一半的奏折,而在书房的桌上还堆着几十本,他要将它们都处理了才能休息入睡,替皇上批阅奏折,这是让无数人想都不敢想之事, 可高力士却委实有点吃不消了,他长长地打了个哈欠,随手将看到一半的奏折一合,扔到一边,又大声问道:“阿才,朱雀门那些士子们散了吗?”
阿才是他大管家之子,精明能干,深受高力士的信赖,他所掌握的耳目都是通过此人向他传递消息。
阿才走到门口,垂手向高力士回复道:“老爷,还没有,李相国也没有走,看样子今天晚上是不会散了。”
高力士眉头一皱,这帮士子仅仅凭阅卷时间短就认为是科举作弊,却拿不出半点证据,又用这种聚会静坐的方法来逼迫皇上,到最后只会适得其反,实在是天真啊!
他摇了摇头,眼一抬,见阿才还站在那里不动,不由奇怪地问道:“还有什么事吗?”
“刚才门房传来消息,说广平王想见老爷,现在还在门房那里等侯。”
“广平王?”
高力士诧异,忽然又一转念,难道是太子找自己有事不成,“快快将小王爷请到我书房来,千万不可怠慢了。”
李俶被领到书房,又等候了片刻,才见高力士背着手慢步而来,他立刻上前见礼:“李俶参见阿翁!”
“呵呵!小王爷还是第一次来我这里吧!”
高力士拉过李俶的手,上下打量他一下,见他举手投足间干净利落又不失谦恭礼数,气质硬朗但眉宇间却又透出淡淡的书卷味,不由暗暗点了点头,果然是大器不凡,难怪陛下那么看重他。
“来,咱们坐下说话。”高力士将他按坐在椅子上,这才回到自己的位子,和蔼地笑了笑,道:“这么晚来找我,可有什么事?”
李俶从怀中掏出奏折,双手递了上去,“这是吏部杨侍郎的一份折子,阿翁不妨看一看。”
高力士接过折子,却不看它,只将它放在几上,凝神了半晌才道:“小王爷以后还是要常呆在百孙院中,少出来走动,你明白吗?”
这是高力士含蓄的劝告,‘是非皆因强出头’,若李俶的身影频频出现在王公大臣的家中,若再被有心人弹劾,那时李隆基对他的印象就会大打折扣,从而会影响到李亨的太子之位。
“是!多谢阿翁教诲。”李俶惶然而立,向高力士施礼致谢,又道:“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高力士笑着点了点头,翻开奏折看了看,脸色渐渐凝重起来,他忽然若有所悟,急道:“这绝不会是你父亲让你来的,是谁?你要老实告诉我。”
“是户部李侍郎。”李俶低声道。
“老夫就知道是他!”高力士淡淡一笑,自言自语道:“既然能让杨父装疯,我说他怎么会没有下一步。”
他老眼一挑又问道:“李侍郎可在门外?”
李俶点了点头,在高力士犀利的目光下,他觉得自己的一切都暴露在他面前,无处躲避。
高力士的表情仿佛是中了小奖一般,他微微一笑,回头嘱咐道:“阿才,去门口将李侍郎请进来。”
片刻,李清悠然走进了高力士的书房,他早知道会是这个结果,以李俶的稚嫩,哪里能瞒得过高力士的毒眼。
“深夜打扰阿翁的休息,李清罪莫大焉!”
高力士望着李清的从容的笑意,忽然有一种上当的感觉,这小子鼓动广平王出头,恐怕真正的目的是他本人想进自己的书房吧!
他冷冷一笑道:“既然来了,却躲在老夫门外,怂恿一个孩子来出头露面,侍郎的小算盘当老夫不知道吗?”
李清歉然,再施一礼道:“阿翁说的是,是李清做事不周,请阿翁见谅!”
高力士点了点头,将李俶先请到隔壁小会客室,这才对李清道:“其实你的心思我明白,只是太子之位尚不稳,广平王还是不宜多出头。”
李清默然,高力士说得不错,自己的侥幸心理是不妥,‘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脚,’若不加收敛,一旦被庆王、杨国忠之流看到,必将会掀起一场风波。
高力士见李清知错,便宽容地笑了笑,道:“其实咱们都是一条船上之人,我为其父、你为其子,道殊途同,你上元节保了太子,老夫焉能不知,只是有些事还是要事先和老夫沟通才行。”
话只能点到为止,高力士话题一转,又笑道:“以后老夫的大门,你随时可以进来,不要再鬼鬼祟祟,支使一个孩子来探路。”
李清一笑,他沉思一下,指了指高力士手上的奏折,索性也将话挑开了说,“这次科举舞弊,我知之甚深,杨侍郎之位事关重大,所以我连夜来找阿翁,求阿翁将此奏折赶在陛下召见李相国前让他先御览。”
高力士笑而不语,只将奏折又看了一遍,方淡淡道:“此等有伤风化之事虽不必让陛下亲自过问,但老夫也认为应严加惩处,也罢!看在广平王初次上门的面上,老夫助你这一遭。”
当李清悄然离开杨府时,天已经黑尽了,朱雀门前的士子们依旧仰着倔强的头颅席地而坐,
十年寒窗换来的伤害是李林甫的甜言蜜语所不能抚平,他 们要皇帝陛下的敕令,这是李林甫既盼望可又有一点担心的,他盼望事情闹大,能引起李隆基自己的足够重视,主动召他的来问对,可又担心这些士子激愤之下有过 激行为,惹出什么祸端,从而将他连累,这一夜,李林甫将在不眠和等待中度过。
一辆马车从士子们的最外围悄然路过,仿佛一只蹑手蹑脚的猫,李清透过车窗的缝隙默默地注视着朱雀门广场上一张张单纯而坚决的面孔,数万驻守长安的士兵将朱雀门围得如铁桶一般,手中的火把将天空映得通红,李清仿佛看到了他们燃烧着的青春与激情,为了十年寒窗的汗水去追求大唐科举的公平与公正。
他随手拉上车帘,马车里又重归于黑暗,青春燃烧的年代已经过去,官场的无情使他的心渐渐变得冷酷,他在奋力推动大唐之船慢慢掉转方向,可他走的每一步都布满荆棘,需要用铁和血来换取。
他少年时曾唾弃的一切,此刻都需要俯身一一拾起,比如结党,所谓党派就是利益同盟,共同的利益将他们联在一起,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渺小,需要更多的人为他们的理想而奋斗,当他们的利益得到保障之时,这艘大船也就自然而然改变航向。
马车渐渐远离了朱雀门,周围变得安静而黑暗,前面是十王宅、再往前便是百孙院,马车从庆王府前一闪而过,李清忍不住再一次拉开了车帘,大门禁闭,隐约可 见铁门上狰狞的兽头,不知这个愚蠢而歹毒的皇长子几时才能得到教训,不要再招惹自己,李清摇了摇头,他与庆王的仇恨已经越结越深,无法善终,或许,只能由 那一个字才能了结。
“老爷,广平王府到了!” 杨慎矜的车夫停住了马车。
“你稍等一下,我很快便出来。”
李清吩咐了一句,便快步走上台阶,他敲了敲门,片刻,侧门‘吱嘎!’一声开了,门房探出头看了看李清,迟疑一下问道:“你找谁?”
“请通报广平王殿下,就说李清有急事找他!”
“你就是”门房大为惊讶,他急忙将李清让进大门,“小王爷刚从东宫回来,侍郎请稍侯,小人这就去禀报。”
片刻,李俶飞奔出来,拉着李清的手嘿嘿直笑,“李侍郎在扬州风光,我却挂了个盐铁使之职,闲在长安虚度光荫。”
自上元节后他就没见到过李清,他的父王在极端劣势下终于保住了太子之位,这完全得益于李清的策划,李俶比谁都清楚这一点,他的心中对李清充满了感激。
李清哈哈一笑,他着实喜欢这个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年轻人,便搂住他的肩膀笑道:“今天我就是想找一件事给你,让你帮个忙!”
既然李清来找自己,就说明自己有那个能力办得他所托之事,李俶的眼睛连眨都不眨便毫不犹豫道:“侍郎尽管开口,我一定尽力!”
“好!我喜欢爽快之人,时间已经不多了,我们边走边说!”李清一把拉了李俶,便出门上了马车。
马车按原路返回,在寂静的大街上,只听见‘嗒!嗒!’的马蹄声和车轱辘转动的声音,李俶上车已经好一会儿,李清却一句话也没错,既不告诉他要他帮什么忙,也不告诉他现在要去何处?
李俶也一言不发,只静静的坐着,黑暗中只看他一双晶亮的眼睛,车厢里一片沉寂,眼看要到朱雀门,远方的天空映出了红光,李清方淡淡道:“我要你去一趟高力士府上,最迟在明日上午,让皇上看到一本奏折。”
既然高力士还是在赌注押在太子李亨的身上,那皇长孙李俶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但李清还有一个更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让李俶尽可能去接触这个大唐历史上最位高权重的老太监,让高力士切实体验一下太子李亨最大的一张牌。
“是谁的奏折?”沉默了片刻的李俶终于忍不住出口相问。
马车开始过朱雀门,“你自己看吧!”李清微微拉开车帘,一片红光映入车中,李俶神情诧异,他凑上前向外看去,只见军队里三层外三层将朱雀门一带围得严严实实,足足有数万人之多,
透过军队间的缝隙,地上坐满了一排一排的士子,少说也有万人,皆沉默不语。
“你再看看城楼上。”
李俶抬头看去,只见城楼上站着近百名官员,中间一人似乎就是右相李林甫,他霍然回头,眼睛里充满了震惊之色,那眼神分明在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传闻这次科举有严重的舞弊行为,两位主考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公布了录取名单,士子们认为阅卷时间不应这么短,便认为有很多人是事先已内定,从下午开始他们就渐渐聚到这里来了。”
说到此,李清亦冷冷笑道:“这里面涉及到杨国忠之子和张倚之子,李林甫便想利用这次机会棒打两杨。”
李俶想了想又问道:“一杨是杨国忠我知道,那另一杨呢?难道是杨慎矜吗?”
李清拍了拍他的肩膀,微微笑道:“你能想到是杨慎矜就已经很不简单了,本来我也以为只会是杨国忠倒霉,所以我还原打算推波助澜,但王珙忽然弹劾杨慎矜之父却提醒了我,李林甫要对付之人决不只杨国忠那么简单,他更深的想法是要清理吏部。”
李俶恍然大悟,急接口道:“所以你让找去找高力士,就是要保杨慎矜么?”
“不错!不错!”李清连声赞叹,“头脑清晰、反应迅捷,不愧是皇长孙。”
他从怀中取出一本奏折,递给了李俶便低声道:“这是杨慎矜写的折子,你见到高力士就说是章仇兼琼去了东宫,这是你父王让你转交给他的,切不可提到我,听见了吗?”
李俶见李清说的郑重,便点了点头道:“我知道了,大不了就拼着让父王责打一顿,一定不会出卖你。”
李清听出他的心中有些不甘,便笑道:“其实高力士也不会相信你的话,算了!就不为难你,你照实说就是了。”
李俶的脸一红,略有些难为情道:“侍郎,其实我”
李清伸手在他肩膀上一捏,诚恳地道:“我之所以全力助你父王,是因为我相信你将来会是一个好皇帝,能带我大唐走向中兴,我将所有的宝都押在你身上了,你要牢牢记住这一点。”
李俶轻轻拍了拍李清放在自己肩头的手,默默地点了点头。
高力士刚刚从李隆基身边回来,伺候了皇上整整一天,他已经疲惫不堪,此刻他正一边在木盆里烫脚消除疲劳,一边轻轻地用手揉着已经笑得隐隐发酸的腮帮子。
在他的膝盖上摊着一本只看到一半的奏折,而在书房的桌上还堆着几十本,他要将它们都处理了才能休息入睡,替皇上批阅奏折,这是让无数人想都不敢想之事, 可高力士却委实有点吃不消了,他长长地打了个哈欠,随手将看到一半的奏折一合,扔到一边,又大声问道:“阿才,朱雀门那些士子们散了吗?”
阿才是他大管家之子,精明能干,深受高力士的信赖,他所掌握的耳目都是通过此人向他传递消息。
阿才走到门口,垂手向高力士回复道:“老爷,还没有,李相国也没有走,看样子今天晚上是不会散了。”
高力士眉头一皱,这帮士子仅仅凭阅卷时间短就认为是科举作弊,却拿不出半点证据,又用这种聚会静坐的方法来逼迫皇上,到最后只会适得其反,实在是天真啊!
他摇了摇头,眼一抬,见阿才还站在那里不动,不由奇怪地问道:“还有什么事吗?”
“刚才门房传来消息,说广平王想见老爷,现在还在门房那里等侯。”
“广平王?”
高力士诧异,忽然又一转念,难道是太子找自己有事不成,“快快将小王爷请到我书房来,千万不可怠慢了。”
李俶被领到书房,又等候了片刻,才见高力士背着手慢步而来,他立刻上前见礼:“李俶参见阿翁!”
“呵呵!小王爷还是第一次来我这里吧!”
高力士拉过李俶的手,上下打量他一下,见他举手投足间干净利落又不失谦恭礼数,气质硬朗但眉宇间却又透出淡淡的书卷味,不由暗暗点了点头,果然是大器不凡,难怪陛下那么看重他。
“来,咱们坐下说话。”高力士将他按坐在椅子上,这才回到自己的位子,和蔼地笑了笑,道:“这么晚来找我,可有什么事?”
李俶从怀中掏出奏折,双手递了上去,“这是吏部杨侍郎的一份折子,阿翁不妨看一看。”
高力士接过折子,却不看它,只将它放在几上,凝神了半晌才道:“小王爷以后还是要常呆在百孙院中,少出来走动,你明白吗?”
这是高力士含蓄的劝告,‘是非皆因强出头’,若李俶的身影频频出现在王公大臣的家中,若再被有心人弹劾,那时李隆基对他的印象就会大打折扣,从而会影响到李亨的太子之位。
“是!多谢阿翁教诲。”李俶惶然而立,向高力士施礼致谢,又道:“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高力士笑着点了点头,翻开奏折看了看,脸色渐渐凝重起来,他忽然若有所悟,急道:“这绝不会是你父亲让你来的,是谁?你要老实告诉我。”
“是户部李侍郎。”李俶低声道。
“老夫就知道是他!”高力士淡淡一笑,自言自语道:“既然能让杨父装疯,我说他怎么会没有下一步。”
他老眼一挑又问道:“李侍郎可在门外?”
李俶点了点头,在高力士犀利的目光下,他觉得自己的一切都暴露在他面前,无处躲避。
高力士的表情仿佛是中了小奖一般,他微微一笑,回头嘱咐道:“阿才,去门口将李侍郎请进来。”
片刻,李清悠然走进了高力士的书房,他早知道会是这个结果,以李俶的稚嫩,哪里能瞒得过高力士的毒眼。
“深夜打扰阿翁的休息,李清罪莫大焉!”
高力士望着李清的从容的笑意,忽然有一种上当的感觉,这小子鼓动广平王出头,恐怕真正的目的是他本人想进自己的书房吧!
他冷冷一笑道:“既然来了,却躲在老夫门外,怂恿一个孩子来出头露面,侍郎的小算盘当老夫不知道吗?”
李清歉然,再施一礼道:“阿翁说的是,是李清做事不周,请阿翁见谅!”
高力士点了点头,将李俶先请到隔壁小会客室,这才对李清道:“其实你的心思我明白,只是太子之位尚不稳,广平王还是不宜多出头。”
李清默然,高力士说得不错,自己的侥幸心理是不妥,‘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脚,’若不加收敛,一旦被庆王、杨国忠之流看到,必将会掀起一场风波。
高力士见李清知错,便宽容地笑了笑,道:“其实咱们都是一条船上之人,我为其父、你为其子,道殊途同,你上元节保了太子,老夫焉能不知,只是有些事还是要事先和老夫沟通才行。”
话只能点到为止,高力士话题一转,又笑道:“以后老夫的大门,你随时可以进来,不要再鬼鬼祟祟,支使一个孩子来探路。”
李清一笑,他沉思一下,指了指高力士手上的奏折,索性也将话挑开了说,“这次科举舞弊,我知之甚深,杨侍郎之位事关重大,所以我连夜来找阿翁,求阿翁将此奏折赶在陛下召见李相国前让他先御览。”
高力士笑而不语,只将奏折又看了一遍,方淡淡道:“此等有伤风化之事虽不必让陛下亲自过问,但老夫也认为应严加惩处,也罢!看在广平王初次上门的面上,老夫助你这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