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这个高手
  冯警官的办公室里,到处堆满草稿纸,上面写了一大堆人名与地名的关系草图,空气中还飘荡着方便面的味道。一大缸子茶,摆在了电脑桌的一边。
  “你昨天一夜没睡吧?靠吃方便喝茶撑过去?”冬子关心地问到。
  “不好意思,还没收拾好。你们吃过早饭了吗?”冯警官对冬子说话,总有眼角余光在看小夏,还慌不迭地,收拾那些东西。
  “我们吃过了”这是小夏第一次说话:“不用收拾,并不算乱。”
  冯警官停下了手上的动作:“那好吧,我们直接进入主题。差点被一个东西误导了,走了好多冤枉路,终于算明白过来了。”
  “什么意思?”冬子被他这没头没脑的话搞得莫名其妙。
  “你们坐”冯警官一边给他们倒茶一边说到:“就是地名,其实与柳树无关。”
  “啥?怎么可能呢?人家连这点记忆也错了?”小夏感到吃惊。
  “所以说呢,光靠回忆,也是有问题的。因为他受过心理创伤,回忆被潜意识扭曲了。要是我早就排除这个干扰项,也许会早四个小时收工。直到给你们昨晚打电话前,我才意识到这个问题,接下来的事,就迎刃而解了。”
  此时,小夏想直接要答案,而冯警官却表现出并不慌的态度,要讲过程。冬子给小夏使了个眼色,让兴奋的冯警官一路讲下去。
  自己的劳动成果出来了,在喜欢的人面前,怎么不介绍自己的艰辛?就像一个战斗英雄,打仗的结果虽然胜利了,但最令人骄傲的是,他整个艰苦的战斗过程。
  冯警官先从电脑的资料库里,提取了近二十年来,公安打击过的人贩子,以团伙犯罪为第一个标准。第二个标准,以主犯中有妇女,按年龄计算,当时被打击的,应该在三十岁以上的人。第三个标准,团伙中至少有一女两男。第四个标准,有贩卖人口到山东的记录。第五个标准,作案地点中,出现了西安火车站。
  按这些标准,找到58个犯罪团伙,把这些人输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利用程序,再来进行比对。
  比对的重点,就是地点,罪犯的籍贯,与柳树有关。不管是柳花还是柳庄,都算。但是,找来找去,却没有发现有价值的东西。
  直到昨天半夜,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这位求助人,既然因为心理创伤,记忆产生了扭曲,那是不是有一种可能,他对地名的回忆,是错的?
  于是,他联想到,求助人的母亲叫柳姑。一般对母亲名字的回忆,不容易错。虽然,他对母亲改嫁,以及后来对他的不好,心存怨恨。但是,那毕竟是哺育过他的母亲,人们在内心深处,总是残存着对母亲的眷念。
  “他在网络上的回忆,有大量对母亲很恨的语言,怎么会眷念呢?”小夏有些不解。
  “爱之深恨之切嘛,对不对?”
  冯警官的解释,冬子很快就明白了。一个人,太爱对方,会对对方有过高的期望。当求助人的父亲去世后,他把生活中爱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母亲身上。但母亲后来的冷淡,会在他心灵中产生巨大的反差,就在语言中,表现为恨了。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普通人,对你不好,你也许只是短暂地愤怒一下,埋怨一下。但你最爱的人,最大的依靠,对你稍微不好,你会产生对人生情感的幻灭感。
  只有少年时吸收了尽可能多的无条件无原则的爱,长大后,才会有原谅别人的胸怀,才会有无原则爱别人的基础。就像身边的小夏,她是活在父母浓烈的爱与保护之中的,对心理的恶,很难体会。
  一般来说,关于爱,关于善,只有你从小受到了巨大的爱护与善意,你内心中的正气,才会充盈。而长大后,才是你善良的基础。这就像在银行存钱一样,底本足够多,利息才会多。
  只有极少数的人,生活不乏以恶来反复对待他,但他依然相信善良的世界,相信他人的美好。这是心理极其强大的人,是英雄,是猛士,是菩萨。
  此时,冬子深信鲁迅先生的话: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人生的惨淡。
  而我们只是普通人,不是猛士。
  “联想到这个问题,我觉得从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上,可以找到线索。或许,他所回忆的地名,只是他对母亲回忆的一个折射。”
  “你的意思是,他母亲叫柳姑,所以,在他的记忆中,他把自己故乡的地名,也安上了柳树的特点?”
  “对啊,这个可能性很大。于是,我就专门在西安附近的地方,专门找柳姓聚集的地方。因为在我们这边,一个村庄一个地方,同姓人聚居的情况比较普遍。我还产生了一个联想,也许,那个人贩子,也许就是他母亲的娘家人,或许也姓柳,或者她丈夫姓柳,这也是个寻找切入口,对不对?”
  分析各丝丝入扣,这位公安大学的青年才俊,水平不是吹出来的,他是个高手。
  他于是重新检索信息,找这女人贩子中是否有姓柳的,还真找到两个。但经过其它条件比对,不是求助人的相关人员。
  在这58个犯罪团伙中,每一个女罪犯,当时的丈夫是否姓柳呢?他通过查询户籍信息,有了新的发现。
  一位叫王菊花的人贩子,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位人贩子的户籍信息中,她丈夫姓柳,是乾县柳家庄人。那是不是有这种可能,这个柳家庄,就是求助人母亲的娘家呢?
  再按这个思路,追寻户籍信息相关内容。发现,这个柳家庄周边,只距离六公里,就相邻着一个王家庄。太巧了,这种近距离婚姻,在三十年前当地婚嫁的状况里,非常普遍。在检索婚姻状况里,他发现,柳家庄与王家庄通婚的历史已经很长了,既有王家庄嫁到柳家庄的人,也有柳家庄嫁到王家庄的人。
  “也就是说,求助人的回忆中搞岔了。他说老家地名时,实际上是联想到了母亲娘家的地名,对不对?”小夏好像明白过来了。
  “有极大可能。毕竟,小时候,到外公外婆家的美好回忆,让他对柳家庄这个地方,深有眷念。并且,母亲改嫁以后,他以直觉与情感印象来记忆,母亲或许是回娘家去了。那些最美好的期盼,就在柳家庄汇合了。对温暖对安全对母亲怀抱的思念,让他在记忆中强化柳家这个特点。”
  这完全是心理学了,估计,这位冯警官,看的是犯罪心理学,也学会了普通心理学的原理。冬子觉得,他说的,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那你给我们打电话,就是确定了调查走访的重点地区,就是柳家庄?”冬子问到。
  “不仅仅因为这。仅凭这种大概率的推断,不能成为我们行动的依据。我是发现了后来的一个信息,才给你们打电话的。”
  “什么信息?”
  “那位王菊花,已经于七年前,死于一场意外。而意外的原因,是回娘家时,失足不小心跌入村里的沟渠之中,淹死了。而她的丈夫,却因为,村里修的这条深渠,路两边没有栏杆保护,而起诉了村委会要求赔偿。我连夜找乾县法院管资料的同学帮我查到的。你知道,在法庭卷宗上,有一句话,是关于王大个的。”
  本来,冬子与小夏还在为王菊花的死而叹气。她出狱后,应该是寻找这位求助人线索的最好寻访对象,但她死后,在哪里去找人问情况呢?
  但一听到王大个的名字,他俩就兴奋起来。这个名字出现在求助人的回忆中。因为求助人回忆,这个王大个,就是他父亲的俗名。
  “当时法院的卷宗上,有这样一段记载。王菊花的丈夫在法庭上举例。当年村里的王大个,也是摔死在这渠道里,村里赔了他五万块钱。按当时货币的价值,按今天算,村里至少要赔王菊花,至少三十万,因为货币贬值了嘛。”
  “他一个农村人,还知道货币贬值?”冬子很不理解。
  “肯定他找了律师的呗,要不然,怎么想到打官司。”
  “那村委会当时是怎样回应的?”
  冯警官调出他同学拍的当时卷宗的照片,给冬子与小夏看。在电脑上,字体虽然有些旧,但看得很清楚。
  当时村委会有一个证明材料,大意是写,王兵,俗名王大个,当年摔死在沟渠时,是因为当时是挖沟渠的集体劳动时摔死的,属于因公伤亡,按国家因公伤亡的规定,给予一次性丧葬抚恤及赔偿,总计四万多元。
  当时有控沟渠工程,乡镇的立项文件,村委会的集体讨论会议记录,工程造价资金来源,都是财政所造好的材料。而村里施工时,经工员及民工领取工钱的表格,也作为证明材料在列。其实,王兵,就是王大个,就是领取工钱的人员之一。
  而王大个因为工作,当时是如何摔下来的,一切都有当时旁观者的记录,以及送医人员的旁证,以及医生开的死亡证明,死亡原因:摔落导致身体多处骨折,脾脏等内部脏器破裂失血过多,导致死亡。
  这几个证明材料,可以完全证明四件事情。第一,王大个就是王兵。第二,这个沟渠工程是一个政府工程。第三,王兵参加了因公劳动。第四,他死亡的原因,是因公劳动时事故的直接死亡。
  由此,他符合因公死亡的一切条件。所以,在二十多年前,村里给他赔偿了当时还算巨额的款项。
  当然,王菊花也得到了村里面赔偿的接近一万元的丧葬补助,但那只是象征性的,根本与之丈夫所要求的,差之天远。看样子,法律的判决,是公正的。
  看到这里时,几乎可以肯定,这个求助者的父亲在哪里,就已经清楚了。
  小夏显得兴奋起来,仔细盯着冯警官从电脑里调出的户籍信息。这个户籍信息上,有王兵销户的记录,也有他母亲改嫁迁移户口的记录。当然,还有他爷爷奶奶当时的记录。
  从记录上看,他爷爷已经去世了,是三年前,而他奶奶,依然健在。
  小夏恨不得马上到那个王家庄去,还要寻访求助人的王能的母亲。毕竟,不管他母亲过去对他如何,毕竟那是他的亲娘。
  但是,冯警官却阻止了:“中午吃了饭再走,都答应过的,稍子面,对不对?”
  “直接去不就行了吗?回来再吃面不行?”小夏很急迫。因为自己的工作,有了进展,这一种成就感,迫在眉睫的胜利,让她的情绪,停不下来。
  “你们何必这么急呢?怕他奶奶跑了?”
  “不是,人家王能盼了二十年,多一天,都是煎熬,对不对?”小夏好像将自己代入了王能的情感。
  因为户籍信息上,有王能的名字,所有一切都对上了,不可能有错了。胜利的高地已经占领,就差插上红旗了。
  冬子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对了,如果我们现在到乾县,恐怕来不及了,要不,明天再去吧,访得细些。”
  听到冬子不站在自己一边,小夏有些失望,递过来一个嗔怪的眼神。这一切,肯定逃不过一直注视着她的冯警官。
  “不仅仅是时间问题,也许一天的走访时间都不太够,因为后续的事情,还有很多。”冯警官这一说,小夏明显不理解了:“不是说确认了他的老家,找到他爷爷奶奶就行吗?还有什么事?”
  “好,我只问你,假如这位求助者不是那个真的王能呢?假如他是冒充的呢?如何确认?”
  “那为什么他的回忆对得这么好?”小夏不服。
  “有可能,他熟悉王能的一些情况,冒充他来求助呢?毕竟,他提供的信息不多,且模糊。这种冒名顶替的事很多的。”
  “这也要冒充,不会吧?”小夏的语气软了下来。
  冯警官介绍了一个案例,听得小夏有些害怕。说是一个煤窑里,因为是私人开的,所以管理就不太正规。有人骗过来一个精神病,把他推到井里摔死了,最后,这个凶手,就冒充自己是这个精神病的家人,要求矿上给予补偿。如果矿上不补偿,他就把矿里死人的安全事故消息散播出去,让矿山停产整顿。
  一个矿停产整顿至少几个月时间,那最后的损失,当以千万计。所以,老板没办法,只好给这个死者的所谓家人,几十万,以了是非。一般人贩子,卖一个活人只得到最多几万块钱。像这种,贩卖加制造矿难的,俗称卖死人,得几十万。十倍的利润,有人会冒着杀头的危险去干的。
  “好残忍!这些家伙该千刀万剐!”小夏第一次听到生活中有如此残忍的事情。“拐骗人口的家伙,都不是东西。那个王菊花死了,但同案犯还在,你为什么不立案,为王能的事,再把他抓起来?”小夏说到这里,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你们公安也不是很能干嘛,她当年交代了三起案件,就是没交代王能的事,你们办案不力,对不对?”
  “对,我承认,当年办案,公安部门是有疏漏。公安面对的案件太多了,杀人放火的大案都不一定管得好,更何况这呢?况且,有这三起案件,就足以定他们十年以上的刑期了,所以,也就没有深究。”
  “那不是失职吗?”小夏因为对这类犯罪的愤怒,把气撒到了冯警官头上了。
  “罗卜快了不洗泥,肯定有失误。但是,另一个因素,你们想过没有,如果她承认了这件事,对她的后果,是怎么样的呢?”
  这话突然提醒了冬子,对啊,这位王菊花,居然卖掉了自己娘家的小乡亲,这在农村这个亲情社会里,那比在外做任何犯罪都要恶劣。
  如果不承认这个案件,她自己知道,最多判十几年,最后还是要出狱的。出狱后,哪怕丈夫不要她了,她还有娘家可以回。但是,如果她承认了这个案件,她本人就永远要躲着娘家人了,躲一生。
  按原来冯警官的介绍,这王家庄与柳家庄是互相通婚的,也就是说,这个王能母亲所在的娘家人,也就是人贩子的婆家,那她在婆家也无法生活了。
  这个后果,等于毁掉她一生,生不如死。况且,如果这事被人知道了,不仅她出狱后无法生存,就连她的两家亲人,她的子女,也无法抬头。这比死,还要难受。
  以上是她不可能说的原因。但也有她不说的条件,因为她知道,王能的爷爷奶奶没文化,当时也没报案。没有报案的东西,公安是不追究的。因为没有合法的报案人,也就无法立案,所以,公安忽略了这事,是有原因的。
  “那为什么,孙子不见了,他爷爷奶奶们不报案呢?”小夏追问到。
  “这就是要仔细走访的原因。估计,他有一个复杂的家庭纠葛与背景。况且,他的心理受了创伤,肯定不止是在火车上被打的那一刻,也许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也受过创伤。这个创伤之大,以至于,他潜意识中,故意扭曲了故乡的名字。”
  小夏终于明白了事情的复杂性。
  时间到中午了,在冯警官带领下,三人来到一个餐馆,上面写着招牌:老岐山稍子面。这里是岐山县下的一个镇,所以,打这个招牌,是合适的。
  稍子面,冬子在西安吃得多,但是,像这里的味道,有一种老的感觉。酸辣非常分明,面条有一种粗粝感,筋道中,有一种混沌,而宽宽的面条里弥漫的麦香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回甘。
  太好吃了,尤其是汤好喝。但是,冯警官已经介绍过了,在乡下吃正宗老岐山面,是不喝汤的。把面捞完,那红绿酸辣的汤被倒掉,冬子还惋惜了半天。
  当然有一个卤菜,还有几个酸菜,毕竟这才像招待客人的样子。冯警官下午要上班,而冬子要开车,所以就不喝酒了。冬子约好了,下次在一起的话,或者是在西安,或者就是在这个小镇,两人还是要喝一回。
  “还有下次?”小夏问到。
  “也许还有下下次呢”冬子解释到:“首先,要确认这位求助者是真的王能,就得取到他母亲的dna,由公安机关发起鉴定申请。当然,如果要破案,继续追究那两个同案犯的责任,那得冯警官又要开始工作。”
  “当然,得由他的亲属作为报案人。我们不可能凭空立案,对不对?”冯警官笑着说到,他对冬子充满了好感。
  “对了,说服他亲人来报案是一方面,了解他亲人之间的纠葛,也很重要。如果他回来生活,不把这些东西理顺,是不行的。”
  小夏已经理解了。一个孩子失踪,居然没有亲属报案,是误会?是故意?还是另有隐情?事情可能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以前,小夏面对的求助者,家庭关系清楚,就是寻找亲情的意思,所以,没往这边考虑。
  “也许还有一个问题。”小夏毕竟聪明,她想起了另外的事。“我们要通过走访,不仅要找到为什么没人报案的原因。还要找到王能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如果有可能,有针对性地为治疗创造条件,这才是真的帮人。”
  冯警官此时认真地看着小夏,停顿了半天,然后用一个类似于《西游记》里唐僧的口气说到:“你才是大慈大悲的女菩萨啊。”
  冬子哈哈大笑起来,小夏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吃完了饭,冬子觉得还有时间,要到附近转一转,而冯警官也想推荐当地的景点。
  “有什么看头?都是坟!”小夏明显想回去了,冬子也就算了,与冯警官说了些客气话,就挥手告别。
  在车上,冬子觉得小夏这种态度不太好。
  “这次的首功毕竟是冯警官,你好像不太友好喔?”
  “你要我怎样?”小夏好像真生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