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出自《诗经·木瓜》,乃是诗经中广为传颂的名篇之一,许多书香世家的子弟确然五六岁就会背了。但当真要做到其中那份豁达,别说六岁女童,就是饱经世事的成人,又有几人能做到呢?
黛玉不但做了,而且做得那么坦荡,没让人瞧出她有丝毫功利或不舍,总让人觉得不真实。林如海自己三岁启蒙,年方弱冠中探花郎,论资质悟性,林如海自是极高,论早慧,林如海也不让他人。但是是林如海自忖和爱女相比,自己不如多矣。这便是天赋。
不过这样出色的女子,不也是自己的女儿么?林如海一笑:“与人结交如沙中淘金,并非以木瓜相赠就能得到琼琚相报。但若以算计相赠,却是定得不到真诚相报的。玉儿坦荡,是好事。”
坦荡是好事。这道理,黛玉上辈子就明白了。荣国府汲汲营营,流于算计小道,不就最终风流云散了么?
黛玉极认真的点头道:“玉儿记下了,谢父亲教诲。”
林家父女赠书之后,柳行果然每日在林如海落衙之后都会来一趟林家。贾敏毕竟是官太太,又出身国公府,虽是每次诊病必有儿女仆役在场,但是林家除了夫妻两个便只有极年幼的一子一女两个小主子。这柳郎中生得可不是一般的俊美,若是每日皆往林家往来,不知道被人编排出什么来。
柳行是个周到人,既然得了林家的恩惠,便将许多事一并想周全了。每日林如海落衙之后柳行再来,自然编排不到贾敏什么。
初病倒的时候,贾敏也是忧心忡忡。一双儿女这样小,自己且得熬十几年才能看着儿女嫁娶,至少这两桩大事定了,自己才能走得安心吧。不然万一林如海续了弦,也不知道续室怎么待一双儿女。
但是这几日下来,贾敏见黛玉年纪虽小,倒也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下人们担惊受怕好几日,也不大敢糊弄这位姑娘。当然,最主要的是,糊弄也糊弄不住的。自己吃了柳郎中的药,也觉身上一日日的松快了些,贾敏倒不似先时忧愁,开怀了不少。
当然,这病不是一两日能痊愈的,黛玉瞧着贾敏精神头不错,便也满意了。如果真是早期子宫癌什么的病,用传统医药能压制住病情,或是奇迹般的治愈,都不是一日之功,药到病除黛玉是不敢想的。
自从给柳行赠书之后,林家诸事总算捋出个头绪来,黛玉便有时间考虑大事了。
现在于林家而言,最重要便是稳住太子殿下的地位。但是林如海的官职,外放江南固然是一等一的重臣,若是放在帝都,不过是中等人家。加上交通不便,就算和太子妃姐姐时常有通信,但是每每信送到了,京城的局势都不知道又变了几回了,再回信又跑一趟,林如海就算再思虑周全,任何建议都没有时效性。没时效性,林如海索性不给长姐出主意了。
如今太宗皇帝年岁一天天高了不说,还有好几位虎视眈眈的皇子呢,就自己这太子妃胞弟的身份,与其出些没有时效性的主意被人盯着,还不如坦坦荡荡什么都不做。
林如海前世倒是心怀坦荡什么都没做,问题是你什么都不做,等于坐以待毙呀。黛玉思索了几天,她于朝堂之事知道得少,就是林如海已经外放七年,即便有些官场消息,只怕对京城的局势掌握,也不是最及时的。
黛玉思量了几回,还是决定跟林如海提一提京城的事。
这日用过晚膳,黛玉跟着林如海到了书房。有黛玉这样的资质,林如海的书房对黛玉已经半开放了,除了他办公的文书不能动,其他的书都是紧着黛玉翻看的。当然,正经重要的文件,黛玉也接触不到就是了。
黛玉到了书房,林如海以为女儿又要寻什么书看,黛玉却挥挥手打发了下人,道:“父亲,眼看便入夏了,今年的中秋节礼,不如早些备了,打发人送入京城。”
林如海听了,失笑道:“这端午还没过,怎么就备中秋的礼了?”
黛玉早就想好了,不急不缓的道:“这不是母亲病了么,也该写封信送到京城报信。既派一趟人是进京,派两趟人也是进京,不如便将中秋礼也备下了,一并带过去。”
因林家外放,除了红白喜事,京城各处便只走三节两寿的礼。三节为端午节、中秋节和年节。今日五月初四,明日才到端午,林家上京城送端午节礼的人都还没回来,现在就打发人又走中秋节礼,着实反常了些,也太快了些。
虽然是对着自己的闺女,但闺女处事着实不像孩童心性,林如海觉得黛玉此举,是有深意的,便笑:“每年咱们家走三节两寿的礼,都是算了日子的,皆是前后那几日到。若是到得太早或是太晚,少不得引人多思多想。”
这道理黛玉自然懂,后世卫星通信,又是几层加密,还担心被人拦截监听呢。古时候交通不便,送信唯有那几样方式,越发容易被人探得信息。当然,古人也有各式各样的密码,或是通信双方事先约定,或是信件上有特殊记号。林家这样敏感的身份,如果不是因为行程耽搁或是别的事,送节礼偏离既定的日子太多,已经足够引人遐想了。
黛玉笑道:“这样才好。咱们家最近发生这么多事,也该告诉姑姑一声,父亲就按发生的事直白写了,连节礼一并送入东宫府,也省得姑姑悬心。”
林如海是什么人,自然一下就听懂了黛玉的言外之意。林家这样的人家,人口简单,尚且被人算计子嗣性命。太子殿下何等敏感的身份,好几个不安分的兄弟呢,自己写一封说家常的信,若是长姐是个有心的,足以给东宫警醒。如果节礼没按惯常的时候送,定然也会加深这种提醒。
东宫万事皆安便罢,若是东宫却有人背主,太子殿下夫妇看了自家的信,多彻查清理一遍身边人,尤其是警惕平日从不会防备的亲信,自是有益无害。
只是黛玉毕竟才刚六岁,这个的素养,简直骇人听闻。除了天生敏锐,找不到其他解释。“玉儿,在家时候,敏捷是无妨的,若是在外,莫要太过出挑才好。”女儿才干如斯,林如海不能没有一丝担心。
黛玉点头道:“玉儿记下了。”若非原著中太子今年底就要被罢黜,黛玉是不愿意提这个醒的。
自然,黛玉不提,凭林如海的才智也能想到。实际上林如海就是这么打算的,不过他比之黛玉保守一些,这封如实描述林家诸事的信,林如海是打算按原定的时候并中秋节里一并送入京城。不然,他便不会将林家几个背主的奴才报官。
既然报了官,姑苏林氏,太子妃母家出了丫鬟谋害幼主的事,自然是要传入京城的。在林家节礼到太子府之前,长姐应当已经知道了此事,到时候看了自己的信,也会将身边平素十分信任的人清一清。
自林清嫁给太子,林氏一族的命运,便和东宫绑在一起了,小心些总没错处。
黛玉自然也知道父亲既然同意将墨韵几个报官,便想好了借此事提醒一下太子妃姑姑。但是这几日父亲都没提这件事,可见在父亲看来,此事不急。那么,黛玉则不得不催促一下父亲。
现在东宫剩下的自救时间,已经不足半年。就是快马加鞭的将信送去,黛玉只担心时间不够。
经黛玉如此提议之后,林如海认真考虑了一下,因他不知东宫的处境已经十分凶险,依旧觉得抢这两月的时间不是十分必要。当然,就是送礼的队伍早出发几日,也没有多大坏处,便就如此定下来。
三节两寿的礼,皆有定例,置办起来不难,林如海和贾敏商议着,也让黛玉照着单子学着置办,贾敏为其掌眼把关即可。
贾敏经过柳行的精心调理,不管病痛全祛没有,精神头是足了不少,眼见有老成的管事帮衬着,黛玉将内宅打理得不错,便也乐得静养。
她如今想得开,林佑那样紧急的情况,都让黛玉救来了回来,不是祖宗保佑是什么呢?自己若强撑着病体理事,坏了身子,不能送闺女出格,不能娶一房满意媳妇,才是愧对祖宗呢?若自己真心疼黛玉,便快些养好了身子,再将黛玉肩上的担子摘了,省得两头没抓住。
今年的礼,大部分是按往常的例走的,但是亲近的人家,也要添一二分。林如海今年升兰台寺大夫,点两淮盐运使,可是升了官职的,节礼自然水涨船高,当然,别人送到林家的礼也会添的。
黛玉翻看了林家外放以来送的礼单,综合一下拟出今年的单子来,再酌情添减,便拟出了今年的礼单。大部分都因林如海升职添了,也有减的。比如荣国府二房。
荣国府二房用林家人的话来说,便是有仇。但是就目前的证据来说,荣国府还当真能推个干净。黛玉想了一下,直接把旧年二房送来的东西原封不动的送回去了。
墨韵和孙宽夫妇都送到了官府,荣国府迟早得知道林家已经查到当年的事了,面子功夫自然就不用做了。至于贾母和长房那里。凭良心讲,外祖母对自己的事,虽然算不得十分周到,但是没有外祖母,前世自己在荣国府的日子只有更难过的。一来看贾敏的颜面,二来看前世的情分,贾母那里的节礼和寿礼,黛玉都按以往的份例准备了,没增没减。
还有便是荣国府长房。长房之于林家,仇恨自然是没有的,至于情分么,除了贾赦和贾敏的血脉情分外,好像也没别的。但要让黛玉说,前世贾琏夫妻相较于其他人,对自己也算照拂了。黛玉给荣国府长房备的礼自然便添了一二分。
另外宁国府的礼也添了。如今袭爵的是贾敬,贾敬还在兵部任右侍郎。原著里,黛玉进京时候,贾敬已经避入道观了。那么贾敬避祸,也发生在太子落罪之后。如今太子安好,贾敬也是宁荣二府实权最高的人。除却这个,贾敬还是太子伴读,从利益捆绑的角度讲,宁国府和林家关系更紧密一些。
至于东宫的礼,黛玉也自是添了些。东宫不缺好东西,难得的便是周全二字。当然,节礼都是其次,最最要紧的便是林如海的亲笔信。林如海探花之才,写这封家书也不讲文采斐然。只用简单词语平铺直叙,并无夸大,也无渲染,偏偏读之令人觉得惊心动魄。
林如海写信的时候黛玉就在书房,写完之后直接将信递给黛玉看了。黛玉看完,忍不住暗暗咋舌,父亲写的都是大实话,都是发生过的事情,就是不知道太子妃姑姑看了会怎样。
这头林如海的信写完,那头黛玉的礼单也理完了,不但京城的亲朋戚友该走的礼十分周全,连苏州老家和扬州任上,之前任职的九江还有来往的人家,的也都一并理出来,宝庆堂的柳行也有一份。当然,就近的礼单虽然理出来了,倒不急着置办。等临近节下了,再置办齐整送去不迟。
贾敏看过黛玉理的礼单,颇为感动。王氏那样害林家,林如海父女并未迁怒贾母和贾赦,这自然是瞧在自己面上,可见是看重自己的。
“就这样挺好,也无需添减什么。只一样,林忠夫妻还没回来,这一回却是派谁进京才好?”贾敏道。
林忠是林家外管家,日常管着京城的田庄铺子收租和京城礼物往来。林家是士族,即便如今外放,维护京城人脉也是一等一的大事,林忠幼时就和林如海一起念过书,让他跑京城节礼是最妥当不过的。不过现下,林忠刚上京送过端午节礼,此刻应当还在回城路上。
林如海道:“你呀,就是爱操心。难道除了林忠夫妇,咱们家就寻不出可靠的管事了不成?我瞧着,张河就不错,再多派几个机灵的管事并婆子同去,便妥当了。”张河当年也是林如海幼时长随之一,也是一起念过书的。而且张河也经常跑外省礼物往来,也都是稳妥可靠的。这才刚走了苏州老家的端午礼回来。
贾敏听了,便没再说什么了。
林家刚整顿了一番,下人们办事没半点拖沓,也不敢敷衍,很快,诸般节礼就置办齐整。临行前,又嘱咐了这回进京的诸人一遍,到谁家走礼,该注重什么礼节,如何应对,都对答如流了,林如海才打发一行人随护送盐税入京的官船同行。
※※※※※※※※※※※※※※※※※※※※
这篇文留言的读者比较少,是不是因为前面的节奏比较平啊?其实我考虑过这个问题,想过加快进度直接怼二房,不但大家看起来爽,我自己写起来都会更爽。但是这样就会打乱很多重要伏笔发生的时间线,叙述起来比较乱,所以还是按事件发生的顺序走了。
不过就算林家在搞定江南的事之前不会回京,也不是不能隔空怼二房,明天二房就要找怼了,敬请期待。
之前有读者留言问贾家会不会因为林姑姑的身份贴上来,那当然是会啊。当时没回复是因为不想提前太多剧透,但是贾家一定会贴上来的,就在明天啦。
另外有读者担心坑文,我觉得,作为有过长断更前科的作者,与其拍胸脯保证不坑,不如拿出点实际行动。所以,透露一下这篇文的进入,已经完成十三万字。在存完全文之前,我不想说百分之百如何的大话,但是为了不坑,我真的非常努力的在存稿,希望大家再给我一些信任吧。
感谢:读者“十月芙”,灌溉营养液 +10 2020-06-25 13:52:31
黛玉不但做了,而且做得那么坦荡,没让人瞧出她有丝毫功利或不舍,总让人觉得不真实。林如海自己三岁启蒙,年方弱冠中探花郎,论资质悟性,林如海自是极高,论早慧,林如海也不让他人。但是是林如海自忖和爱女相比,自己不如多矣。这便是天赋。
不过这样出色的女子,不也是自己的女儿么?林如海一笑:“与人结交如沙中淘金,并非以木瓜相赠就能得到琼琚相报。但若以算计相赠,却是定得不到真诚相报的。玉儿坦荡,是好事。”
坦荡是好事。这道理,黛玉上辈子就明白了。荣国府汲汲营营,流于算计小道,不就最终风流云散了么?
黛玉极认真的点头道:“玉儿记下了,谢父亲教诲。”
林家父女赠书之后,柳行果然每日在林如海落衙之后都会来一趟林家。贾敏毕竟是官太太,又出身国公府,虽是每次诊病必有儿女仆役在场,但是林家除了夫妻两个便只有极年幼的一子一女两个小主子。这柳郎中生得可不是一般的俊美,若是每日皆往林家往来,不知道被人编排出什么来。
柳行是个周到人,既然得了林家的恩惠,便将许多事一并想周全了。每日林如海落衙之后柳行再来,自然编排不到贾敏什么。
初病倒的时候,贾敏也是忧心忡忡。一双儿女这样小,自己且得熬十几年才能看着儿女嫁娶,至少这两桩大事定了,自己才能走得安心吧。不然万一林如海续了弦,也不知道续室怎么待一双儿女。
但是这几日下来,贾敏见黛玉年纪虽小,倒也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下人们担惊受怕好几日,也不大敢糊弄这位姑娘。当然,最主要的是,糊弄也糊弄不住的。自己吃了柳郎中的药,也觉身上一日日的松快了些,贾敏倒不似先时忧愁,开怀了不少。
当然,这病不是一两日能痊愈的,黛玉瞧着贾敏精神头不错,便也满意了。如果真是早期子宫癌什么的病,用传统医药能压制住病情,或是奇迹般的治愈,都不是一日之功,药到病除黛玉是不敢想的。
自从给柳行赠书之后,林家诸事总算捋出个头绪来,黛玉便有时间考虑大事了。
现在于林家而言,最重要便是稳住太子殿下的地位。但是林如海的官职,外放江南固然是一等一的重臣,若是放在帝都,不过是中等人家。加上交通不便,就算和太子妃姐姐时常有通信,但是每每信送到了,京城的局势都不知道又变了几回了,再回信又跑一趟,林如海就算再思虑周全,任何建议都没有时效性。没时效性,林如海索性不给长姐出主意了。
如今太宗皇帝年岁一天天高了不说,还有好几位虎视眈眈的皇子呢,就自己这太子妃胞弟的身份,与其出些没有时效性的主意被人盯着,还不如坦坦荡荡什么都不做。
林如海前世倒是心怀坦荡什么都没做,问题是你什么都不做,等于坐以待毙呀。黛玉思索了几天,她于朝堂之事知道得少,就是林如海已经外放七年,即便有些官场消息,只怕对京城的局势掌握,也不是最及时的。
黛玉思量了几回,还是决定跟林如海提一提京城的事。
这日用过晚膳,黛玉跟着林如海到了书房。有黛玉这样的资质,林如海的书房对黛玉已经半开放了,除了他办公的文书不能动,其他的书都是紧着黛玉翻看的。当然,正经重要的文件,黛玉也接触不到就是了。
黛玉到了书房,林如海以为女儿又要寻什么书看,黛玉却挥挥手打发了下人,道:“父亲,眼看便入夏了,今年的中秋节礼,不如早些备了,打发人送入京城。”
林如海听了,失笑道:“这端午还没过,怎么就备中秋的礼了?”
黛玉早就想好了,不急不缓的道:“这不是母亲病了么,也该写封信送到京城报信。既派一趟人是进京,派两趟人也是进京,不如便将中秋礼也备下了,一并带过去。”
因林家外放,除了红白喜事,京城各处便只走三节两寿的礼。三节为端午节、中秋节和年节。今日五月初四,明日才到端午,林家上京城送端午节礼的人都还没回来,现在就打发人又走中秋节礼,着实反常了些,也太快了些。
虽然是对着自己的闺女,但闺女处事着实不像孩童心性,林如海觉得黛玉此举,是有深意的,便笑:“每年咱们家走三节两寿的礼,都是算了日子的,皆是前后那几日到。若是到得太早或是太晚,少不得引人多思多想。”
这道理黛玉自然懂,后世卫星通信,又是几层加密,还担心被人拦截监听呢。古时候交通不便,送信唯有那几样方式,越发容易被人探得信息。当然,古人也有各式各样的密码,或是通信双方事先约定,或是信件上有特殊记号。林家这样敏感的身份,如果不是因为行程耽搁或是别的事,送节礼偏离既定的日子太多,已经足够引人遐想了。
黛玉笑道:“这样才好。咱们家最近发生这么多事,也该告诉姑姑一声,父亲就按发生的事直白写了,连节礼一并送入东宫府,也省得姑姑悬心。”
林如海是什么人,自然一下就听懂了黛玉的言外之意。林家这样的人家,人口简单,尚且被人算计子嗣性命。太子殿下何等敏感的身份,好几个不安分的兄弟呢,自己写一封说家常的信,若是长姐是个有心的,足以给东宫警醒。如果节礼没按惯常的时候送,定然也会加深这种提醒。
东宫万事皆安便罢,若是东宫却有人背主,太子殿下夫妇看了自家的信,多彻查清理一遍身边人,尤其是警惕平日从不会防备的亲信,自是有益无害。
只是黛玉毕竟才刚六岁,这个的素养,简直骇人听闻。除了天生敏锐,找不到其他解释。“玉儿,在家时候,敏捷是无妨的,若是在外,莫要太过出挑才好。”女儿才干如斯,林如海不能没有一丝担心。
黛玉点头道:“玉儿记下了。”若非原著中太子今年底就要被罢黜,黛玉是不愿意提这个醒的。
自然,黛玉不提,凭林如海的才智也能想到。实际上林如海就是这么打算的,不过他比之黛玉保守一些,这封如实描述林家诸事的信,林如海是打算按原定的时候并中秋节里一并送入京城。不然,他便不会将林家几个背主的奴才报官。
既然报了官,姑苏林氏,太子妃母家出了丫鬟谋害幼主的事,自然是要传入京城的。在林家节礼到太子府之前,长姐应当已经知道了此事,到时候看了自己的信,也会将身边平素十分信任的人清一清。
自林清嫁给太子,林氏一族的命运,便和东宫绑在一起了,小心些总没错处。
黛玉自然也知道父亲既然同意将墨韵几个报官,便想好了借此事提醒一下太子妃姑姑。但是这几日父亲都没提这件事,可见在父亲看来,此事不急。那么,黛玉则不得不催促一下父亲。
现在东宫剩下的自救时间,已经不足半年。就是快马加鞭的将信送去,黛玉只担心时间不够。
经黛玉如此提议之后,林如海认真考虑了一下,因他不知东宫的处境已经十分凶险,依旧觉得抢这两月的时间不是十分必要。当然,就是送礼的队伍早出发几日,也没有多大坏处,便就如此定下来。
三节两寿的礼,皆有定例,置办起来不难,林如海和贾敏商议着,也让黛玉照着单子学着置办,贾敏为其掌眼把关即可。
贾敏经过柳行的精心调理,不管病痛全祛没有,精神头是足了不少,眼见有老成的管事帮衬着,黛玉将内宅打理得不错,便也乐得静养。
她如今想得开,林佑那样紧急的情况,都让黛玉救来了回来,不是祖宗保佑是什么呢?自己若强撑着病体理事,坏了身子,不能送闺女出格,不能娶一房满意媳妇,才是愧对祖宗呢?若自己真心疼黛玉,便快些养好了身子,再将黛玉肩上的担子摘了,省得两头没抓住。
今年的礼,大部分是按往常的例走的,但是亲近的人家,也要添一二分。林如海今年升兰台寺大夫,点两淮盐运使,可是升了官职的,节礼自然水涨船高,当然,别人送到林家的礼也会添的。
黛玉翻看了林家外放以来送的礼单,综合一下拟出今年的单子来,再酌情添减,便拟出了今年的礼单。大部分都因林如海升职添了,也有减的。比如荣国府二房。
荣国府二房用林家人的话来说,便是有仇。但是就目前的证据来说,荣国府还当真能推个干净。黛玉想了一下,直接把旧年二房送来的东西原封不动的送回去了。
墨韵和孙宽夫妇都送到了官府,荣国府迟早得知道林家已经查到当年的事了,面子功夫自然就不用做了。至于贾母和长房那里。凭良心讲,外祖母对自己的事,虽然算不得十分周到,但是没有外祖母,前世自己在荣国府的日子只有更难过的。一来看贾敏的颜面,二来看前世的情分,贾母那里的节礼和寿礼,黛玉都按以往的份例准备了,没增没减。
还有便是荣国府长房。长房之于林家,仇恨自然是没有的,至于情分么,除了贾赦和贾敏的血脉情分外,好像也没别的。但要让黛玉说,前世贾琏夫妻相较于其他人,对自己也算照拂了。黛玉给荣国府长房备的礼自然便添了一二分。
另外宁国府的礼也添了。如今袭爵的是贾敬,贾敬还在兵部任右侍郎。原著里,黛玉进京时候,贾敬已经避入道观了。那么贾敬避祸,也发生在太子落罪之后。如今太子安好,贾敬也是宁荣二府实权最高的人。除却这个,贾敬还是太子伴读,从利益捆绑的角度讲,宁国府和林家关系更紧密一些。
至于东宫的礼,黛玉也自是添了些。东宫不缺好东西,难得的便是周全二字。当然,节礼都是其次,最最要紧的便是林如海的亲笔信。林如海探花之才,写这封家书也不讲文采斐然。只用简单词语平铺直叙,并无夸大,也无渲染,偏偏读之令人觉得惊心动魄。
林如海写信的时候黛玉就在书房,写完之后直接将信递给黛玉看了。黛玉看完,忍不住暗暗咋舌,父亲写的都是大实话,都是发生过的事情,就是不知道太子妃姑姑看了会怎样。
这头林如海的信写完,那头黛玉的礼单也理完了,不但京城的亲朋戚友该走的礼十分周全,连苏州老家和扬州任上,之前任职的九江还有来往的人家,的也都一并理出来,宝庆堂的柳行也有一份。当然,就近的礼单虽然理出来了,倒不急着置办。等临近节下了,再置办齐整送去不迟。
贾敏看过黛玉理的礼单,颇为感动。王氏那样害林家,林如海父女并未迁怒贾母和贾赦,这自然是瞧在自己面上,可见是看重自己的。
“就这样挺好,也无需添减什么。只一样,林忠夫妻还没回来,这一回却是派谁进京才好?”贾敏道。
林忠是林家外管家,日常管着京城的田庄铺子收租和京城礼物往来。林家是士族,即便如今外放,维护京城人脉也是一等一的大事,林忠幼时就和林如海一起念过书,让他跑京城节礼是最妥当不过的。不过现下,林忠刚上京送过端午节礼,此刻应当还在回城路上。
林如海道:“你呀,就是爱操心。难道除了林忠夫妇,咱们家就寻不出可靠的管事了不成?我瞧着,张河就不错,再多派几个机灵的管事并婆子同去,便妥当了。”张河当年也是林如海幼时长随之一,也是一起念过书的。而且张河也经常跑外省礼物往来,也都是稳妥可靠的。这才刚走了苏州老家的端午礼回来。
贾敏听了,便没再说什么了。
林家刚整顿了一番,下人们办事没半点拖沓,也不敢敷衍,很快,诸般节礼就置办齐整。临行前,又嘱咐了这回进京的诸人一遍,到谁家走礼,该注重什么礼节,如何应对,都对答如流了,林如海才打发一行人随护送盐税入京的官船同行。
※※※※※※※※※※※※※※※※※※※※
这篇文留言的读者比较少,是不是因为前面的节奏比较平啊?其实我考虑过这个问题,想过加快进度直接怼二房,不但大家看起来爽,我自己写起来都会更爽。但是这样就会打乱很多重要伏笔发生的时间线,叙述起来比较乱,所以还是按事件发生的顺序走了。
不过就算林家在搞定江南的事之前不会回京,也不是不能隔空怼二房,明天二房就要找怼了,敬请期待。
之前有读者留言问贾家会不会因为林姑姑的身份贴上来,那当然是会啊。当时没回复是因为不想提前太多剧透,但是贾家一定会贴上来的,就在明天啦。
另外有读者担心坑文,我觉得,作为有过长断更前科的作者,与其拍胸脯保证不坑,不如拿出点实际行动。所以,透露一下这篇文的进入,已经完成十三万字。在存完全文之前,我不想说百分之百如何的大话,但是为了不坑,我真的非常努力的在存稿,希望大家再给我一些信任吧。
感谢:读者“十月芙”,灌溉营养液 +10 2020-06-25 13: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