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大农业体系的利弊分析
  对于华夏科技来说,1987年的关键词之一就是低调。明面上除了安东港之外,没有任何大的动作。但低调的意思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做的时候尽量不让外人发觉。就比如邢鹏悄悄的成立了个农资物流公司。
  这个公司叫“众志农资物流”,是在华夏科技的体系之外的。法人也是与华夏科技表面上无关的。公司经营的业务暂时是大批量的采购和运输农用物资。未来还会有物流业务。
  公司业务针对客户就是华夏科技在东北地区分布在各地的农场,以及部分有合作关系的其他农场。也就是说他们的客户是有选择性的“自己人”,短期内也不会扩张客户范围。
  虽然名义上并不隶属于华夏科技,但农资公司的采购渠道还是会利用华夏科技的关系网。其中相当部分的农药和化肥都是从国外采购。
  从国外采购以前也有人这么做过,但肯定无法做到他们这样低的成本。多年经营下来的海运和与河运,可以极大的降低运输成本。
  其实原本胡杨并没有准备做专门的农资物流公司。他最早的想法是,普通的农用物资就近采购也算是带动周边经济。特殊的物资就由鹏飞商贸负责。这几年的发展,鹏飞商贸的关系网络在的东北和华北也算经营的不错,应付这种程度的需求,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这种想法被李亿峰十分“客气”的提醒了一下。
  确切的说,是李亿峰自己组建的小团队中的某位提醒了。
  李亿峰本人是宏观经济和国际政治方面的专家。而为了互补,他的小组中就会特别邀请了微观经济方面的专业人士。这位发出的提醒的童剑星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专业就是农业贸易。
  胡杨虽然没有见过他本人,但从文字中也能感受到此人的风格应该是很尖锐的那种。就像是柄出鞘的三尺青锋。
  而这个带着侠气名字很有特点,以他的年纪而言,基本可以肯定是自己改的。只是不知道这么个名字都充满了侠气的人,怎么会选择政经类的专业方向。
  还是回到他的提醒。主要就是针对胡杨正在搞的大型农场。为此他们还专门开了个越洋的电话会议。
  会议上童剑星很直接指出,胡杨基本上就是在模仿美国的农场模式。虽然并不是那种无脑的全盘照抄,有经过结合本国特殊现状而进行的调整。但是,童剑星看来依然不能算是及格的。
  对于童剑星的话,胡杨
  胡杨有些不解:“当然,美国的农业收入很高。农业协会的影响力也非常大。所以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并没有否认。他说的基本没错,胡杨的确参考最多的就是美国的的大规模农场。有着高度机械化的农场只需要几人就能够完成几十甚至上百亩土地的耕作。
  童剑星问胡杨:“你模仿美国的大规模农场。说明你认同这种模式,但你认为这种农场模式对美国来说是好事吗?”
  童剑星很直接的说道:“像你这样的外行,有这么肤浅的理解也算合理。”
  胡杨略有些不确定的说道:“难道我错了?”
  童剑星十分肯定的说道:“你当然错了。美国的农业对于美国整体国立来硕并不是加分项。至少你所推崇的那种大型农场模式,是肯定是减分项的。”
  胡杨的兴趣被成功的调动起来,他问道:“理由?”
  童剑星陷入了沉默中,似乎是在思考。旁听的李亿峰轻咳嗽了下,说道:“他应该是在思考要如何才能跟你这个外行解释清楚。”
  好吧,果然是直接的男人。
  童剑星在思考之后,决定先摸摸胡杨的只是水平,随即问道:“经济学术语,边际定价一般均衡,你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这两个都是很基本的术语。
  一般均衡就是说一个经济体中有很多消费者,他们各自有很多商品。在均衡中人们按照市场价格交换商品,最后使得每个人都能在此价格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
  边际定价通俗的说就是。有这么个东西,消费者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值,只要这个价值比成本高,商人就会卖,不管东西实际效用价值是多少。
  胡杨回道:“应该知道。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没错,就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一般均衡理论。”童剑星在那边明显是松了口气,如果这两个概念不知道,那他还真不知道该如何说下去了。
  童剑星接着说道:“新古典经济需并不愿意承认,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通过边际定价的竞争,是不符合西方工业化主导的新国际竞争环境的。”
  胡杨在很努力的去理解这句话之后,说道:“我大概能跟上这个思路,现在大环境下市场自身对商品价格调整并不会产生一般均衡的结果。但这和我们正在搞的农场有什么关系?”
  童剑星却非常肯定的说道:“当然,而且是非常有。回到最开始的问题,美国大规模农场模式看起来十分繁荣,但对于美国这个国家来说是不是好的。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主要有两个理由。
  首先就是你忽视的部分,美国对于本国农业是提供大量补贴的。这点在欧洲的中等规模农业体系也同样重要。他们搞的农业不仅有政府补贴,还有政府对农业的贸易保护。以保证他们的农业产品可以卖到足够高的价格。”
  关于政府补贴和贸易保护的问题,胡杨也不是完全没有想过。只是针对咱们国情来说,暂时还没有条件照搬,但可以通过与政府的合作部分达到类似的效果。不过童剑星提出的问题的确是直指要害的。胡杨这边的努力更多的都是在降低成本,而不是提高价格上。
  胡杨思考了片刻之后,说道:“第二的理由呢?”
  童剑星说道:“第二个理由是前面的延续。美国具体是如何进行贸易保护的,是战争。包括真正的热战和经济战。最近三十年来美国对外发动局部战争中,至少有三成是与农业和农产品有关。而根源则就是你所推崇的大规模农场的大生产规模和高生产效率所造成的农业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胡杨琢磨着这个词,似乎是抓到了点什么。
  童剑星的继续说道:“国内过程的产能必须要得到释放,才能保证农业不会破产。美国对埃及的做法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过去埃及是北非最大的产粮国。但出产粮食与是美国农业是有竞争关系的。
  所以美国对埃及当时的军政府施压同时利诱,迫使埃及政府推行棉花种植而放弃粮食种植。棉花的经济效益当然是要比粮食好,埃及的农业财政也变得好看了。但是他们的粮食和武器进口却全都被美国掌握。虽然国家财政收入更多了,但国家整体国力却逐年下滑。埃及现在的国际地位已经远不如当年。再比如大萧条时期,他们倒掉牛奶的行为,本质上就是在为了减少商品存量以保证单价。生产规模越大,生产效率越高,商品的营销风险就越高。通俗的说,就是你生产的规模越大越快,卖不出去的风险就越高。”
  胡杨说道:“我们在大规模生产农产品的同时,出售这些产品的压力就会变大,积压的风险就会提高。也就是说,国内不适合推行这种大规模农场的模式。因为我们无法保证那么大的市场。”
  童剑星说道:“现在的规模,风险还在可控范围内。但按照我的计算,东北地区之外如果再出现大量类似模式的农场,那风险就会超过警戒线。”
  这个风险还真是胡杨之前没有认真思考过的。他以前考虑都是整合土地,提高机械化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等。还真就没有认真考虑过,如果卖不出去会怎么样。
  当然,这也跟国情有关。国内对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需求量还是非常大的。至少短期内不会有销售的问题。但这个短期也就是几年的时间而已。一旦东北的农场模式成功了,肯定会有很多跟风者出现。只要农业机械跟得上,其实这种模式被复制难度真的不大。
  到那个时候不仅有产能过剩的问题,他们首先要遭遇的就是粮食和农产品价格的滑坡。这对整个农业体系来说都将是大麻烦,甚至有可能是灾难。
  胡杨问童剑星:“既然问题已经找到了,那我们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童剑星说道:“除了美国的额大规模农场模式,世界上还有其他几种模式可以进行参考。欧洲的中等规模农业,以色列战时的农场模式,还有日本的合作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