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4章 时代知识的积累,可以点开科技树了
除了由孟康、叶春于福建路治下市舶司改良研发的大福船,还有高宣一并协力设计研造的遮洋、游哨、开浪、连环等诸般海舶船只陆续得以试用,大批打造,当中也有不少船只得以立刻应用于民间的商贸海运,如此也刺激得沿海各处市舶司海市更是兴旺富庶,而那等繁华气象,自是有分教:黄田港北水如天,万里风樯看贾船。
直到李俊受萧唐重托,带领一众聚义兄弟,而统管着声势浩大的舰队开始下南洋、走西洋的远航旅程,积年累月、先后九次,且舰队的规模也是愈发的庞大。孟康与叶春、高宣这三个造船能手仍须监工制造海舶,自也是连年忙碌,而同样既是从事着自己最为擅长、最为痴迷的行当,孟康等人当然也是充实快活,几乎未曾出现甚么纰漏过失。
而全权主管齐朝靖海监船坞司治下各处造船厂建造船舶事宜的孟康,后来也曾至齐朝新设的天工院兼管选拔、教授门生,倒也与朝廷设立的国子监教导太学生有些相似。只不过能被选拔入天工院的生徒却是将得以学习造船、造炮、灌钢等诸般更倾向与当代生产科技息息相关的专业知识技法......
如此孟康所擅长的造船技艺,非但是传承给了自己的子孙辈,也培养出了许多精于设计打造诸般制式船舶的能工巧匠,不出一代的光景,齐朝造船的科技水准便已是日新月异......
本来按正史的轨迹宋朝造船的技术再传承下去,与大规模展开海上漕运的元朝,以及造船业仍能代表世界最先进技术的明朝之间相隔的时间并不算十分漫长,期间还经历了元朝几次海禁,以及明太祖朱元璋发布“禁外藩交通令”,彻底取缔海外贸易,而致使中原王朝造船科技发展停滞的历史阶段。是以经过萧唐大力推展国家造船业与航海业,在任期间一直勤恳专注的孟康差不多也到了告老致仕的年纪之时,齐朝造船业的科技水平,遮莫便已超过了明成祖时郑和下西洋时精良海舶的做工水准。
如此这般,孟康、叶春、高宣一生尽职尽责,直到他们三人告老归隐时也是后继有人。而除了造船科技于齐朝时节得以迅猛发展之外,得益于天工院大力鼓励扶植其他诸般科技的应用,到了孟康的玄孙一辈,便研造出可用于大规模海战的风帆战列舰。虽然受时代科技的限制,尚还无法制造出由蒸汽驱动,外覆坚固装甲的铁甲舰,但是齐朝凭借着独步世界的造船与航海科技,以及规模最为庞大强盛的海军舰队,早在西方列国开启大航海时代之前,也已有能力纵横四海、称霸大洋,教中土臣民去探索除了他们的开国皇帝萧唐之外,也尚还无人知晓的神秘领域......
而做为齐朝造船世家的先人,孟康以最擅于改良打造船舶的能工巧匠身份名留青史。时至后世,对于那些深入求证中华古代造船技术的发展过程的人们而言,玉幡竿孟康,这个称谓与名字也总会印记在他们的脑中。
※※※※※※※※※※※※※※※※※※※
同为当初于水泊梁山共聚大义的兄弟,而同样以自己最擅长的技艺屡建功勋的职事头领当中,除了孟康之外,也仍有一人也按萧唐吩咐在天工院中供职。只不过更好闭门研究的凌振却把改良、打造、操控诸般投石炮具的教导事宜撒手都推给了追随自己多年的心腹炮手,仍是关起门来潜心研究,虽终日足不出户很少见人,但依着他性情使然,也是自得其乐。
虽然投从萧唐伊始,凌振几乎没有受调遣赶赴战场最为凶险的前线亲冒矢石厮杀,但也全因他经过萧唐提示,而研发得射程威力等同于回回炮的巨型投石炮具屡建功勋,在多次攻城战事能够顺利的摧毁敌军城垣壁垒。也可以说若是没有凌振的助力,多少年来的仗打下来,恐怕还将会有大批的梁山聚义兄弟不免战死沙场。既然也绝对可称得上是居功至伟,凌振如今爵禄等同于开国公,所受封赏也完全不逊于当初统领得梁山马步军的正将级别。
然而对于凌振来说,无论当初在汴梁军器监署坊内只做个芥子大的小官,还是如今已是贵为国公的尊崇身份,他也仍愿意闷头搞新式炮具的设计研发。只是投石炮具发展到了回回炮相等级别的程度,似乎也很难再有甚么突破。凌振终日冥思苦想,但一直都没有甚么实质性的进展,也难免愈发的愀然不乐。
直到再次得萧唐宣召觐见,叙兄弟情谊之时凌振也不由倾诉他这些时日烦闷的因由。而萧唐仔细倾听着,蓦的他眼睛一亮,又立刻取出纸笔勾勒图画起来,随即向凌振阐述其自己的想法。
凌振起初虽然不解其意,可如今恁般时节毕竟利用火药引燃的爆炸型火器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只是尚需要利用投石机将其施发出去。凌振发了大半辈子的炮具与火器,并曾亲自着手改制震天雷等爆炸火器,对于自己最为熟悉的领域他自也有着举一反三的理解力。更何况凌振先前也曾见识过,当年曾与刘锜通力合作,如今也早已投从齐朝,而同样善于改制研发火器的能臣陈规,他可已然发明出装火药于筒内,而点燃尾端引线,以燃烧的火药喷向敌人的管形火器了......
是以只过了一时片刻,凌振顿觉脑中灵光一闪,他再觑向萧唐时脸上那欣喜的神情,就与当初他们两个初遇时彼此交流心得,也完全能够理解对方的构思时那般情景十分相似。
商讨的稍有眉目之后,也须着手实践,凌振甚至忘了向萧唐禀说告退,便一溜烟的离开了大内皇城,疾奔回天工院内专供自己闭门研究的官署之内。
铺宣纸、执狼毫,凌振也浑然不顾自己的手上沾染得点点墨迹,他入了魔怔也似的,便急不可耐的在纸上画起图形来,想着萧唐对自己提出的构想,又回忆着陈规所发明管形火器的构造,凌振脑海中的构思已然成形,他双眼直勾勾的望着自己划出的图形,再做勾抹涂改,而另取宣纸再要重新作图时,凌振口中还叙叨叨的念着:“用铜或铁为具,如筒状,中实以药,而以石子...或火器塞其口,旁通一线,用火发之...只需注意这火药的剂量,以及择选火器炮弹的规格...成,能成,俺看应该能成!”
直到李俊受萧唐重托,带领一众聚义兄弟,而统管着声势浩大的舰队开始下南洋、走西洋的远航旅程,积年累月、先后九次,且舰队的规模也是愈发的庞大。孟康与叶春、高宣这三个造船能手仍须监工制造海舶,自也是连年忙碌,而同样既是从事着自己最为擅长、最为痴迷的行当,孟康等人当然也是充实快活,几乎未曾出现甚么纰漏过失。
而全权主管齐朝靖海监船坞司治下各处造船厂建造船舶事宜的孟康,后来也曾至齐朝新设的天工院兼管选拔、教授门生,倒也与朝廷设立的国子监教导太学生有些相似。只不过能被选拔入天工院的生徒却是将得以学习造船、造炮、灌钢等诸般更倾向与当代生产科技息息相关的专业知识技法......
如此孟康所擅长的造船技艺,非但是传承给了自己的子孙辈,也培养出了许多精于设计打造诸般制式船舶的能工巧匠,不出一代的光景,齐朝造船的科技水准便已是日新月异......
本来按正史的轨迹宋朝造船的技术再传承下去,与大规模展开海上漕运的元朝,以及造船业仍能代表世界最先进技术的明朝之间相隔的时间并不算十分漫长,期间还经历了元朝几次海禁,以及明太祖朱元璋发布“禁外藩交通令”,彻底取缔海外贸易,而致使中原王朝造船科技发展停滞的历史阶段。是以经过萧唐大力推展国家造船业与航海业,在任期间一直勤恳专注的孟康差不多也到了告老致仕的年纪之时,齐朝造船业的科技水平,遮莫便已超过了明成祖时郑和下西洋时精良海舶的做工水准。
如此这般,孟康、叶春、高宣一生尽职尽责,直到他们三人告老归隐时也是后继有人。而除了造船科技于齐朝时节得以迅猛发展之外,得益于天工院大力鼓励扶植其他诸般科技的应用,到了孟康的玄孙一辈,便研造出可用于大规模海战的风帆战列舰。虽然受时代科技的限制,尚还无法制造出由蒸汽驱动,外覆坚固装甲的铁甲舰,但是齐朝凭借着独步世界的造船与航海科技,以及规模最为庞大强盛的海军舰队,早在西方列国开启大航海时代之前,也已有能力纵横四海、称霸大洋,教中土臣民去探索除了他们的开国皇帝萧唐之外,也尚还无人知晓的神秘领域......
而做为齐朝造船世家的先人,孟康以最擅于改良打造船舶的能工巧匠身份名留青史。时至后世,对于那些深入求证中华古代造船技术的发展过程的人们而言,玉幡竿孟康,这个称谓与名字也总会印记在他们的脑中。
※※※※※※※※※※※※※※※※※※※
同为当初于水泊梁山共聚大义的兄弟,而同样以自己最擅长的技艺屡建功勋的职事头领当中,除了孟康之外,也仍有一人也按萧唐吩咐在天工院中供职。只不过更好闭门研究的凌振却把改良、打造、操控诸般投石炮具的教导事宜撒手都推给了追随自己多年的心腹炮手,仍是关起门来潜心研究,虽终日足不出户很少见人,但依着他性情使然,也是自得其乐。
虽然投从萧唐伊始,凌振几乎没有受调遣赶赴战场最为凶险的前线亲冒矢石厮杀,但也全因他经过萧唐提示,而研发得射程威力等同于回回炮的巨型投石炮具屡建功勋,在多次攻城战事能够顺利的摧毁敌军城垣壁垒。也可以说若是没有凌振的助力,多少年来的仗打下来,恐怕还将会有大批的梁山聚义兄弟不免战死沙场。既然也绝对可称得上是居功至伟,凌振如今爵禄等同于开国公,所受封赏也完全不逊于当初统领得梁山马步军的正将级别。
然而对于凌振来说,无论当初在汴梁军器监署坊内只做个芥子大的小官,还是如今已是贵为国公的尊崇身份,他也仍愿意闷头搞新式炮具的设计研发。只是投石炮具发展到了回回炮相等级别的程度,似乎也很难再有甚么突破。凌振终日冥思苦想,但一直都没有甚么实质性的进展,也难免愈发的愀然不乐。
直到再次得萧唐宣召觐见,叙兄弟情谊之时凌振也不由倾诉他这些时日烦闷的因由。而萧唐仔细倾听着,蓦的他眼睛一亮,又立刻取出纸笔勾勒图画起来,随即向凌振阐述其自己的想法。
凌振起初虽然不解其意,可如今恁般时节毕竟利用火药引燃的爆炸型火器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只是尚需要利用投石机将其施发出去。凌振发了大半辈子的炮具与火器,并曾亲自着手改制震天雷等爆炸火器,对于自己最为熟悉的领域他自也有着举一反三的理解力。更何况凌振先前也曾见识过,当年曾与刘锜通力合作,如今也早已投从齐朝,而同样善于改制研发火器的能臣陈规,他可已然发明出装火药于筒内,而点燃尾端引线,以燃烧的火药喷向敌人的管形火器了......
是以只过了一时片刻,凌振顿觉脑中灵光一闪,他再觑向萧唐时脸上那欣喜的神情,就与当初他们两个初遇时彼此交流心得,也完全能够理解对方的构思时那般情景十分相似。
商讨的稍有眉目之后,也须着手实践,凌振甚至忘了向萧唐禀说告退,便一溜烟的离开了大内皇城,疾奔回天工院内专供自己闭门研究的官署之内。
铺宣纸、执狼毫,凌振也浑然不顾自己的手上沾染得点点墨迹,他入了魔怔也似的,便急不可耐的在纸上画起图形来,想着萧唐对自己提出的构想,又回忆着陈规所发明管形火器的构造,凌振脑海中的构思已然成形,他双眼直勾勾的望着自己划出的图形,再做勾抹涂改,而另取宣纸再要重新作图时,凌振口中还叙叨叨的念着:“用铜或铁为具,如筒状,中实以药,而以石子...或火器塞其口,旁通一线,用火发之...只需注意这火药的剂量,以及择选火器炮弹的规格...成,能成,俺看应该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