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枪手的自我修养
  “原本小说结尾,程蝶衣和段小楼港岛重逢,在澡堂子里回顾彼此的一生,最后凄然话别。”
  “可剧中换了场景:两人在破败的戏楼里演完人生最后一部戏剧,程蝶衣终于意识到自己原不是女娇娥,随即拔剑自刎,留下一抹凄美的残影。”
  “经典啊!”
  宁远从韩成的表情能看出对方的热情,这种状态跟自己听见高手配音一样,爽的不得了。
  “所以离开好编剧的陈大导演,《霸王别姬》之后感觉飘了,频频插手剧本创作,几乎每部电影是不是都挂上编剧头衔?”
  “可问题他又是一个完全不会写剧本的人,最后只能拍出《荆轲刺秦王》《无极》这样的传世大作,各种沉溺于哲学思辨,连最基本的情节线都铺不完整。”
  “你丫闹着玩呢?”
  宁远忍不住笑了,难怪网上经常有人质疑陈凯歌是一个没有编辑思维的导演,原来根在这?
  “在我看来新世纪的头十年,才是国产电视剧最辉煌的十年,各种题材的电视剧百花齐放,万类霜天竞自由。”
  韩成感叹道:“军事题材剧有《亮剑》和《士兵突击》;年代剧有《闯关东》;乡土剧有《刘老根》和《乡村爱情》;都市生活剧有《媳妇的美好生活》和《蜗居》;谍战剧有《黎明之前》和《潜伏》……”
  “全是因为一个原则:慢工出细活!”
  宁远想起曾经看过一个报道,好像说编剧兰晓龙在战友话剧团深入生活多年,才写出《士兵突击》和《我的团长我的团》这样的作品?
  “原本好好的状态被一群傻逼资本横冲直撞,你看看现在什么妖魔鬼怪都有!”
  韩成突然愤怒起来,语气充满不屑道:“09年华谊兄弟正式a股挂牌,首日股价暴涨221%,三位明星股东冯小刚、张纪中和黄晓明跻身亿万富豪。”
  “直接打开潘多拉魔盒,大量热钱傻钱蜂拥而至,影视行业不再只是房地产商的玩具,搞it的、搞旅游的、搞屠宰的、搞电商的……”
  “只要有钱都能爽一把!”
  宁远忍不住也叹口气,覆巢之下无完卵,难道配音不是如此?
  “最巅峰的时候你知道是什么吗?”韩成嘲讽道:“15年,你只要能把影片凑够60分钟,必然赚钱!”
  “什么演员、作家、主持人都蠢蠢欲动,各种转型当导演、当编剧。”
  “看看青春疼痛掌门人郭小四,还有互联网早期愤青韩寒……”
  “还有娱乐圈的老好人何老师、乘风破浪的姐姐伊公主……”
  “特么的就连专注于炫富的郭美美,听说被抓进去之前都在家鼓捣剧本!”
  宁远听完都醉了,果然应了那句话: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什么叫烂片?
  神奇之处就在于你无法分辨,导演、编剧和演员,到底谁在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韩成把水一饮而尽,怒火仿佛才平息下来,看着宁远道:“我们编剧能不能写出好本子全靠本事,可现在是就算写出一夜爆火的作品又能怎么样?”
  “芦苇参与电影《红樱桃》的剧本创作,最终创下4000万元票房,可身为编剧之一,在之后二十年竟然没有收到过一分钱?”
  “连大神都会遭遇欠薪问题,我们这些新人小白……”
  “哎!”
  宁远终于明白为什么编剧比配音还惨,配音最少都是现结钱,多少都有点收入,可编剧……
  “说白了还是市场太乱,每年看似立项的影视作品很多,但能够真正备案,进入拍摄的作品百里挑一。”
  “听说国内专业编剧的从业人员保守估计超14万,但每年仅有3%的剧本能够得以拍摄。”
  “去年超过六成的编剧没有原创作品上映,超过八成的编剧没有网络电影上映。”
  韩成颓然道:“很多编剧只能靠定金活着,签约时拿到的可能就是全部,只占剧本投入的5%~10%。”
  “所以我只能到处求爷爷告奶奶给别人当……”
  “枪手!”
  宁远无言以对,拿不到钱只是其中一个问题,这两年编剧撕逼的事还少?
  就算项目开展顺利,编剧能拿到足额的编剧费,但等影视剧上映,署名权才是导火索。
  毕竟署名权直接关系到一个编剧在业内的影响力和薪酬,也可以看出一个导演和制片方对于编剧的尊重程度。
  在人情社会中,它更像是一个赐座排名的仪式?
  听完宁远的问题,韩成笑道:“署名权?”
  “兄弟别想太多了!”
  “刚入行的小白根本不懂这些套路,即便懂也因为没有议价权和话语权,只能签下霸王合同。好多新人编剧出师未捷身先死,辛辛苦苦几年心血,最后连名字都没有。”
  “我就被人骗过两次稿,现在只要能给钱,什么都无所谓!”
  宁远皱起眉,这点声音的确比文字更有优势,毕竟每个人的声音都有辨识度,甚至能作为法庭证据。
  “现在能被拖欠稿费已经不错了,好歹你还有希望。”
  韩成吐槽道:“一部合格的电视剧,剧本创作周期至少需要八个月到一年,有的甚至长达两三年。”
  “真正对自己有要求的前期至少要准备两年,做大量的人物访谈及行业内采访调查、素材收集整理等工作,然后才能进入真正的写作环节。”
  “一集戏最后总成稿字数15000-20000字,一部戏要写三四十集,全程基本上有七八遍的修改。”
  “对于一穷二白的新人来说这几年靠什么活着才是最大问题。”
  宁远想起曾经看过一个报道,阿里影业某高层大言不惭阐述过一套屌丝购票心理学。
  只要具备“大ip”“明星阵容”和“电影概念”这三个条件,将近九成的年轻观众就会为你的票房买单。
  随随便便找一个在市场上已有群众基础的网文作品,委托有经验的职业编剧对其进行改编,资本就能把这些可能并不具备影视化价值的小说炒作成一个个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至于编剧?
  一台台码字机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