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各公之祸
永鼎道:“你目前肩上的担子比较重,有什么困难随时告诉我们。”
宝玉笑道:“谢谢忠武王关心,有事肯定找你们帮忙。”
三人又陆续讨论了一些其他话题后就各自离去。
京城南面镇国府,在一座大殿里面,镇国公之孙牛继宗正召集家族的重要人物在商讨事情。
每个人脸上都阴云密布,满脸的愁容,都有种大祸临头的感觉。
牛继宗道:“我已经从上面得到消息,如今要动的就是我们八公,我们会是此次首要对象。前段时间,我们已经归顺忠武王,但也保不了清算的结果。我们只能保住部分人,大家商议一下如何取舍吧!”
下面族中之人开始议论纷纷,开始热烈的讨论起来。
最后大家达成一致的决定,将一些出色的后辈人保了下来,以图东山再起。
宝玉也在得到最终的信息后,将他所调查的结果汇报给皇上。
很快,皇上一道圣旨就下来了。
镇国公封号被废止,镇国府被查抄,带走了几个主要涉事人员,念其祖上功德,皇恩浩荡,朝中部分后辈不予追究。
继镇国公倒下之后,后面的齐国公、修国公、缮国公等相继被查。
朝野震动,朝中官员也是经历一场大地震,很多官员在这次清查中被罢免或获罪。
荣国府这段时间也是来往之人络绎不绝,大部分都是带着各种礼物珍宝来求情的。
宝玉对他们的到来一点都不诧异,但都是爱莫能助,拒收一切东西。一切该怎么办的还是该怎么办,皇恩浩荡却也是天威难测。
几个月的时间,八公被查了个遍,所谓不查都好,一查问题暴露一大堆,个个都得获罪。
宝玉这一下就像捅了个马蜂窝一般,迎来了一次朝中八公旧势力的集体反弹。
京城乾清宫大殿上,文武百官都在上朝,宝玉也被宣上朝。
朝堂上气氛十分诡异,众多大臣的目标纷纷指向宝玉,恨不能将他碎尸万段。
弹劾宝玉的奏章也是络绎不绝,皇上特将众臣召集在一起当面辩论。
皇上道:“朕面前摆了不少弹劾贾爱卿的奏章,今天众爱卿不必遮掩,当面辩论,有什么话直接朝堂上说,众爱卿评判,谁先开始?”
文渊阁大学士刘大江道:“贾大人受皇上所托,全权办理朝廷贪腐、违纪之重大案件。但办案过程中有徇私舞弊之嫌,荣府每日惩办人员上门不断,难辨清楚,请皇上明察。”
宰相刘大人道:“贾大人奉命办理本无可厚非,但处理具体案件时并不公允,有避重就轻之嫌,又是皇上的信任,还请皇上彻查。”
刑部尚书李迎虎道:“如今八公之人基本都被惩处,为何荣宁二府安然无恙,有利用职权包庇纵容之嫌,还请皇上明察。”
翰林院掌院王大人道:“贾大人一向秉公执法,自接受皇上的差事以来,对事不对人,并无徇私舞弊之事。真是因为贾大人的铁腕利剑使朝廷风气大振,应是大功一件,请皇上明鉴。”
军机大臣张大人道:“我赞成王大人的说法。贾大人为朝廷出生入死,几次办案遇险,最后还是铁腕办案着实令人佩服,何错之有,当为大功一件。”
礼部尚书周烟周大人道:“我觉得贾大人案子办的不错,虽然办案过程难免有各种猜测嫌疑,人之常情。但如此大案能够办的如此漂亮,就应该大功一件,不该质疑。”
皇上道:“贾爱卿,你可要辩解一番?”
宝玉道:“臣之所以能办此案,是皇上的信任。质疑我的办案就是在质疑什么不言而喻,我不想过多辩解。我只希望不负皇恩,不负重托,惩治腐败、违纪,不管是谁,有一个查一个,最后可能遭人嫉恨。臣当为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忠武王永鼎道:“贾大人一片衷心为朝廷办事,当为大功一件,请父皇明鉴。”
大皇子永兴道:“孩儿觉得应该彻查贾大人,还请父皇三思。”
忠顺亲王道:“臣觉得贾大人的案子办的不错,为朝廷惩处腐败、肃清纲纪,当大功一件。”
北静王道:“皇上,贾大人不畏强权,敢于直面各种王公贵族的贪腐、违纪,这本就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敢问朝中几人可以如此?我觉得应该委以重任,大功一件,请皇上明鉴。”
北静王说完,下面的文武大臣都议论纷纷,都意见不一,说各种的都有。
“中爱卿都安静一下,朕来说几句。我奉命让贾爱卿彻查朝中贪腐、违纪之事,贾爱卿也是不负朕之所托,一件件贪腐的案子简直触目惊心,这些朝中的王公勋贵,罔顾皇恩,恣意妄为,犯下累累罪行。辛亏贾爱卿铁腕整治,至于办案过程的具体事宜,那是朕信任与他,放手让贾爱卿全权处理,众爱卿是要质疑朕吗?如今朝中上下就是缺乏如贾爱卿一般正直无私,敢于直面各种王公勋贵贪腐、违纪,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竟然有爱卿要弹劾贾大人,简直是一派胡言,无非就是贾爱卿动了你们的利益,坐不住了,简直恬不知耻。回去以后都将记得将屁股擦干净了。退朝!”皇上说完将那些弹劾奏章扔在地上,甩手而去。
众大臣面面相惧,都再也不敢说什么,都沉默不语。
良久,众臣才散去。
永鼎、北静王都朝宝玉微笑点头。
皇上的这番话也彻底表明了皇上的态度,朝中大臣这次也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不得不重新做打算了。
宝玉知道这案子还得继续的查下去,一直要查到皇上满意为止。
八公的案子也已经查处了大半,也见识了不少的抄家的悲惨场景,富贵如云烟,又有多少能够善始善终的呢!
镇国公、修国公、齐国公、缮国公、理国公先后被废,主要人员被羁押候审,镇国府、齐国府、缮国府被朝廷查抄。
其实按理来说,朝廷最先动的还是荣宁二府,只不过是降爵削职,对其他六公警告意味颇浓,自那时起,荣宁二公的称号早就荡然无存了。
宝玉笑道:“谢谢忠武王关心,有事肯定找你们帮忙。”
三人又陆续讨论了一些其他话题后就各自离去。
京城南面镇国府,在一座大殿里面,镇国公之孙牛继宗正召集家族的重要人物在商讨事情。
每个人脸上都阴云密布,满脸的愁容,都有种大祸临头的感觉。
牛继宗道:“我已经从上面得到消息,如今要动的就是我们八公,我们会是此次首要对象。前段时间,我们已经归顺忠武王,但也保不了清算的结果。我们只能保住部分人,大家商议一下如何取舍吧!”
下面族中之人开始议论纷纷,开始热烈的讨论起来。
最后大家达成一致的决定,将一些出色的后辈人保了下来,以图东山再起。
宝玉也在得到最终的信息后,将他所调查的结果汇报给皇上。
很快,皇上一道圣旨就下来了。
镇国公封号被废止,镇国府被查抄,带走了几个主要涉事人员,念其祖上功德,皇恩浩荡,朝中部分后辈不予追究。
继镇国公倒下之后,后面的齐国公、修国公、缮国公等相继被查。
朝野震动,朝中官员也是经历一场大地震,很多官员在这次清查中被罢免或获罪。
荣国府这段时间也是来往之人络绎不绝,大部分都是带着各种礼物珍宝来求情的。
宝玉对他们的到来一点都不诧异,但都是爱莫能助,拒收一切东西。一切该怎么办的还是该怎么办,皇恩浩荡却也是天威难测。
几个月的时间,八公被查了个遍,所谓不查都好,一查问题暴露一大堆,个个都得获罪。
宝玉这一下就像捅了个马蜂窝一般,迎来了一次朝中八公旧势力的集体反弹。
京城乾清宫大殿上,文武百官都在上朝,宝玉也被宣上朝。
朝堂上气氛十分诡异,众多大臣的目标纷纷指向宝玉,恨不能将他碎尸万段。
弹劾宝玉的奏章也是络绎不绝,皇上特将众臣召集在一起当面辩论。
皇上道:“朕面前摆了不少弹劾贾爱卿的奏章,今天众爱卿不必遮掩,当面辩论,有什么话直接朝堂上说,众爱卿评判,谁先开始?”
文渊阁大学士刘大江道:“贾大人受皇上所托,全权办理朝廷贪腐、违纪之重大案件。但办案过程中有徇私舞弊之嫌,荣府每日惩办人员上门不断,难辨清楚,请皇上明察。”
宰相刘大人道:“贾大人奉命办理本无可厚非,但处理具体案件时并不公允,有避重就轻之嫌,又是皇上的信任,还请皇上彻查。”
刑部尚书李迎虎道:“如今八公之人基本都被惩处,为何荣宁二府安然无恙,有利用职权包庇纵容之嫌,还请皇上明察。”
翰林院掌院王大人道:“贾大人一向秉公执法,自接受皇上的差事以来,对事不对人,并无徇私舞弊之事。真是因为贾大人的铁腕利剑使朝廷风气大振,应是大功一件,请皇上明鉴。”
军机大臣张大人道:“我赞成王大人的说法。贾大人为朝廷出生入死,几次办案遇险,最后还是铁腕办案着实令人佩服,何错之有,当为大功一件。”
礼部尚书周烟周大人道:“我觉得贾大人案子办的不错,虽然办案过程难免有各种猜测嫌疑,人之常情。但如此大案能够办的如此漂亮,就应该大功一件,不该质疑。”
皇上道:“贾爱卿,你可要辩解一番?”
宝玉道:“臣之所以能办此案,是皇上的信任。质疑我的办案就是在质疑什么不言而喻,我不想过多辩解。我只希望不负皇恩,不负重托,惩治腐败、违纪,不管是谁,有一个查一个,最后可能遭人嫉恨。臣当为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忠武王永鼎道:“贾大人一片衷心为朝廷办事,当为大功一件,请父皇明鉴。”
大皇子永兴道:“孩儿觉得应该彻查贾大人,还请父皇三思。”
忠顺亲王道:“臣觉得贾大人的案子办的不错,为朝廷惩处腐败、肃清纲纪,当大功一件。”
北静王道:“皇上,贾大人不畏强权,敢于直面各种王公贵族的贪腐、违纪,这本就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敢问朝中几人可以如此?我觉得应该委以重任,大功一件,请皇上明鉴。”
北静王说完,下面的文武大臣都议论纷纷,都意见不一,说各种的都有。
“中爱卿都安静一下,朕来说几句。我奉命让贾爱卿彻查朝中贪腐、违纪之事,贾爱卿也是不负朕之所托,一件件贪腐的案子简直触目惊心,这些朝中的王公勋贵,罔顾皇恩,恣意妄为,犯下累累罪行。辛亏贾爱卿铁腕整治,至于办案过程的具体事宜,那是朕信任与他,放手让贾爱卿全权处理,众爱卿是要质疑朕吗?如今朝中上下就是缺乏如贾爱卿一般正直无私,敢于直面各种王公勋贵贪腐、违纪,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竟然有爱卿要弹劾贾大人,简直是一派胡言,无非就是贾爱卿动了你们的利益,坐不住了,简直恬不知耻。回去以后都将记得将屁股擦干净了。退朝!”皇上说完将那些弹劾奏章扔在地上,甩手而去。
众大臣面面相惧,都再也不敢说什么,都沉默不语。
良久,众臣才散去。
永鼎、北静王都朝宝玉微笑点头。
皇上的这番话也彻底表明了皇上的态度,朝中大臣这次也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不得不重新做打算了。
宝玉知道这案子还得继续的查下去,一直要查到皇上满意为止。
八公的案子也已经查处了大半,也见识了不少的抄家的悲惨场景,富贵如云烟,又有多少能够善始善终的呢!
镇国公、修国公、齐国公、缮国公、理国公先后被废,主要人员被羁押候审,镇国府、齐国府、缮国府被朝廷查抄。
其实按理来说,朝廷最先动的还是荣宁二府,只不过是降爵削职,对其他六公警告意味颇浓,自那时起,荣宁二公的称号早就荡然无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