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这才是最大悲哀!
  “质地也是大问题,现在生活用瓷讲究薄,讲究轻,但是龙泉青瓷很难做到这一点。青瓷相比于其他更脆更软,容易摔碎,损耗率高。”
  “青瓷两个最大难题,胎要轻薄如纸,釉要凝润如玉!”
  毛正聪深有感触道:“青瓷不画花纹,只采用浅浮雕的装饰方式,讲究宋代的简洁内敛。”虽然出自工匠之手,却是传统文人审美影响下的产物。”
  “对瓷器的塑造就是自己内心世界的反映,刻意模仿与追求都并不可取。特别是青瓷,最不怕别人模仿,因为模仿的东西总是差一股子精气神!”
  苏渊点点头,越是简单,越是高深。比如很多大厨收徒弟,只让做一道菜,蛋炒饭。
  拿起一个晾干的花瓶,笑道:“其实拉坯本身就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甚至可以不烧窑,就象弹曲不录音,从陶艺创作程序中独立出来。”
  “它所有是陶艺的基础和灵魂,正如素描速写和油画,书法白描和国画,钢琴提琴和音乐的关系。拉坯之美同样有节奏之美,空间之美,时间流动之美。”
  “不仅要考虑收缩比,而且还要注意到造型,根据不同造型因材施教。大件甚至要分段拉制,任何一个细节都看出拉坯师傅的技艺好坏和水平高低。”
  说完直接坐下,拿起一块泥团,亲自演示。只见泥团仿佛有生命一般,伴随着轻描淡写,不停变换形状,令人赞叹。
  “当年我师傅整整让我拉了五年坯,早上一睁眼到晚上闭眼,连做梦都是泥!”
  毛正聪笑道:“老艺人讲究拉,用手首先让土立起来。造型不一,风格不一。敢于破坏常规,自成一格。”
  “丕,是大的意思,要做大作品,不是指作品体量大,大须有心。坯还藏有一个字,做为个体要有个性,上下有所限度,就是顶天立地,一招鲜吃遍天,方为丕!”
  只见胎越来越薄,一厘米……零点八厘米……零点六……零点四……最后零点二。
  毛正聪站起身,用水洗洗手道:“老了,年轻时候最少能拉到一毫米,随便用刀一修就能上釉,现在不行喽!”
  在旁边围观工人敬佩的目光中,笑道:“咱们手艺人全靠功夫养家糊口,现在所有人都去考大学,整整四年都一无所获,白白浪费大好光阴,与其这样,为什么不去学门手艺?”
  “老祖宗留下多少好东西?别的不说,光瓷器一门,博大精深,难道不能学?”
  “很多人说传统手艺已经过时,老掉牙的东西?他们懂个屁!”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人家老外都知道千里迢迢来国内学习手艺,收藏艺术品,难道别人都是傻子?”
  “要说手艺人生活落魄,朝不保夕,旧社会的确如此,可现在绝对不可能。咱们这里随便一个拉坯小工,每天最少两三百。”
  毛正聪长叹口气,慢慢放松下来,有些疲惫的摆摆手道:“算了,这些话我只能抱怨抱怨,手艺手艺,苦啊!难啊!”
  苏渊点点头,不是别人傻,也不是国家不明白,关键是学手艺太苦,太累,太慢!
  随便一个动作就要练几个月,甚至几年,你让谁去干?
  好家伙,天赋高的拉坯最少也要练两年才算出师,然后又是三年修坯,五年上釉,十年画工,二十年烧窑……
  真是一生一事!
  毛正聪挥挥手,带着苏渊离开作坊,望着工匠们忙碌的身影,悲凉道:“你知道什么才是制瓷匠人最大的悲哀吗?”
  苏渊心头一动,露出无可奈何的表情,毛正聪苦笑道:“曾几何时茶叶和瓷器是全世界认识华夏的金字招牌,可现在呢?”
  “茶道在国内早已名存实亡,反而被小鬼子发扬光大,成为别人的文化精髓。”
  “瓷器更不用说,不只是小鬼子,现在就连老毛子都比咱们精通,堂堂几千年传承,让后人情何以堪!”
  苏渊沉默不语,毛正聪没有把自己当成晚辈,而是作为同辈交流探讨。其实瓷器只是传统工艺的一个缩影,国内已经沦为别人的代工厂,只能靠低端劳力换取微薄利润。
  “明末的战乱导致瓷器货源大减,东印度公司于是将眼光投向岛国。当年小鬼子在侵朝战争中虽然败于李如松的明军,但将一千多名朝鲜瓷器工匠俘虏带回岛国,成为瓷器发展的最初核心力量。”
  毛正聪找到一块干净的地方坐下,回忆道:“集全国之力,花20年寻找高岭土。初期仿制青花,分工明确,培训人才。经过30年努力,已经达到欧洲商人要求。”
  “后来创新发明赤绘瓷器,成为民族象征。彻底赶超华夏,风靡欧洲,成为欧洲心目中的名牌。”
  “反观我们在干什么?不错,康雍乾时期,景德镇官窑水平达到前所未有之高度,可是民窑和外贸瓷品质却没有任何进步。”
  “西方评价清代瓷器:有粗有细,质量不均,绘画潦草,青花颜色差劲,釉质白中闪青。”
  “彻底失去品牌优势,被岛国赶超,甚至被欧洲商人要求仿制小鬼子的赤绘瓷。清晚期的时候,垄断世界瓷器市场千年之久的荣光,已经一去不复返。”
  毛正聪喝口水,继续义愤填膺道:“然后是欧洲人,从炼金开始。虽然听起来不靠谱,但是整个实验方法却很重要。”
  “炼金术士伯特格尔受国王所托,开始研制瓷器。前后四年时间,做过3万次实验。不仅记录全部实验过程和结果,而且把每次实验之间的细小差异全都保存下来。”
  “就这样通过长期科学实验和材料分析,终于掌握制造秘诀,彻底分析出烧制原理和化学配方,甚至可以通过调节瓷土中元素配比和调整烧制过程来制造各种精致瓷器。”
  “从那一天开始,所谓华夏瓷器,已经只能针对欧洲中下阶层,高端阶层则转向人家自己烧制的精美瓷器。”
  “在我看来,小鬼子的成功在于精益求精的态度,岛国原材料贫乏,所以要求制作必须精益求精,否则被认为是浪费。”
  “即使在瓷器看不见的地方,也要做的尽善尽美,要求苛刻。师傅倾囊相授,如果徒弟不超过自己,才是最大耻辱!”
  “欧洲人注重保留原始数据和实验报告,不仅代表实验的严谨性,也能让后人不用重蹈覆辙,而直接受益。”
  “而我们更多的是感性认识,传帮带过程中徒弟靠悟性。发明创造也因为秘方和保密渐渐失传。后人不得不重复前人的失败,使得整体制造技术进步缓慢。”
  教会徒弟,
  饿死师傅?
  害死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