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美洲第一远征军团(下)
“这第二条是,马尼拉—澳门—长崎—东海明珠檀香山—北美洲西海岸—美洲最南海角麦哲伦海峡—美洲东海岸航线。
这条航线以前很繁华,不过随着我们郑家霸占前往日本的航线,又在福建到大员岛笨港之间拦路收税,走这条航线的远洋船已经很少了。
最后,也是高兄他们要走的航线,马尼拉—圣贝纳迪诺海峡基—美洲墨西哥西海岸阿卡普尔科港航线。
此航线直接横跨东海,到达美洲西部,泰西人再在阿卡普尔科南下转麦哲伦海峡,再北上泰西人殖民者主要活动区域美洲东海岸。
这也是如今西班牙人走的最频繁的航线,每年最少走几趟。
如果要去泰西人聚集的美洲东海岸,这两条航线都要行进半年有余,有时候错过季风还得等来年。
实际行程也有数十万里,所以说很远。”
说到这,郑恩停顿了一下,眼睛从周围人身上扫过,记住了这些人一个个愁眉不展的样子,才开口继续道:
“不过,我们不需要去美洲东海岸,或者说暂时不用,我们要去的就是美洲西海岸。
也就是说,高兄及美洲第一远征军要做的是横穿东海,行驶超过三万万里,沿途最多幸运的碰到一些有淡水的小岛,休整一番,再直接到达美洲西海岸。
从路程上来看同样很远,最可怕的还是沿途基本无从补给,而淡水哪怕是煮开过的水,用不了七八天就有怪味了,十多天后就已经成了绿油油的了,根本无法饮用,在补充新淡水之前,船上的人只能依靠朗姆酒、前些年我们研制的啤酒或者其它低度酒解渴。
新鲜的果蔬,我们还有豆芽菜、各种船上种植的蘑菇,泰西人就是什么新鲜果蔬都吃不上了。
高兄一行不可谓不艰难,何况船上医疗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世界上,有着洋流,洋流就是海洋的寒流、暖流、逆流,简单来说就是顺不顺风的问题。
就像是我们华夏,冬季刮西北风,正是海船南行的季节,借着季风,从山东登莱航行到吕宋,不过十数天,如果使用西式软帆船,那么耗时将更短。
夏季多东南风,正是海船北上的季节。
跨越东海航行同样如此,夏季走赤道逆流,运气好的可一路顺风顺水,三个月时间即可到达美洲西海岸。”
“三个月?!!”
有些将领已经忍不住惊呼出声,竟然只需要三个月左右。
而已经语句惊死人的郑恩,还在持续挑动大家的心里承受极限,来打破大家在面向世界的时候的认知匮乏:
“其实从我们华夏沿海去一趟美洲西海岸,比去一趟欧洲,或者从广州到甘肃凉州卫、北京到云南孟艮府都要快的多。
如果我们正在研究的飞剪船能够问世的话,那么,乘着洋流,从华夏沿海去一趟美洲西海岸,还要更加快捷,耗时还要更短。
恩,快的话,一个月行程就够了,正常情况下也是一个半月左右。
也就是从北京到广州的马车车程。
那么,现在大家还觉得去美洲远吗?”
“嘶~一个月?!”
“北京到广州的那车车程!”
“北京到南京的步行路程!”
“无法想象!无法想象!”
码头上的文武们,都在惊叹之中,要不是当着侯爷郑恩的面,恐怕早就该炸锅了。
至于有没有人怀疑郑恩的话,从一直以来郑恩所表现的未卜先知、不学而知、生而知之,早就已经习惯了,关于知识方面,在顺天军,乃至整个华夏,郑恩的话就是最权威的。
“也就是说,我们去美洲西海岸,其实比泰西人从泰西去美洲西海岸,乃至美洲东海岸到东海岸,更近?”
一句见地非凡的提问从一旁最初一言不发的甘辉口中问出,郑恩很是欣慰加惊喜,一副孺子可教的表情看着甘辉:
“对!”
说这话的时候,郑恩的眼神中满是你继续说下去的意思,而甘辉正好也是这么想的。
甘辉一本正经的样子,模样认真,宛如孜孜不倦的学子:
“公子,那么美洲相比较吕宋,各方面比较,孰轻孰重?”
甘辉好学,郑恩乐意教,顺便还让其他人长长见识。
“这要看美洲哪里,美洲沿海,物产丰富,土地肥沃,为天眷之地。
番薯、洋芋、番麦、木薯等等这些高产作物的原产地,皆来自美洲,困扰了南洋人口繁衍无数年的热带病的特效药金鸡纳霜树的同样来自于美洲。
这么说吧,美洲土著,打从上古时期从华夏九州自外满洲——冰原,走到美洲,在美洲基本上就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你们无法想象,占据整个美洲的土著,他们竟然所有文明都没有谁发明车轮,大家能想象一下没有车轮的日子怎么生活吗?
他们不仅没有车轮,同宗同源的我们都已经坚船利炮,而他们连青铜器都没有,更别说铁器了,他们还停留在我们几千年的石器时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他们正好相反,无忧无虑的日子,泯灭了他们的上进心,当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到达美洲的时候,他们毫无反抗之力。
以至于偌大的美洲,被西班牙、葡萄牙这等弹丸小国给征服成为了殖民地。
总的来说,美洲非常富庶,又以中美洲、南美洲最是富庶,而如今他们都是西班牙及葡萄牙的殖民地。
北美洲相比较荒凉一些,但也只是相比较而言,实际上北美洲除了极北冰原、以及北美洲中部偏西部多荒漠地带,像北美洲东西海岸,都是土地肥沃程度不下于江南。
而在美洲,不管是哪,因为美洲土著不懂开矿,所以矿藏无比丰富。
最主要的是,北美洲西海岸的气候,跟我们华夏中原地区气候相差无几,因此我们汉家儿郎只要能适应航行,过去了,直接就可以生活,不会有太严重的水土不服以及根本就没有热带病的烦恼。”
这条航线以前很繁华,不过随着我们郑家霸占前往日本的航线,又在福建到大员岛笨港之间拦路收税,走这条航线的远洋船已经很少了。
最后,也是高兄他们要走的航线,马尼拉—圣贝纳迪诺海峡基—美洲墨西哥西海岸阿卡普尔科港航线。
此航线直接横跨东海,到达美洲西部,泰西人再在阿卡普尔科南下转麦哲伦海峡,再北上泰西人殖民者主要活动区域美洲东海岸。
这也是如今西班牙人走的最频繁的航线,每年最少走几趟。
如果要去泰西人聚集的美洲东海岸,这两条航线都要行进半年有余,有时候错过季风还得等来年。
实际行程也有数十万里,所以说很远。”
说到这,郑恩停顿了一下,眼睛从周围人身上扫过,记住了这些人一个个愁眉不展的样子,才开口继续道:
“不过,我们不需要去美洲东海岸,或者说暂时不用,我们要去的就是美洲西海岸。
也就是说,高兄及美洲第一远征军要做的是横穿东海,行驶超过三万万里,沿途最多幸运的碰到一些有淡水的小岛,休整一番,再直接到达美洲西海岸。
从路程上来看同样很远,最可怕的还是沿途基本无从补给,而淡水哪怕是煮开过的水,用不了七八天就有怪味了,十多天后就已经成了绿油油的了,根本无法饮用,在补充新淡水之前,船上的人只能依靠朗姆酒、前些年我们研制的啤酒或者其它低度酒解渴。
新鲜的果蔬,我们还有豆芽菜、各种船上种植的蘑菇,泰西人就是什么新鲜果蔬都吃不上了。
高兄一行不可谓不艰难,何况船上医疗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世界上,有着洋流,洋流就是海洋的寒流、暖流、逆流,简单来说就是顺不顺风的问题。
就像是我们华夏,冬季刮西北风,正是海船南行的季节,借着季风,从山东登莱航行到吕宋,不过十数天,如果使用西式软帆船,那么耗时将更短。
夏季多东南风,正是海船北上的季节。
跨越东海航行同样如此,夏季走赤道逆流,运气好的可一路顺风顺水,三个月时间即可到达美洲西海岸。”
“三个月?!!”
有些将领已经忍不住惊呼出声,竟然只需要三个月左右。
而已经语句惊死人的郑恩,还在持续挑动大家的心里承受极限,来打破大家在面向世界的时候的认知匮乏:
“其实从我们华夏沿海去一趟美洲西海岸,比去一趟欧洲,或者从广州到甘肃凉州卫、北京到云南孟艮府都要快的多。
如果我们正在研究的飞剪船能够问世的话,那么,乘着洋流,从华夏沿海去一趟美洲西海岸,还要更加快捷,耗时还要更短。
恩,快的话,一个月行程就够了,正常情况下也是一个半月左右。
也就是从北京到广州的马车车程。
那么,现在大家还觉得去美洲远吗?”
“嘶~一个月?!”
“北京到广州的那车车程!”
“北京到南京的步行路程!”
“无法想象!无法想象!”
码头上的文武们,都在惊叹之中,要不是当着侯爷郑恩的面,恐怕早就该炸锅了。
至于有没有人怀疑郑恩的话,从一直以来郑恩所表现的未卜先知、不学而知、生而知之,早就已经习惯了,关于知识方面,在顺天军,乃至整个华夏,郑恩的话就是最权威的。
“也就是说,我们去美洲西海岸,其实比泰西人从泰西去美洲西海岸,乃至美洲东海岸到东海岸,更近?”
一句见地非凡的提问从一旁最初一言不发的甘辉口中问出,郑恩很是欣慰加惊喜,一副孺子可教的表情看着甘辉:
“对!”
说这话的时候,郑恩的眼神中满是你继续说下去的意思,而甘辉正好也是这么想的。
甘辉一本正经的样子,模样认真,宛如孜孜不倦的学子:
“公子,那么美洲相比较吕宋,各方面比较,孰轻孰重?”
甘辉好学,郑恩乐意教,顺便还让其他人长长见识。
“这要看美洲哪里,美洲沿海,物产丰富,土地肥沃,为天眷之地。
番薯、洋芋、番麦、木薯等等这些高产作物的原产地,皆来自美洲,困扰了南洋人口繁衍无数年的热带病的特效药金鸡纳霜树的同样来自于美洲。
这么说吧,美洲土著,打从上古时期从华夏九州自外满洲——冰原,走到美洲,在美洲基本上就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你们无法想象,占据整个美洲的土著,他们竟然所有文明都没有谁发明车轮,大家能想象一下没有车轮的日子怎么生活吗?
他们不仅没有车轮,同宗同源的我们都已经坚船利炮,而他们连青铜器都没有,更别说铁器了,他们还停留在我们几千年的石器时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他们正好相反,无忧无虑的日子,泯灭了他们的上进心,当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到达美洲的时候,他们毫无反抗之力。
以至于偌大的美洲,被西班牙、葡萄牙这等弹丸小国给征服成为了殖民地。
总的来说,美洲非常富庶,又以中美洲、南美洲最是富庶,而如今他们都是西班牙及葡萄牙的殖民地。
北美洲相比较荒凉一些,但也只是相比较而言,实际上北美洲除了极北冰原、以及北美洲中部偏西部多荒漠地带,像北美洲东西海岸,都是土地肥沃程度不下于江南。
而在美洲,不管是哪,因为美洲土著不懂开矿,所以矿藏无比丰富。
最主要的是,北美洲西海岸的气候,跟我们华夏中原地区气候相差无几,因此我们汉家儿郎只要能适应航行,过去了,直接就可以生活,不会有太严重的水土不服以及根本就没有热带病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