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二年八月初(457.458章在免费章节183章之后)
  这第一批的国子监生毕业考试,毕业率可以说高的出奇,六千余考生,毕业率达到了53%,就是超过了三千七八百的考生通过了毕业考核。
  再算上被取消考试资格的两千五百余、占38%的闹事者,也就是说,实际上真正在考试的考生是原来的62%,不到四千人,也就是说,不到四千人在真正的考试,却有三千七八百顺利通过考试完成毕业,换算起来,真正的淘汰率只有5%。
  可想而知,通过毕业考试的几率有多高!几乎是不交白卷就能通过,而一旦从国子监毕业,等待他们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官职或者吏职了。
  这怎么看,官吏之身都来的有些太简单、幸福来的有些太突然了。
  不过实际上最难的不是这考试的内容,而是当时那么多闹事者在闹事,而你依旧坚持原则,没有站出来盲从的反对侯府制定的规矩,最后还选择了顺从,老老实实的作答。
  对于如今地方基层官吏紧缺的顺天侯府来说,这个态度,这个顺从,是最重要的。
  还有一点就是,考入国子监的门槛,可没有这么低,不然也不会衍生那么多的专科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国子监毕业生理论上,都是统一授从九品官职,或者没达到官员分数线但达到了吏员分数线,或者本身就是报考的吏员,这些统一授吏员的最底级小吏,又称副使。
  小吏副使不入品流,却是编制之内,相当于后世的事务官、公务员之类的,再往上升是大吏仓大使,同样不入流,再往上升是典吏,理论上到了吏员的顶点了,同样不入流,而实际上典吏还能升到吏目,吏目却是从九品的官了,因此也不能算吏员。
  升到吏目才从九品,和一毕业就授从九品的同僚,怎么看都有巨大的区别,实际上呢,吏员是很少调动的,且可以在户籍本地任职,一为吏员,迟早都会是当地豪强。
  而吏员之下,还有大量临时工,如不入编制的衙役、衙差等,从九品的官,麾下就不一定有这些临时工了。
  当然,顺天侯府未来也会改革这种为了防止官员在一方做大,而弊端丛丛的流官制度,最起码在标准官话全面推行并落实之后,是这样的,至于废除流官制度。
  这自然是不可能的,二十一世纪都是如此,这十七世纪就能废了?
  理论上,官员录取榜的榜首与榜尾,都是授从九品,但还是列出了名次,这第一名正是郑恩亲自批阅的徐孚远。
  同时徐孚远的试卷也被公布了出来,算术试卷满分以外,《论华夏大地》《论世界各国》《论伐清与殖民》三篇论文,也流传了开来,其中就此成名的是《徐孚远注:论华夏大地》
  内容大致是:
  四渎∶黄河、济水、淮河、长江。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五镇∶东镇沂山、西镇吴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
  四渎五岳五镇是为华夏九州,华夏九州生活着华夏民族。
  那么是先有华夏九州,还是先有华夏民族呢?
  古有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东夷有九种,圣人门徒子罕曰:一玄菟、二乐浪、三高骊、四满饰、五凫更、六索家、七东屠、八倭人、九天鄙。
  《后汉书·东夷传》云: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
  除东夷之外,又有八狄、七戎、六蛮。
  华夏民族正是于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环绕之中,何以成就华夏九州?岂不知九州大地多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者乎?
  学生不才,愚人之见,自认为是先有华夏民族,是华夏民族的血与汗,造就了华夏九州大地……
  ……
  之后,徐孚远对于华夏民族的血与汗,换来的华夏九州,做出了详细的解释,书写的是热血沸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华夏九州不是上下的馈赠,而是华夏民族流血流汗,通过征服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而得来的。
  九州非天降,实为华人血汗也!
  徐孚远文章的重点在于,突出了华夏民族的努力,突出了这份努力所包含的血与汗,而打破了常规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打破了常规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等劝人向善、劝人做个好好先生的主流思想。
  不是劝人向善不好,也不是好好先生不好,而是别忘了做善人的前提,做好好先生的前提条件。
  如若周围全是蛮横无理、只知道丛林法则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那你要给这些正在刷锅准备烹了你吃肉的野蛮人做善事吗?
  比如,你要刷锅烹饪我,我给你提议自己很爱干净,你可以直接清蒸,或者说,自己邋邋遢遢,你可以多洗几遍,再多放些辣椒爆炒,掩盖住身上的酸味。
  顺便再帮忙劈劈柴火,坚持做大善人做好好先生的原则?!
  徐孚远指出的就是,对于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我们是征服者,对于华夏民族内部,我们才是大善人、好好先生。
  而郑恩就是看中了这些,才毅然决然的将冯澄世递上来的状元候选人,包括自己的堂兄弟、大小舅子在内,给淘汰掉,而选中了徐孚远。
  徐孚远并不知道自己会有高中“状元”的一天,虽然没有获得高官,依旧是从九品之职,但是赢的了与侯爷共进晚餐的荣誉,同样这个从九品的实职,是晚餐过后,侯爷再三斟酌,再任命的。
  而其他同毕业,授从九品官职者,就没有如此待遇了,连实职都是根据考试内容的偏向而决定的。
  明光武二年八月初,西历1646年,首批国子监毕业生,共1201位从九品官,3612位小吏副使,在经过一个月的集中岗前培训之后,重走汉唐古风之一——腰间佩剑,开始走马上任。
  “状元”徐孚远,则是换上了从九品官服,腰间佩戴宝剑,来到了军师府,为第一副军师冯澄世之贴身随从官员。
  冯澄世,等同于顺天侯府丞相也!丞相的贴身随从官员同是从九品,但与从九品国子监典籍、从九品侯府长史司典仪所副仪正、从九品巡检司副巡检,能与之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