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大汉富豪榜
龙汉二年的腊月十八,中原总督李树初嫡女李贞入宫,被封为九嫔之昭仪。这场婚礼很隆重,对于皇帝刘钧来说,纳李贞入门,既是太上皇和皇太后的期望,也是李树初的殷殷期待。
李贞还有着大明朱家的血脉,她的母亲是大明郡王之女。如今皇帝将李贞迎入宫中,既是对李树初这样的元勋的一种奖励赏识,也是在释放一个信号,大汉的江山已经稳固了,对于前明宗室也不再那么防范。
而对于李贞来说,自当年在土匪山寨里被刘钧解救,主动相许却又被无情拒绝后,如今也算是守得云开见明月了。
这几年,她甚至都有出家的念头了。
心愿得成,她没忘记这两年一直往来的好姐妹梅清。
“梅姐姐对你一直有意,你不能把她忘记了。梅姐姐孝期将满,你什么时候接她入宫?”
李贞直白的说出这话的时候,刘钧有些意外。梅清既是他老师的爱女,也曾是与他并肩战斗的同袍。对于那个特立独行的女子,刘钧向来感觉钦佩,在这样的时代,也唯有老师梅之焕那样的洒脱人物,才能养出那样的女儿。
梅之焕对他有感情,他无法确认,但既然李贞这样说,那估计是有的。刘钧对梅清的评价很高,觉得她是秦良玉这样的女中豪杰,巾帼英雄。这几年,梅清在乡为父亲守孝,要不然,她肯定还会一直留在军中,到如今说不定肯定已经成为一方大将了。
如果梅清对自己无意,刘钧当然不能强纳她入宫,那既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也是对梅清的不尊重。但如果她有意,刘钧其实很高兴能接她入宫的。
李贞见刘钧如此说,便为自己的姐妹高兴了起来。她进一步道,“梅姐姐的丧期将满。现在就要开始做准备了。”
“这个事情,我看你还是先去封信到麻城,得有个明确的态度。若她确实愿意入宫,我自然是万分欢喜的,若是她并无此意,我们不能强迫。如果她真愿意,那么现在开始准备,等明年她孝期一满。我立即就派人将她接入北京。”刘钧表明自己的意见。
身为帝王,感情的事情其实很难单纯,或多或少总会掺杂不少其它的东西,有着太多的利益交换与考虑。
能有一个相互之间本就有些好感情意的,更是难得。刘钧很珍惜这种感情,当年他拒绝李贞,那是因为那时的他只是一个小小武生,有了未婚妻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却与高门千金再发生什么纠葛,毕竟李贞这样的身份。绝不可能给他做小的,事情发展下去,只会大家为难。
但如今他是天子。他娶李贞,不但不会有李家的反对,他们还会非常高兴看到这个结果。
李贞入宫,算是皆大欢喜,唯一不高兴的也就是皇后陆氏了。自从上次立太子之事,陆皇后惹恼了刘钧后,刘钧这段时间越发有意的冷淡她,这种冷淡,也是一种严厉的警告。太子之事不是普通的小事家事私事,而是军国大事。刘钧不希望皇后参与到这种大事中去。他的强硬态度,就是要为这种事情立立一个规矩。后宫不得干政,没有丝毫折扣可打。
坤宁宫,陆皇后抱着三岁的日本郡王刘和坤,忍不住流泪。
“我已经受够了,当年那李贞就曾经打上门来,没料到现在,还真让她入了宫。凭什么,就因为她出身高贵,曾经是金枝玉叶吗?那将来我是不是还得把皇后之位让给她,等她生了儿子,是不是还要立她的儿子为太子。”
别的事情陆氏能忍,比如早年就已经入刘家门的沈氏陈氏柳氏等,可惟独这个李氏,她不能忍。
这个李氏,让她感觉到了浓浓的威胁。过去皇帝后宫中的那些女人,虽然一个接一个的入宫,但真正让陆氏感觉到威胁的却没有。
沈陈柳几人,早年都嫁过人,她们根本不可能威胁到自己。朝鲜的李氏曾经被立过正妻,但毕竟是朝鲜公主,她不太可能当皇后。
唯独这个李氏,过去跟皇帝之间是有过一些不清不楚的关系的。而且出身高,母亲曾经大明郡王之女,父亲也是进士出身,如今更是身为中原总督,爵封侯,是最早支持皇上的那批重臣之一。而自己论出身是商人之女,父亲如今虽任财务卿,可朝中资历是远不如李树初的。
何况,太上皇和皇太后都比较喜欢这个李氏。
心怀不满的陆氏干脆向皇帝请求出宫省亲,要去父亲府上住一段时间。
刘钧并不愿意这个时候陆氏出宫省亲,委婉拒绝了。
“我不是请求你,我是通知你。”
一向对刘钧表现的很温驯的陆氏前所未有的强硬,她根本不理刘钧的反对,当天就直接收拾东西,还带上了两个孩子就要出宫。
侍卫来报,刘钧听后无奈的摇了摇头,最后道,“罢了,立即着内务府通知财务卿,说皇后回家省亲,让陆府做好迎接准备。另外,让内务府多安派侍卫宫人随皇后回陆府省亲。”
中原总督之女入宫不久,皇后却出宫回父亲财务卿陆府省亲,这个消息在有限的范围内流传开来后,还是引得不少敏感之人的惊讶。
财务卿陆维章突然得到内务府通知,让他迎接皇后回府省亲,心里没有半点高兴,反而脸色苍白。
他依旨返回府上,率家人迎接皇后回府后,转身就赶往宫中面圣。
陆维章一见皇帝,立即请罪。
“国丈请起,此事其实也没什么,皇后也好久没有回陆家省亲了,出宫回家住住,也是人之常理。”
陆维章小心的打量着皇帝女婿的脸色,发现皇帝并没有什么不快,才小心翼翼的松了口气。
对于前不久的立太子之事,他是知道些的。但他却一句话也没敢说。立储之事,向来是天家大事,外臣是丝毫不能干预的。尤其他还是皇后的父亲,若是敢插手。只怕那年轻的皇帝女婿会第一时间撸了他,自己被免官夺职事小,万一因此连累到女儿外孙,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他怎么也没有料到,女儿居然还越闹越大,居然闹到回娘家这程度了。
好在皇帝现在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恼怒。
“这段时间皇后会住在陆府,可能要吵闹国丈府上一阵子了,还请多担待啊。”
“微臣不胜荣幸。”
陆维章干巴巴的回答。生怕说错了一句话。
刘钧也觉得这样的气氛有些尴尬,干脆把皇后回家一事放到一边,他问起了财务之事。
“陆卿。”刘钧不再称陆维章为国丈而称陆卿,这是要谈公事的态度了。
“臣在。”
“如今又到腊月年底,每年到了这个时候,财务工作总是重中之重。朕此前看到财税和审计部门报上来的奏表,今年的财务状况很好啊。”
龙汉二年已经到了尾声,帝国在这一年又上了一个台阶,从年后的东征辽东女真,再到西北与漠西蒙古的小规模战争。再到此后出兵东吁,以及后来东征倭人,合并朝鲜。朝廷这一年的时间,做了太多的事情,回头看看,刘钧自己都很是惊讶。
在征服蒙古草原、关外辽东,开拓西北以及平定西南,继而收回中南三宣六慰,及至吞并日本合并朝鲜,现在民政司上呈的最新人口普查情况,大汉帝国的人口数字。已经突破了三万万。
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突破,华夏历代王朝。还从未有一个朝代突破三亿人口的大关。虽然在各朝各代,都只登记纳税成丁。总会有大量的妇孺、僧道、太监宫人贱民甚至军丁等都并不列入人口登记之中,但就算把所有人口加起来,估计各朝都不曾有过突破三亿人口的。
神圣大汉以前,历朝各代人口最多的时候应当还是明朝,到万历末期人口应当达到两亿多,但三亿,依然是个从未突破过的大关。
现在,大汉拥有了三亿人口。
其疆域面积,更是远迈汉唐,超越宋明。
北抵大冰洋,东抵太平洋,南抵喜玛拉雅,东抵天山天脉。
龙汉二年,大汉终于灭掉了满清,也灭了日本,还合并了朝鲜。同时,青藏也向大汉表示臣服归顺,仅凭这样的赫赫武功,刘钧就足以自豪的说一声论英雄还数今朝了。
“回陛下,今年朝廷的国库盈余达到八亿银元,而且各省财政也或多或少有些盈余。宽裕者如顺天府,其今年财政盈余就达到了八百余万银元,另外南京、天津、上海、扬州、汉口、广州、杭州几大城,也有超过百万银元的财政盈余。今年,朝廷上下都能过个肥年。”
“南京的丝缎,上海的棉布,汉口的铁、天津的船、广州的糖、扬州的盐、杭州的茶.....”刘钧笑着道,“这些地方近两年抓住机遇,发展特色经济,做的很好啊。南京在崇祯时期,织户还很少,可如今南京却有织机五万多张,织机数量占到全国近半,远超苏杭。上海的棉布纺织也发展非常快,如今上海棉布产量已经是全国第一。”
这两年,朝廷给各地官场补给了许多新鲜血液,尤其是在新的考核制度下,官吏们的办事效率都高了许多,在以大力发展经济的朝廷号召下,各地都在主抓经济。
陆维章所说的这些城市,都是如今朝廷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些城市,且都是大城市,这些城市也是朝廷换血最厉害的地方,大量的有为官员,年轻有干劲的吏员加入,是对朝廷要求贯彻最好的地方。
充分发挥城市经营的理念,利用各大城市的巨大人口,以及交通等优势,发展主打产业,力争朝廷的支持,如今已经各自都发展出了拳头产业。
靠着这些支柱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形成独特的区域优势,今年这些城市都获得了好收获,完成国税上缴的同时。还各自有了四五百万到一千万的财政盈余。
在许多地方官员还在眼巴巴的指望着朝廷的拔款,指望着朝廷给他们的官吏老师们发工资的时候,南京天津等这些城市。已经把他们远远的甩到了身后,都有了自己丰厚的金库。
可以预见。以后这些一线大城市,只会跟那些只会等望靠的地方,差距越来越大。
现在天津南京这些经济发展的很快的大城,已经连带着城市地产都大幅度升值了,天津等城已经开始学顺天府的样,开始卖地皮搞开发大把的赚钱了。
“这就是国家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巨大优势啊,苏松一带放心的搞桑麻养蚕纺丝织布,台湾则大力发展甘蔗种植和制糖。而闽浙一带则大力发展茶叶种植的同时,也在大力种植烟叶。广西也在大力种植甘蔗,云南种茶种香料种咖啡种巧克力豆可可树。江西主打瓷器生产,湖广粮食种植,山东山西的黄金、煤矿开发。
大汉帝国的不同区域,抛开传统的粮食种植,而是发展地方特色经济。
传统的苏松粮仓,现在成了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区,同时东南海港,也是重要的贸易港。以及造船业十分的发达。
湖广和中原地区则成了重要的粮食产区。山西陕西则大力发展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开发。
草原成了帝国最大的牲畜和奶肉制品的提供地。
各地不同的商品迅速流通到各地,百姓能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从粮食到牲畜从海鲜到煤炭。再到钢铁生产工具,到油盐酱醋糖酒。
这也是一种分工合作,一个农民,如果在一块并不肥沃的土地上种地,可能收益微不足微。但如果这块地下有一片煤炭,那么他们采煤出售,其获利可能是种地的十倍。而如果一个农民在原来的稻田里改种桑养蚕,其收获也有可能是种稻的数倍。
对于朝廷来说,它就是那只总揽调控大局的手。国家三亿人,不可能都去做农民都去种地。全去做农民种粮食,生产出来的粮食便会过剩。只要保证部份的人种植足够的粮食就足矣。其余的人可以去做别的,种桑养蚕,种麻织布,种棉种甘蔗,种香料种茶树,种大豆种土豆玉米,甚至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还可以去挖矿去造船去炼铁,制造出更多的商品。
更细的分工,更多的便利,更好的生活。
“朝廷有八个亿的财政盈余,明年的日子更好过了!”
陆维章点头,“财务司预计明年中央朝政收入能达到二十个亿。”
二十亿中央财政收入,加上今年八个亿的财政盈余,还没算上今年全国地方上的财政盈余,以及明年地方上的财政收入,若加在一起,这会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若让这个时代的欧洲各国看到,只怕他们会辣眼睛。
刘钧不由的想起了摆在桌上的一份奏章,那是东厂呈报上来的,标题很有意思,大汉民间百富榜。
其中榜首第一人,以五千三百多万块银元的身家荣登榜首。这个百富榜,前十名,都是高于三千万银元资产的,第一百名,都有足足五百多万银元的资产。
若不是这个榜是东厂上报的,刘钧还以为是哪个茶楼酒肆里传来的什么野榜。
五千多万银元啊,这要是放到后世去,起码也是百亿富豪,说不定得是千亿富豪。在清代时,也曾有一些超级富豪,身家几千万两白银,但那些要不就是大盐商,要不就是些官倒。
得益于神圣大汉对于工商业和商人们的宽容和鼓励态度,这几年一些胆大又进取还好运的商人,确实大发横财。
当然,若真论大汉首富,肯定没有人能超过刘钧。
刘钧名下那些产业,全是最赚钱的产业,而且个个规模庞大,随便拿一个出来,就相当吓人。
另外,那个百富榜上也并不完全对,比如其中有些人就榜上无名。如刘钧眼前的财务卿陆维章。这位国丈爷早几年为刘钧打理产业,刘钧是给了他股份的,他自己也还有经营着陆家的产业,搭着顺风车,也是大发特发。
别的不说,就光他在几家银行和东印度公司里的股份,就绝不会少于三千万身家,若排到榜上去,肯定能进前十。
其实那榜首的沈家,就是刘钧的一位合伙人,沈首富在大汉东印度公司,这个庞大的海贸集团里,占据着不少的股份,而且沈家还是拥有两万多张织机的大织造商,同时他还有一个大造船厂,以及一个很大的船运公司。
早在明朝时,沈家就算是江南数的着的大富,上了刘钧的顺风船后,这几年更是顺风顺水,发展一飞冲天,如今悍然以五千三百多万块银元的资产荣登首富宝座。
甚至在这张东厂提供的百富榜上,很多富豪其实都是刘钧的合作伙伴,是他那些庞大的垄断集团的股东。
神圣大汉的经济总量提升的真是很快,百万富豪正批量的产生。
大量的资本家正在产生,刘钧甚至有些担忧,这些资本家若是一朝羽翼丰满,会不会在大汉帝国来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啊!
资产阶级这头巨兽会不会失控?
这也是一个值得刘钧深思的问题。(未完待续。)
李贞还有着大明朱家的血脉,她的母亲是大明郡王之女。如今皇帝将李贞迎入宫中,既是对李树初这样的元勋的一种奖励赏识,也是在释放一个信号,大汉的江山已经稳固了,对于前明宗室也不再那么防范。
而对于李贞来说,自当年在土匪山寨里被刘钧解救,主动相许却又被无情拒绝后,如今也算是守得云开见明月了。
这几年,她甚至都有出家的念头了。
心愿得成,她没忘记这两年一直往来的好姐妹梅清。
“梅姐姐对你一直有意,你不能把她忘记了。梅姐姐孝期将满,你什么时候接她入宫?”
李贞直白的说出这话的时候,刘钧有些意外。梅清既是他老师的爱女,也曾是与他并肩战斗的同袍。对于那个特立独行的女子,刘钧向来感觉钦佩,在这样的时代,也唯有老师梅之焕那样的洒脱人物,才能养出那样的女儿。
梅之焕对他有感情,他无法确认,但既然李贞这样说,那估计是有的。刘钧对梅清的评价很高,觉得她是秦良玉这样的女中豪杰,巾帼英雄。这几年,梅清在乡为父亲守孝,要不然,她肯定还会一直留在军中,到如今说不定肯定已经成为一方大将了。
如果梅清对自己无意,刘钧当然不能强纳她入宫,那既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也是对梅清的不尊重。但如果她有意,刘钧其实很高兴能接她入宫的。
李贞见刘钧如此说,便为自己的姐妹高兴了起来。她进一步道,“梅姐姐的丧期将满。现在就要开始做准备了。”
“这个事情,我看你还是先去封信到麻城,得有个明确的态度。若她确实愿意入宫,我自然是万分欢喜的,若是她并无此意,我们不能强迫。如果她真愿意,那么现在开始准备,等明年她孝期一满。我立即就派人将她接入北京。”刘钧表明自己的意见。
身为帝王,感情的事情其实很难单纯,或多或少总会掺杂不少其它的东西,有着太多的利益交换与考虑。
能有一个相互之间本就有些好感情意的,更是难得。刘钧很珍惜这种感情,当年他拒绝李贞,那是因为那时的他只是一个小小武生,有了未婚妻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却与高门千金再发生什么纠葛,毕竟李贞这样的身份。绝不可能给他做小的,事情发展下去,只会大家为难。
但如今他是天子。他娶李贞,不但不会有李家的反对,他们还会非常高兴看到这个结果。
李贞入宫,算是皆大欢喜,唯一不高兴的也就是皇后陆氏了。自从上次立太子之事,陆皇后惹恼了刘钧后,刘钧这段时间越发有意的冷淡她,这种冷淡,也是一种严厉的警告。太子之事不是普通的小事家事私事,而是军国大事。刘钧不希望皇后参与到这种大事中去。他的强硬态度,就是要为这种事情立立一个规矩。后宫不得干政,没有丝毫折扣可打。
坤宁宫,陆皇后抱着三岁的日本郡王刘和坤,忍不住流泪。
“我已经受够了,当年那李贞就曾经打上门来,没料到现在,还真让她入了宫。凭什么,就因为她出身高贵,曾经是金枝玉叶吗?那将来我是不是还得把皇后之位让给她,等她生了儿子,是不是还要立她的儿子为太子。”
别的事情陆氏能忍,比如早年就已经入刘家门的沈氏陈氏柳氏等,可惟独这个李氏,她不能忍。
这个李氏,让她感觉到了浓浓的威胁。过去皇帝后宫中的那些女人,虽然一个接一个的入宫,但真正让陆氏感觉到威胁的却没有。
沈陈柳几人,早年都嫁过人,她们根本不可能威胁到自己。朝鲜的李氏曾经被立过正妻,但毕竟是朝鲜公主,她不太可能当皇后。
唯独这个李氏,过去跟皇帝之间是有过一些不清不楚的关系的。而且出身高,母亲曾经大明郡王之女,父亲也是进士出身,如今更是身为中原总督,爵封侯,是最早支持皇上的那批重臣之一。而自己论出身是商人之女,父亲如今虽任财务卿,可朝中资历是远不如李树初的。
何况,太上皇和皇太后都比较喜欢这个李氏。
心怀不满的陆氏干脆向皇帝请求出宫省亲,要去父亲府上住一段时间。
刘钧并不愿意这个时候陆氏出宫省亲,委婉拒绝了。
“我不是请求你,我是通知你。”
一向对刘钧表现的很温驯的陆氏前所未有的强硬,她根本不理刘钧的反对,当天就直接收拾东西,还带上了两个孩子就要出宫。
侍卫来报,刘钧听后无奈的摇了摇头,最后道,“罢了,立即着内务府通知财务卿,说皇后回家省亲,让陆府做好迎接准备。另外,让内务府多安派侍卫宫人随皇后回陆府省亲。”
中原总督之女入宫不久,皇后却出宫回父亲财务卿陆府省亲,这个消息在有限的范围内流传开来后,还是引得不少敏感之人的惊讶。
财务卿陆维章突然得到内务府通知,让他迎接皇后回府省亲,心里没有半点高兴,反而脸色苍白。
他依旨返回府上,率家人迎接皇后回府后,转身就赶往宫中面圣。
陆维章一见皇帝,立即请罪。
“国丈请起,此事其实也没什么,皇后也好久没有回陆家省亲了,出宫回家住住,也是人之常理。”
陆维章小心的打量着皇帝女婿的脸色,发现皇帝并没有什么不快,才小心翼翼的松了口气。
对于前不久的立太子之事,他是知道些的。但他却一句话也没敢说。立储之事,向来是天家大事,外臣是丝毫不能干预的。尤其他还是皇后的父亲,若是敢插手。只怕那年轻的皇帝女婿会第一时间撸了他,自己被免官夺职事小,万一因此连累到女儿外孙,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他怎么也没有料到,女儿居然还越闹越大,居然闹到回娘家这程度了。
好在皇帝现在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恼怒。
“这段时间皇后会住在陆府,可能要吵闹国丈府上一阵子了,还请多担待啊。”
“微臣不胜荣幸。”
陆维章干巴巴的回答。生怕说错了一句话。
刘钧也觉得这样的气氛有些尴尬,干脆把皇后回家一事放到一边,他问起了财务之事。
“陆卿。”刘钧不再称陆维章为国丈而称陆卿,这是要谈公事的态度了。
“臣在。”
“如今又到腊月年底,每年到了这个时候,财务工作总是重中之重。朕此前看到财税和审计部门报上来的奏表,今年的财务状况很好啊。”
龙汉二年已经到了尾声,帝国在这一年又上了一个台阶,从年后的东征辽东女真,再到西北与漠西蒙古的小规模战争。再到此后出兵东吁,以及后来东征倭人,合并朝鲜。朝廷这一年的时间,做了太多的事情,回头看看,刘钧自己都很是惊讶。
在征服蒙古草原、关外辽东,开拓西北以及平定西南,继而收回中南三宣六慰,及至吞并日本合并朝鲜,现在民政司上呈的最新人口普查情况,大汉帝国的人口数字。已经突破了三万万。
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突破,华夏历代王朝。还从未有一个朝代突破三亿人口的大关。虽然在各朝各代,都只登记纳税成丁。总会有大量的妇孺、僧道、太监宫人贱民甚至军丁等都并不列入人口登记之中,但就算把所有人口加起来,估计各朝都不曾有过突破三亿人口的。
神圣大汉以前,历朝各代人口最多的时候应当还是明朝,到万历末期人口应当达到两亿多,但三亿,依然是个从未突破过的大关。
现在,大汉拥有了三亿人口。
其疆域面积,更是远迈汉唐,超越宋明。
北抵大冰洋,东抵太平洋,南抵喜玛拉雅,东抵天山天脉。
龙汉二年,大汉终于灭掉了满清,也灭了日本,还合并了朝鲜。同时,青藏也向大汉表示臣服归顺,仅凭这样的赫赫武功,刘钧就足以自豪的说一声论英雄还数今朝了。
“回陛下,今年朝廷的国库盈余达到八亿银元,而且各省财政也或多或少有些盈余。宽裕者如顺天府,其今年财政盈余就达到了八百余万银元,另外南京、天津、上海、扬州、汉口、广州、杭州几大城,也有超过百万银元的财政盈余。今年,朝廷上下都能过个肥年。”
“南京的丝缎,上海的棉布,汉口的铁、天津的船、广州的糖、扬州的盐、杭州的茶.....”刘钧笑着道,“这些地方近两年抓住机遇,发展特色经济,做的很好啊。南京在崇祯时期,织户还很少,可如今南京却有织机五万多张,织机数量占到全国近半,远超苏杭。上海的棉布纺织也发展非常快,如今上海棉布产量已经是全国第一。”
这两年,朝廷给各地官场补给了许多新鲜血液,尤其是在新的考核制度下,官吏们的办事效率都高了许多,在以大力发展经济的朝廷号召下,各地都在主抓经济。
陆维章所说的这些城市,都是如今朝廷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些城市,且都是大城市,这些城市也是朝廷换血最厉害的地方,大量的有为官员,年轻有干劲的吏员加入,是对朝廷要求贯彻最好的地方。
充分发挥城市经营的理念,利用各大城市的巨大人口,以及交通等优势,发展主打产业,力争朝廷的支持,如今已经各自都发展出了拳头产业。
靠着这些支柱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形成独特的区域优势,今年这些城市都获得了好收获,完成国税上缴的同时。还各自有了四五百万到一千万的财政盈余。
在许多地方官员还在眼巴巴的指望着朝廷的拔款,指望着朝廷给他们的官吏老师们发工资的时候,南京天津等这些城市。已经把他们远远的甩到了身后,都有了自己丰厚的金库。
可以预见。以后这些一线大城市,只会跟那些只会等望靠的地方,差距越来越大。
现在天津南京这些经济发展的很快的大城,已经连带着城市地产都大幅度升值了,天津等城已经开始学顺天府的样,开始卖地皮搞开发大把的赚钱了。
“这就是国家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巨大优势啊,苏松一带放心的搞桑麻养蚕纺丝织布,台湾则大力发展甘蔗种植和制糖。而闽浙一带则大力发展茶叶种植的同时,也在大力种植烟叶。广西也在大力种植甘蔗,云南种茶种香料种咖啡种巧克力豆可可树。江西主打瓷器生产,湖广粮食种植,山东山西的黄金、煤矿开发。
大汉帝国的不同区域,抛开传统的粮食种植,而是发展地方特色经济。
传统的苏松粮仓,现在成了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区,同时东南海港,也是重要的贸易港。以及造船业十分的发达。
湖广和中原地区则成了重要的粮食产区。山西陕西则大力发展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开发。
草原成了帝国最大的牲畜和奶肉制品的提供地。
各地不同的商品迅速流通到各地,百姓能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从粮食到牲畜从海鲜到煤炭。再到钢铁生产工具,到油盐酱醋糖酒。
这也是一种分工合作,一个农民,如果在一块并不肥沃的土地上种地,可能收益微不足微。但如果这块地下有一片煤炭,那么他们采煤出售,其获利可能是种地的十倍。而如果一个农民在原来的稻田里改种桑养蚕,其收获也有可能是种稻的数倍。
对于朝廷来说,它就是那只总揽调控大局的手。国家三亿人,不可能都去做农民都去种地。全去做农民种粮食,生产出来的粮食便会过剩。只要保证部份的人种植足够的粮食就足矣。其余的人可以去做别的,种桑养蚕,种麻织布,种棉种甘蔗,种香料种茶树,种大豆种土豆玉米,甚至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还可以去挖矿去造船去炼铁,制造出更多的商品。
更细的分工,更多的便利,更好的生活。
“朝廷有八个亿的财政盈余,明年的日子更好过了!”
陆维章点头,“财务司预计明年中央朝政收入能达到二十个亿。”
二十亿中央财政收入,加上今年八个亿的财政盈余,还没算上今年全国地方上的财政盈余,以及明年地方上的财政收入,若加在一起,这会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若让这个时代的欧洲各国看到,只怕他们会辣眼睛。
刘钧不由的想起了摆在桌上的一份奏章,那是东厂呈报上来的,标题很有意思,大汉民间百富榜。
其中榜首第一人,以五千三百多万块银元的身家荣登榜首。这个百富榜,前十名,都是高于三千万银元资产的,第一百名,都有足足五百多万银元的资产。
若不是这个榜是东厂上报的,刘钧还以为是哪个茶楼酒肆里传来的什么野榜。
五千多万银元啊,这要是放到后世去,起码也是百亿富豪,说不定得是千亿富豪。在清代时,也曾有一些超级富豪,身家几千万两白银,但那些要不就是大盐商,要不就是些官倒。
得益于神圣大汉对于工商业和商人们的宽容和鼓励态度,这几年一些胆大又进取还好运的商人,确实大发横财。
当然,若真论大汉首富,肯定没有人能超过刘钧。
刘钧名下那些产业,全是最赚钱的产业,而且个个规模庞大,随便拿一个出来,就相当吓人。
另外,那个百富榜上也并不完全对,比如其中有些人就榜上无名。如刘钧眼前的财务卿陆维章。这位国丈爷早几年为刘钧打理产业,刘钧是给了他股份的,他自己也还有经营着陆家的产业,搭着顺风车,也是大发特发。
别的不说,就光他在几家银行和东印度公司里的股份,就绝不会少于三千万身家,若排到榜上去,肯定能进前十。
其实那榜首的沈家,就是刘钧的一位合伙人,沈首富在大汉东印度公司,这个庞大的海贸集团里,占据着不少的股份,而且沈家还是拥有两万多张织机的大织造商,同时他还有一个大造船厂,以及一个很大的船运公司。
早在明朝时,沈家就算是江南数的着的大富,上了刘钧的顺风船后,这几年更是顺风顺水,发展一飞冲天,如今悍然以五千三百多万块银元的资产荣登首富宝座。
甚至在这张东厂提供的百富榜上,很多富豪其实都是刘钧的合作伙伴,是他那些庞大的垄断集团的股东。
神圣大汉的经济总量提升的真是很快,百万富豪正批量的产生。
大量的资本家正在产生,刘钧甚至有些担忧,这些资本家若是一朝羽翼丰满,会不会在大汉帝国来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啊!
资产阶级这头巨兽会不会失控?
这也是一个值得刘钧深思的问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