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开门七事
菜市街早上天还没有亮就热闹了起来,送菜过来的菜农,来批发上菜的菜贩子,还有那些早早起来摆摊的。还有不少人喜欢大早上来买头批新鲜菜,冬日里的早晨总是亮的很晚,菜市场的人早早的挂着灯笼开始营业。
菜市场里人声嘈杂,挤满了买菜卖菜的人,每个菜摊主都将自己最新鲜最好看的菜摆在摊子最前面,连夜送来的新鲜蔬菜,还洒上了些水,显得更精神。那些从附近河里水库里运来的鱼虾,一些聪明的摊主甚至在下面垫上了冰。
菜市场菜式很足,刘钧一大早陪着丽娜来逛菜场。回京之后,他又恢复了每周周末微服出宫,去丽娜的德国饭官,住菜市街的四合小院。刘钧甚至在上周末还与丽娜摆了酒席成了亲,就邀请了菜市街胡同的一众邻居,还有丽娜的一众在汉的亲朋,婚礼简单而又热闹。
成亲之后,丽娜住进了刘钧的四合小院,但也依然还经营着德国饭店。如今,德国饭店的连锁店已经一共开设了十三家,遍及北京、天津、保定、通州等数城,生意是蒸蒸日上,收益颇丰。
“生菜多少钱一斤?”
丽娜的汉语已经说的非常好了,论普通话,她甚至比不少本地大汉百姓还要好的多。其实如今德国饭店经营的这么大,她这个东家根本不需要来买菜,用刘钧的话说,掌握整个盘子就够了。
但丽娜也有自己的一套经营理念,每周她总会抽出一两天时间,大清早的亲自跑一跑京师各个菜场,这样一来,她就对于饭店的原料采购这个环节有更清楚的了解。
“生菜五文一斤。”那个摊子的老板是个中年妇人,看着比较忠厚的样子。但手脚却十分伶俐,同时能招呼好几个客人。女人出来摆摊做生意,其实在中明以后就十分普遍了。但如今在大汉朝,这个情况却更进了一步。
如今的大汉。似乎人人都向钱看,个个都在争着赚钱,不但男人们在外挣钱,年轻的伙计姑娘也进工坊赚钱,甚至是那些妇人,也一样开始在外抛头露面的赚钱。
“黄瓜呢?”
“黄瓜也是五文一斤。”那位大婶用远不如丽娜的普通话道,她的普通话里似乎夹带着一点山东口音,但也毕竟是北方口音。也不妨碍沟通。
“五文一斤,贵了些吧?”
“五文一斤哪贵,一点也不贵的好不,你们要看下现在是啥季节啊,这季节吃黄瓜,以前可是只有皇上和达官贵人才能吃的到的呢。还有这生菜也是,那以前都是泰西那边才有的,早先也都只有贵族家和大饭馆子里有的。”
那黄瓜和生菜确实很新鲜,尤其是这个季节的黄瓜,那是反季节蔬菜。很早以前。就有暖房冬季种蔬菜,最早是皇家种的专供宫廷的。后来大户人家也会弄个暖棚,到如今。精明的菜农,也开始搞起了反季节种植。
这种反季节蔬菜的盛行,最重要的还是如今肯买的人多了,说到底,还是大家手里的钱多了。
“白菜呢,这季节白菜正当季,总不会贵吧?”刘钧笑着道。
“白菜也有好些种呢,俺这有油白菜、黄芽白、包心菜、大白菜等好几种,最便宜的是大白菜。两文钱一斤。黄芽白三和包心菜三文一斤。”
刘钧拿着支铅笔把这几样的价格都计在一个小本子上,本子上已经记了好几组数字。是在其它摊位上问的价。
虽然只是一些普通的菜价,可菜价却关系民生。菜的价格,其实能反应出很多情况。
在龙汉二年开始的物价上涨,如今看来已经有了稳定的趋势。
今天早上陪着丽娜转了一大圈,走了京师五个菜场,还有两个在城外的批发市场。各种菜价基本上已经掌握了,从牛羊猪肉,鸡鸭鹅,到河鱼海鲜,以及各种蔬菜和数种粮食价格。
目前,粮食的价格还比较稳,从龙汉元年到现在,基本上都保持着一个比较固定的价格。其中大米的上米价格基本上保持在每担两块银元上下。
中米、下米以及粳米都更便宜一些,但市场上也还有不少价格比较高的米,多是关外运来的东北大米,以及从暹罗、缅甸、越罗运来的南洋大米,这些米都是极好的米,口感更佳,但价格也更高。最贵的暹罗香米,每担达到五块左右。
麦子的价格跟上米价格相当,也在两块一担左右,但面粉的价格则要高出不少。
总的看来,现在上米的价格相当于以往一两五银子一石。
过去一石是大约一百五十三斤半的样子,而现在粮食主要以担为主计量,一担是一百斤。原来用银子按两算,现在用银元按元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两块银元左右。
因此现在两块银元一担的上米价格,其实相当于原来一两五银子一石米。算起来,比起崇祯时期,粮价其实还低了许多,但比起万历时期还是高出不少,那时一两银子在丰年能买两石粮。
不过如今的粮食价格,主要是由朝廷政策主导的。由于刘钧认为眼下国家大力发展工商,士工商阶层的收入大大增加,为了让农民阶层收入提升,改变贫困面貌,刘钧把粮食的收购价一直定在一个较高于明代时的位置,特别是有了粮食收购保护价后,农民就算丰年,也不会遇到谷贱伤农的情况。
粮食的收购价格的偏高,自然也就导致了粮食市场售价的提高。
上米二十文一斤,这个价格比过去确实高,但细思一下,如今大汉的百姓收入普遍的提高了不少,就算一个普通的纺织女工,一月最少也有四块银元,她们每月除了厂里包吃住外,挣下的薪水还能买上两百斤大米,比之过去,她们的购买力还是增强了许多。
而且现在市场上两块一担,只是上米价格,中米和下米、粳米则要便宜不少,尤其如今还有许多美洲引进的高产作物的推广,使得粮食市场上也有大量的玉米、土豆、红薯等粗粮,这些粮食价格更便宜,普通的家庭若是粗细粮搭配,那么口粮花费并不大。
大豆价格和小米相当,但比米麦要低一些,黑豆和高粱等则又更价格低些,与土豆红薯相当。
逛了一圈菜市场下来,刘钧发现,京城菜场的供应量很足,且菜式很多。哪怕现在已经是腊月了,可菜场上依然到处可见各种绿色的新鲜蔬菜,黄瓜、白菜、萝卜、芹菜等。
同时鸡鸭鱼肉也很丰富,京师现在有专门的屠宰场,每天有专人检疫然后屠杀,最后批发到各个菜市场。
河里、水库里、海里的鱼产,每天也源源不断的送进京来。
新鲜的鲤鱼,不过每斤二十文钱,一斤猪肉三十文,牛肉二十五文。这个价格让刘钧很是意外,牛肉居然比猪肉便宜,鲜鱼只相当于一斤米钱。
一开始他还觉得奇怪,印象里牛羊肉总应当比猪肉贵啊。后来他仔细的寻问过菜场的人,总算知道了原因。猪肉比牛肉贵,一来是因为大家以前牛肉吃的少,并不太习惯吃牛肉。毕竟在大汉把蒙古纳入帝国,蒙古的牛羊源源不断的输入中原以前,私自宰杀耕牛还是违法的,一般人并没有机会吃牛肉。
这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则是许多人觉得牛肉全是瘦肉没油。一般百姓买猪肉,都喜欢买带膘的肉,喜欢吃肥肉,肥肉有油。
此时的南方人主要吃菜油,北方人多吃豆油,还有部份茶油、芝麻油等,菜油和豆油的价格,一直是与猪肉价相当的。因此,油其实比较贵。
许多百姓买肥猪肉,还能炸猪油,觉得相当划算。
就如刘钧今天在菜场肉摊上看到的,卖的最好的猪肉就是五花肉,板油也最抢手。相反,猪蹄、排骨这些,并不太受青睐,得靠搭头,买几斤肉搭点排骨什么的,基本上跟猪头是一个价,都是极便宜的,不算肉价。
牛羊肉和猪排骨,瘦肉这些,喜欢吃的是那些大户人家,一般的大汉百姓,还是更倾向于肥肉,越肥的肉越受欢迎,讲两指膘三指膘。要买板油和五花肉,得趁早,要不然,来晚了就只能买瘦肉了。
猪脚跟猪头,更是只有肉价的一半,有时甚至还不到。猪头多是由那些熟肉店买去,拿回去做卤肉熟食。
倒是葱、蒜都比较贵,蒜苔一斤十五文,大葱一斤十文。
一角银元也就是一百文钱,能买四十五个鸭蛋,或者买五十四个鸡蛋,折合百文能买鸭蛋四斤,或者鸡蛋四斤半,一斤也就二十五到二十二文,比一斤米略高些。
相比起粮食价格,这些蔬菜肉蛋等价格明显还是较低的。
盐的价格倒是比较高,这个是专营,带有人头税的意思。各地的盐价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每斤盐售价三十文。
油、酱油和醋的价格,也与盐价大致相当。
如此一比,油盐酱醋茶,这五样东西,最贵的其实还是茶叶。(未完待续。)
菜市场里人声嘈杂,挤满了买菜卖菜的人,每个菜摊主都将自己最新鲜最好看的菜摆在摊子最前面,连夜送来的新鲜蔬菜,还洒上了些水,显得更精神。那些从附近河里水库里运来的鱼虾,一些聪明的摊主甚至在下面垫上了冰。
菜市场菜式很足,刘钧一大早陪着丽娜来逛菜场。回京之后,他又恢复了每周周末微服出宫,去丽娜的德国饭官,住菜市街的四合小院。刘钧甚至在上周末还与丽娜摆了酒席成了亲,就邀请了菜市街胡同的一众邻居,还有丽娜的一众在汉的亲朋,婚礼简单而又热闹。
成亲之后,丽娜住进了刘钧的四合小院,但也依然还经营着德国饭店。如今,德国饭店的连锁店已经一共开设了十三家,遍及北京、天津、保定、通州等数城,生意是蒸蒸日上,收益颇丰。
“生菜多少钱一斤?”
丽娜的汉语已经说的非常好了,论普通话,她甚至比不少本地大汉百姓还要好的多。其实如今德国饭店经营的这么大,她这个东家根本不需要来买菜,用刘钧的话说,掌握整个盘子就够了。
但丽娜也有自己的一套经营理念,每周她总会抽出一两天时间,大清早的亲自跑一跑京师各个菜场,这样一来,她就对于饭店的原料采购这个环节有更清楚的了解。
“生菜五文一斤。”那个摊子的老板是个中年妇人,看着比较忠厚的样子。但手脚却十分伶俐,同时能招呼好几个客人。女人出来摆摊做生意,其实在中明以后就十分普遍了。但如今在大汉朝,这个情况却更进了一步。
如今的大汉。似乎人人都向钱看,个个都在争着赚钱,不但男人们在外挣钱,年轻的伙计姑娘也进工坊赚钱,甚至是那些妇人,也一样开始在外抛头露面的赚钱。
“黄瓜呢?”
“黄瓜也是五文一斤。”那位大婶用远不如丽娜的普通话道,她的普通话里似乎夹带着一点山东口音,但也毕竟是北方口音。也不妨碍沟通。
“五文一斤,贵了些吧?”
“五文一斤哪贵,一点也不贵的好不,你们要看下现在是啥季节啊,这季节吃黄瓜,以前可是只有皇上和达官贵人才能吃的到的呢。还有这生菜也是,那以前都是泰西那边才有的,早先也都只有贵族家和大饭馆子里有的。”
那黄瓜和生菜确实很新鲜,尤其是这个季节的黄瓜,那是反季节蔬菜。很早以前。就有暖房冬季种蔬菜,最早是皇家种的专供宫廷的。后来大户人家也会弄个暖棚,到如今。精明的菜农,也开始搞起了反季节种植。
这种反季节蔬菜的盛行,最重要的还是如今肯买的人多了,说到底,还是大家手里的钱多了。
“白菜呢,这季节白菜正当季,总不会贵吧?”刘钧笑着道。
“白菜也有好些种呢,俺这有油白菜、黄芽白、包心菜、大白菜等好几种,最便宜的是大白菜。两文钱一斤。黄芽白三和包心菜三文一斤。”
刘钧拿着支铅笔把这几样的价格都计在一个小本子上,本子上已经记了好几组数字。是在其它摊位上问的价。
虽然只是一些普通的菜价,可菜价却关系民生。菜的价格,其实能反应出很多情况。
在龙汉二年开始的物价上涨,如今看来已经有了稳定的趋势。
今天早上陪着丽娜转了一大圈,走了京师五个菜场,还有两个在城外的批发市场。各种菜价基本上已经掌握了,从牛羊猪肉,鸡鸭鹅,到河鱼海鲜,以及各种蔬菜和数种粮食价格。
目前,粮食的价格还比较稳,从龙汉元年到现在,基本上都保持着一个比较固定的价格。其中大米的上米价格基本上保持在每担两块银元上下。
中米、下米以及粳米都更便宜一些,但市场上也还有不少价格比较高的米,多是关外运来的东北大米,以及从暹罗、缅甸、越罗运来的南洋大米,这些米都是极好的米,口感更佳,但价格也更高。最贵的暹罗香米,每担达到五块左右。
麦子的价格跟上米价格相当,也在两块一担左右,但面粉的价格则要高出不少。
总的看来,现在上米的价格相当于以往一两五银子一石。
过去一石是大约一百五十三斤半的样子,而现在粮食主要以担为主计量,一担是一百斤。原来用银子按两算,现在用银元按元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两块银元左右。
因此现在两块银元一担的上米价格,其实相当于原来一两五银子一石米。算起来,比起崇祯时期,粮价其实还低了许多,但比起万历时期还是高出不少,那时一两银子在丰年能买两石粮。
不过如今的粮食价格,主要是由朝廷政策主导的。由于刘钧认为眼下国家大力发展工商,士工商阶层的收入大大增加,为了让农民阶层收入提升,改变贫困面貌,刘钧把粮食的收购价一直定在一个较高于明代时的位置,特别是有了粮食收购保护价后,农民就算丰年,也不会遇到谷贱伤农的情况。
粮食的收购价格的偏高,自然也就导致了粮食市场售价的提高。
上米二十文一斤,这个价格比过去确实高,但细思一下,如今大汉的百姓收入普遍的提高了不少,就算一个普通的纺织女工,一月最少也有四块银元,她们每月除了厂里包吃住外,挣下的薪水还能买上两百斤大米,比之过去,她们的购买力还是增强了许多。
而且现在市场上两块一担,只是上米价格,中米和下米、粳米则要便宜不少,尤其如今还有许多美洲引进的高产作物的推广,使得粮食市场上也有大量的玉米、土豆、红薯等粗粮,这些粮食价格更便宜,普通的家庭若是粗细粮搭配,那么口粮花费并不大。
大豆价格和小米相当,但比米麦要低一些,黑豆和高粱等则又更价格低些,与土豆红薯相当。
逛了一圈菜市场下来,刘钧发现,京城菜场的供应量很足,且菜式很多。哪怕现在已经是腊月了,可菜场上依然到处可见各种绿色的新鲜蔬菜,黄瓜、白菜、萝卜、芹菜等。
同时鸡鸭鱼肉也很丰富,京师现在有专门的屠宰场,每天有专人检疫然后屠杀,最后批发到各个菜市场。
河里、水库里、海里的鱼产,每天也源源不断的送进京来。
新鲜的鲤鱼,不过每斤二十文钱,一斤猪肉三十文,牛肉二十五文。这个价格让刘钧很是意外,牛肉居然比猪肉便宜,鲜鱼只相当于一斤米钱。
一开始他还觉得奇怪,印象里牛羊肉总应当比猪肉贵啊。后来他仔细的寻问过菜场的人,总算知道了原因。猪肉比牛肉贵,一来是因为大家以前牛肉吃的少,并不太习惯吃牛肉。毕竟在大汉把蒙古纳入帝国,蒙古的牛羊源源不断的输入中原以前,私自宰杀耕牛还是违法的,一般人并没有机会吃牛肉。
这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则是许多人觉得牛肉全是瘦肉没油。一般百姓买猪肉,都喜欢买带膘的肉,喜欢吃肥肉,肥肉有油。
此时的南方人主要吃菜油,北方人多吃豆油,还有部份茶油、芝麻油等,菜油和豆油的价格,一直是与猪肉价相当的。因此,油其实比较贵。
许多百姓买肥猪肉,还能炸猪油,觉得相当划算。
就如刘钧今天在菜场肉摊上看到的,卖的最好的猪肉就是五花肉,板油也最抢手。相反,猪蹄、排骨这些,并不太受青睐,得靠搭头,买几斤肉搭点排骨什么的,基本上跟猪头是一个价,都是极便宜的,不算肉价。
牛羊肉和猪排骨,瘦肉这些,喜欢吃的是那些大户人家,一般的大汉百姓,还是更倾向于肥肉,越肥的肉越受欢迎,讲两指膘三指膘。要买板油和五花肉,得趁早,要不然,来晚了就只能买瘦肉了。
猪脚跟猪头,更是只有肉价的一半,有时甚至还不到。猪头多是由那些熟肉店买去,拿回去做卤肉熟食。
倒是葱、蒜都比较贵,蒜苔一斤十五文,大葱一斤十文。
一角银元也就是一百文钱,能买四十五个鸭蛋,或者买五十四个鸡蛋,折合百文能买鸭蛋四斤,或者鸡蛋四斤半,一斤也就二十五到二十二文,比一斤米略高些。
相比起粮食价格,这些蔬菜肉蛋等价格明显还是较低的。
盐的价格倒是比较高,这个是专营,带有人头税的意思。各地的盐价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每斤盐售价三十文。
油、酱油和醋的价格,也与盐价大致相当。
如此一比,油盐酱醋茶,这五样东西,最贵的其实还是茶叶。(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