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陈年旧案(一)
“卸去她的伪装。”凤帝又吩咐了一句。
侍卫说声“遵旨”,便叫同伴稳稳地扶住那宫女的头部,自己则出指如电,在那张因为七窍流血显得狰狞可怖的脸上点了十数下。
大部分人离着远没瞧出是怎么回事,八皇子等追至近前的却看得清楚,被侍卫的手指点过之后,那宫女的脸上弹出一截又一截亮闪闪的金针。
将金针逐一拔去,原本上吊的嘴角眼角齐齐耷拉下来,挺翘的鼻子变成了蒜头,高耸的颧骨矮了一截,面部肌肉也松弛了很多。
一个容貌俏丽、豆蔻年华的少女,摇身一变,成了姿色平庸的中年仆妇。
华楚律例有明文规定,王公大臣不得结交江湖之人,一经发现,概以谋逆论处。况且这等高超的易容手段也绝非一般的江湖人所能驾驭的,如八皇子等人这样的天之骄子即便听说过,也没有机会见识。
此时亲眼得见,大惊之余,不由暗暗称奇。
侍卫在那宫女身上翻出了的宫牌,比照上面刻的名字,找到了被扒掉衣服、扔在华清宫殿外小树林的宫女雁儿。经过查验,雁儿的脖子是被人生生扭断的,尸身已经开始僵硬,显然被害多时了。
那假宫女的年纪已在三十开外,两只手上生了厚厚的老茧,以此推断,十有八九是在浣洗房之类的地方做粗活的宫人。想要查证,就要惊动内务府和慎刑司,一时半刻出不了结果。
像今天这样的日子,碰见这种死无对证,查起来又千头万绪,会涉及到许多人利益的悬案,一般会先揭过去,过后再慢慢详查。
这回也一样,凤帝吩咐大内侍卫将尸体拖下去,叫大家各就各位,照旧听戏,不要被这小小的插曲败了兴致。
假宫女扔掉托盘,使得上头托着的八宝攒盒里的蜜饯洒落一地。宫人得了命令,提着扫帚畚箕,轻手轻脚地走过来,准备清理。
却被凤玥厉声喝住,“且慢!”
在坐的哪一个不是金枝玉叶,哪一个不是主子,宫人自是不敢妄动,迅速退到一旁。
虽说是凤玥揭穿了刺客,避免了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梁太后却记恨她疏远宣宝锦,处处维护叶知秋,又因她一而再地大呼小叫,先后骇了自己两跳,心中大为不快。
目光阴沉地扫过来,“这是又怎么了?还能不能安生看戏了?”
凤玥当然不会自讨没趣,告诉她自己怀疑那假宫女跟宣宝锦有关。
转向屏风那边,恭声请示道:“父皇,儿臣以为,应该仔细检查那刺客端来的东西,或许能从中查到什么线索也说不定。”
说着眼角的余光扫向梁太后那一桌,果然见宣宝锦微微地变了脸色。
事实上,别人把注意力放在那假宫女身上的时候,凤玥一直盯着宣宝锦,没有错过她的任何一个表情。
比如那那假宫女落荒而逃的时候,她下意识捏紧手中帕子的小动作;假宫女服毒自尽,她悄悄地松了一口气的样子;大内侍卫指出假宫女易容,她脸上闪过的那一抹慌张之色……
还有,她还不止一次地瞟向散落在地的蜜饯。
凤玥可以肯定,假宫女端来的东西里面一定有文章。
她也不想破坏气氛,可她太了解宫中的黑幕了,东西一旦出了大殿,就未必是原来的东西了,再想查出真相难如登天。
当年宣宝锦一口咬定袭击她们的刺客是男的,说她错把花香当成了脂粉香。大家都相信宣宝锦,却不相信她,这口气她一直憋到了今天。
她不知道刚才的假宫女与当年袭击她的刺客是不是同一个人,可两个人身上有着一样的味道,两次出现的情形又都是如此的诡异和蹊跷,说不定有什么惊人的内幕。
不查个清楚明白,她晚上一定睡不着觉。
不等凤帝开口,梁太后便勃然大怒,一巴掌拍在桌上,“我们皇家人难得聚在一起,和和气气、高高兴兴地吃个饭。偏生有那么一两个不懂事的,非要兴风作浪,推波助澜,让人不得消停。
哀家倒是想问问,你们一个个的把规矩都学到哪里去了?眼里到底还有没有皇上,还有没有皇后,还有没有哀家这个长辈?”
她口称“你们”,可任谁都听得出来,她实际上只骂了两个人:“兴风作浪”的无非是刚刚诊出喜脉的叶知秋,“推波助澜”的便是凤玥了。
芸妃的脸色很不好看,叶知秋和凤玥素来与她亲近,骂了她们,无疑是在打她的脸。可是梁太后没有指名道姓,她也不好跳出来维护她们。
宁妃见她吃了挂落儿,心中暗爽,嘴角抑制不住地扬了起来。
穆皇后惯会打圆场,做和事老,忙劝抚道:“太后娘娘息怒,七公主也是一片孝心,想尽快查出真相,免得背后还有什么居心叵测之人卷土重来,再惊吓到您老人家。”
劝过梁太后,又将目光转向凤玥,“七公主,追查刺客的事自有皇上做主,我们这些妇道人家还是不要掺和的好。
就像太后娘娘说的,我们皇家人难得聚在一起吃顿饭,那些惹人不快的事还是不要提了。
快给太后娘娘赔个不是,咱们高高兴兴地听戏。”
若放在往日,穆皇后都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凤玥少不了要顺水推舟,服个软儿。可此时此刻,她已经打定主意要追究到底,又怎会轻易松口?
于是朝屏风那边深深一福,又朝梁太后和穆皇后各自福了一福,“父皇,太后娘娘,皇后娘娘,并非玥儿不懂事,有意要搅扰大家的兴致,更没有左右父皇决断的意思。
实在是因为这件事牵扯到与玥儿有关的一桩陈年旧案,若不能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弄清楚了,再想查证就没日子了。
只是叫人验一验那刺客端来的东西,不会耽搁多少工夫的。
还请父皇恩准!”
凤帝饶有兴致地扬起眉毛,“你所说的是哪一桩陈年旧案?说来听听。”
——R1152
侍卫说声“遵旨”,便叫同伴稳稳地扶住那宫女的头部,自己则出指如电,在那张因为七窍流血显得狰狞可怖的脸上点了十数下。
大部分人离着远没瞧出是怎么回事,八皇子等追至近前的却看得清楚,被侍卫的手指点过之后,那宫女的脸上弹出一截又一截亮闪闪的金针。
将金针逐一拔去,原本上吊的嘴角眼角齐齐耷拉下来,挺翘的鼻子变成了蒜头,高耸的颧骨矮了一截,面部肌肉也松弛了很多。
一个容貌俏丽、豆蔻年华的少女,摇身一变,成了姿色平庸的中年仆妇。
华楚律例有明文规定,王公大臣不得结交江湖之人,一经发现,概以谋逆论处。况且这等高超的易容手段也绝非一般的江湖人所能驾驭的,如八皇子等人这样的天之骄子即便听说过,也没有机会见识。
此时亲眼得见,大惊之余,不由暗暗称奇。
侍卫在那宫女身上翻出了的宫牌,比照上面刻的名字,找到了被扒掉衣服、扔在华清宫殿外小树林的宫女雁儿。经过查验,雁儿的脖子是被人生生扭断的,尸身已经开始僵硬,显然被害多时了。
那假宫女的年纪已在三十开外,两只手上生了厚厚的老茧,以此推断,十有八九是在浣洗房之类的地方做粗活的宫人。想要查证,就要惊动内务府和慎刑司,一时半刻出不了结果。
像今天这样的日子,碰见这种死无对证,查起来又千头万绪,会涉及到许多人利益的悬案,一般会先揭过去,过后再慢慢详查。
这回也一样,凤帝吩咐大内侍卫将尸体拖下去,叫大家各就各位,照旧听戏,不要被这小小的插曲败了兴致。
假宫女扔掉托盘,使得上头托着的八宝攒盒里的蜜饯洒落一地。宫人得了命令,提着扫帚畚箕,轻手轻脚地走过来,准备清理。
却被凤玥厉声喝住,“且慢!”
在坐的哪一个不是金枝玉叶,哪一个不是主子,宫人自是不敢妄动,迅速退到一旁。
虽说是凤玥揭穿了刺客,避免了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梁太后却记恨她疏远宣宝锦,处处维护叶知秋,又因她一而再地大呼小叫,先后骇了自己两跳,心中大为不快。
目光阴沉地扫过来,“这是又怎么了?还能不能安生看戏了?”
凤玥当然不会自讨没趣,告诉她自己怀疑那假宫女跟宣宝锦有关。
转向屏风那边,恭声请示道:“父皇,儿臣以为,应该仔细检查那刺客端来的东西,或许能从中查到什么线索也说不定。”
说着眼角的余光扫向梁太后那一桌,果然见宣宝锦微微地变了脸色。
事实上,别人把注意力放在那假宫女身上的时候,凤玥一直盯着宣宝锦,没有错过她的任何一个表情。
比如那那假宫女落荒而逃的时候,她下意识捏紧手中帕子的小动作;假宫女服毒自尽,她悄悄地松了一口气的样子;大内侍卫指出假宫女易容,她脸上闪过的那一抹慌张之色……
还有,她还不止一次地瞟向散落在地的蜜饯。
凤玥可以肯定,假宫女端来的东西里面一定有文章。
她也不想破坏气氛,可她太了解宫中的黑幕了,东西一旦出了大殿,就未必是原来的东西了,再想查出真相难如登天。
当年宣宝锦一口咬定袭击她们的刺客是男的,说她错把花香当成了脂粉香。大家都相信宣宝锦,却不相信她,这口气她一直憋到了今天。
她不知道刚才的假宫女与当年袭击她的刺客是不是同一个人,可两个人身上有着一样的味道,两次出现的情形又都是如此的诡异和蹊跷,说不定有什么惊人的内幕。
不查个清楚明白,她晚上一定睡不着觉。
不等凤帝开口,梁太后便勃然大怒,一巴掌拍在桌上,“我们皇家人难得聚在一起,和和气气、高高兴兴地吃个饭。偏生有那么一两个不懂事的,非要兴风作浪,推波助澜,让人不得消停。
哀家倒是想问问,你们一个个的把规矩都学到哪里去了?眼里到底还有没有皇上,还有没有皇后,还有没有哀家这个长辈?”
她口称“你们”,可任谁都听得出来,她实际上只骂了两个人:“兴风作浪”的无非是刚刚诊出喜脉的叶知秋,“推波助澜”的便是凤玥了。
芸妃的脸色很不好看,叶知秋和凤玥素来与她亲近,骂了她们,无疑是在打她的脸。可是梁太后没有指名道姓,她也不好跳出来维护她们。
宁妃见她吃了挂落儿,心中暗爽,嘴角抑制不住地扬了起来。
穆皇后惯会打圆场,做和事老,忙劝抚道:“太后娘娘息怒,七公主也是一片孝心,想尽快查出真相,免得背后还有什么居心叵测之人卷土重来,再惊吓到您老人家。”
劝过梁太后,又将目光转向凤玥,“七公主,追查刺客的事自有皇上做主,我们这些妇道人家还是不要掺和的好。
就像太后娘娘说的,我们皇家人难得聚在一起吃顿饭,那些惹人不快的事还是不要提了。
快给太后娘娘赔个不是,咱们高高兴兴地听戏。”
若放在往日,穆皇后都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凤玥少不了要顺水推舟,服个软儿。可此时此刻,她已经打定主意要追究到底,又怎会轻易松口?
于是朝屏风那边深深一福,又朝梁太后和穆皇后各自福了一福,“父皇,太后娘娘,皇后娘娘,并非玥儿不懂事,有意要搅扰大家的兴致,更没有左右父皇决断的意思。
实在是因为这件事牵扯到与玥儿有关的一桩陈年旧案,若不能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弄清楚了,再想查证就没日子了。
只是叫人验一验那刺客端来的东西,不会耽搁多少工夫的。
还请父皇恩准!”
凤帝饶有兴致地扬起眉毛,“你所说的是哪一桩陈年旧案?说来听听。”
——R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