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7章 大明好债主
“明白,儿臣明白!儿臣明白......弟弟们征伐四方的花费,儿臣会让盐业银行借给他们的!”
朱慈烺一脸的豪爽,不过说出来的话,却让一群伸长了脖子的小兄弟们有点失望。
怎么又是借呢?你这个大明最富就忍心向弟弟们放阎王债?而且我们都那么穷,借了银子什么时候能还上?
看着弟弟们幽怨的眼神,朱慈烺只是淡淡一笑,对朱由检道:“父皇,儿臣以为老祖宗之所以提出‘不征之国’,除了对建文帝的武略没有信心,就是对征伐扩张所需的钱粮花费心中没底......老祖宗经营大明这个国家也不容易,当时一年也不过3000多万石的岁入。刨去各种各样的开销,一年能余多少?
靠这些盈余,又能支撑几场大征?所以太祖皇帝即便想要征讨周边的小国,也必须用几年时间积累钱粮,才能攒够军费。而这一个子儿一个子儿省出来的银钱,花用起来当然是万般不舍了。因此成庙宾天之后,朝中的臣子们都不愿意继续往安南花钱,也是可以理解的。”
朱棣死后明朝的收缩政策,从安南撤军和停止下西洋,明面上看好像是文官朝廷缺乏进取精神,但是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是朝廷的财政难以支撑。明朝的财政基本没有融资的能力,所以国库里面的银子搬空了,替天子管家的文官也只能两手一摊——没钱!
而在没钱的时候如果不进行收缩,那么亏空就会向底层传递——为朝廷的亏空埋单的必然是处于底层的人物,比如边军、驿卒之流......后果是什么,就不用多说了!
朱慈烺瞄了一眼某个只管借钱不管还钱的明君,接着说道:“但如今咱大明有了盐业银行,还有了许多商办的银行、钱庄、票号,还有了银行、钱庄、票号之间互通有无的钱业行会。所以能将天下的金钱流通起来,能让朝廷和诸王在需要花钱的时候马上就能借到钱。
所以朝廷不必再一个子儿一个子儿省钱了,甚至不需要为诸王的征伐出钱,直接让诸王向银行借钱就行了......而且利息还不算太高,年息不超过十分。如果宣德年间的朝廷可以借到足够的钱粮,安南之役自然就能打下去了!”
“也许是能打下去,可是欠下的巨债又怎么还清呢?”
问话的是朱由检的第四子,封了泗王的朱慈照,他是朱由检的宠妃田贵妃的儿子。田贵妃是汉人,当然没有万户斡尔朵,不过她非常得宠,所以从崇祯那里得了许多赏赐。其中的大半又补贴给了两个受封了“万户王”的儿子......不过她的那点钱财对万户王庄的各种开销和亏空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所以朱慈照的手头并不宽裕。
朱慈烺看了眼“穷弟弟”,心说:又是个借钱要还的老实孩子啊,怪不得那么穷......看看你爹崇祯,就是个借钱不还理直气壮的老赖!
当然了,借钱不还也是一门学问。关键是向谁借!明朝过去没有像样金融体系,所以朝廷没钱的时候就只能拖欠军饷——也就是向李自成这号穷凶极恶之徒借钱,而且还不上!这不得天下大乱?
历史上崇祯之死,其实是因为欠钱还不上,让债主给逼死的!
而现在朱慈烺把金融系统拉起来了,朝廷所借的钱归根结底是来自盐商、海商等等的超级有钱人。而且也不是朝廷直接问他们借钱,而是通过朱慈烺手中的银行体系把他们的钱放大了不知多少倍,再拿出其中的一部分借给朝廷的。
这个钱......根本不用还本,只要每年付息就行了。就是还本也是借新还旧,等于不还。
而更夸张的是,朝廷明明不会还本,却还能被所有人当成有债必偿的诚信债务人,所以可以拿到最优惠的利率。在这种借钱打仗不用还的体系下,发动和维持战争的成本其实是很低的。
而且大明朝廷也可以不背这个债,直接推给下面的藩国就行了。只要入侵的目标足够富庶就行了——打蒙古草原当然得“坏账”了,但是朱慈烜哥几个如能把河中之地拿下了,那么几千万的债他们就背得起了。
不是河中有钱,而是河中隔壁的印度有钱,每年去收点利息不是问题。
债可以往下推,而军事行动产生的需求,却只能在大明境内消化......主要是在江苏、湖北、浙江、广东、福建这五个省内消化。
而这种军工订单,在什么时候可都是好买卖啊!五省的奸商还不赚翻了?和奸商有勾结的文官能反对这种好事儿?
金融这玩意可够神奇吧?宣德帝当年要有这个,下面一帮文官都得变成兵国主义分子。
“当然是谁当安南国王,谁来还债了!”朱慈烺耐心地解释道,“老四,你觉得欠个几百万债换一个安南王来当算亏本?”
“可是这个安南国国小民贫,怎么还得上几百万?”崇祯大概许了朱慈照当安南国王了,所以这会儿一听说要欠几百万,顿时就有点着急了。
几百万啊!
朱慈照和朱慈炯一样,都是“穷养”的孩子,在少年侍卫团和侍卫团学习的时候,一个月才10两银子的零花......
“不用还几百万的,”朱慈烺笑道,“以500万计,付8分年息,一年不过40万利息。只要能付出一年40万息,500万的债就能一直背下去了。以安南膏腴之国,年入两三百万有什么问题?怎么会背不起500万的债?
如果老四觉得这40万的年息实在还不上,只需要拿出200万亩永久免税的良田把债抵了就行。安南沃野千里,200万亩才占多少?这样安南朝廷将来只需要承担200万亩良田交割之前产生的利息就行了......最多也就是几十万两。”
“这就好,这下我就放心了!”朱慈照笑了起来,土地反正是抢来的,分一点给债主也没什么,几十万两银子的利息,总归是能还上的。
朱由检看着这傻儿子,心里也是一声叹息啊!
安南的良田......那可是两熟三熟的水田啊!在免税的情况下,包给商屯,一年怎么都能有六七十万收入吧?你这么“做买卖”,你家左梦梅知道吗?
朱由检叹了口气,对朱慈烺道:“老大,那老四去安南的军费开支......就由你帮着筹集了!”
“包在儿臣身上!”朱慈烺笑着道,“儿臣可以做主,先给老四500万额度,不够咱在加!打仗的事儿,是不怕多花钱的,只要能赢......占下来的地盘也有利可图就行。”
“那是自然的!”崇祯还算满意——这逆子虽然是逆的,但是问他要多少钱都是一句话!这表现比上辈子还是有进步的。
其实崇祯不知道,这500万的债根本不是盐业银行拿出来的......朱慈烺拿到朱慈照签字画押的借款合同、土地证和官商牌照(就是御用商人)后,就能去上海替兄弟找钱了。
自然会有想拿安南土地和给安南王国当官商的奸商拿钱出来做委托贷款——他们的钱是无息的,只需要盐业银行出具一个“战败情况下承担还款义务”的担保函就行了。而在安南之战结束前所产生的几十万两银子的利息......当然就是盐业银行的利润了和朱慈烺的辛苦费了!
朱慈烺一脸的豪爽,不过说出来的话,却让一群伸长了脖子的小兄弟们有点失望。
怎么又是借呢?你这个大明最富就忍心向弟弟们放阎王债?而且我们都那么穷,借了银子什么时候能还上?
看着弟弟们幽怨的眼神,朱慈烺只是淡淡一笑,对朱由检道:“父皇,儿臣以为老祖宗之所以提出‘不征之国’,除了对建文帝的武略没有信心,就是对征伐扩张所需的钱粮花费心中没底......老祖宗经营大明这个国家也不容易,当时一年也不过3000多万石的岁入。刨去各种各样的开销,一年能余多少?
靠这些盈余,又能支撑几场大征?所以太祖皇帝即便想要征讨周边的小国,也必须用几年时间积累钱粮,才能攒够军费。而这一个子儿一个子儿省出来的银钱,花用起来当然是万般不舍了。因此成庙宾天之后,朝中的臣子们都不愿意继续往安南花钱,也是可以理解的。”
朱棣死后明朝的收缩政策,从安南撤军和停止下西洋,明面上看好像是文官朝廷缺乏进取精神,但是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是朝廷的财政难以支撑。明朝的财政基本没有融资的能力,所以国库里面的银子搬空了,替天子管家的文官也只能两手一摊——没钱!
而在没钱的时候如果不进行收缩,那么亏空就会向底层传递——为朝廷的亏空埋单的必然是处于底层的人物,比如边军、驿卒之流......后果是什么,就不用多说了!
朱慈烺瞄了一眼某个只管借钱不管还钱的明君,接着说道:“但如今咱大明有了盐业银行,还有了许多商办的银行、钱庄、票号,还有了银行、钱庄、票号之间互通有无的钱业行会。所以能将天下的金钱流通起来,能让朝廷和诸王在需要花钱的时候马上就能借到钱。
所以朝廷不必再一个子儿一个子儿省钱了,甚至不需要为诸王的征伐出钱,直接让诸王向银行借钱就行了......而且利息还不算太高,年息不超过十分。如果宣德年间的朝廷可以借到足够的钱粮,安南之役自然就能打下去了!”
“也许是能打下去,可是欠下的巨债又怎么还清呢?”
问话的是朱由检的第四子,封了泗王的朱慈照,他是朱由检的宠妃田贵妃的儿子。田贵妃是汉人,当然没有万户斡尔朵,不过她非常得宠,所以从崇祯那里得了许多赏赐。其中的大半又补贴给了两个受封了“万户王”的儿子......不过她的那点钱财对万户王庄的各种开销和亏空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所以朱慈照的手头并不宽裕。
朱慈烺看了眼“穷弟弟”,心说:又是个借钱要还的老实孩子啊,怪不得那么穷......看看你爹崇祯,就是个借钱不还理直气壮的老赖!
当然了,借钱不还也是一门学问。关键是向谁借!明朝过去没有像样金融体系,所以朝廷没钱的时候就只能拖欠军饷——也就是向李自成这号穷凶极恶之徒借钱,而且还不上!这不得天下大乱?
历史上崇祯之死,其实是因为欠钱还不上,让债主给逼死的!
而现在朱慈烺把金融系统拉起来了,朝廷所借的钱归根结底是来自盐商、海商等等的超级有钱人。而且也不是朝廷直接问他们借钱,而是通过朱慈烺手中的银行体系把他们的钱放大了不知多少倍,再拿出其中的一部分借给朝廷的。
这个钱......根本不用还本,只要每年付息就行了。就是还本也是借新还旧,等于不还。
而更夸张的是,朝廷明明不会还本,却还能被所有人当成有债必偿的诚信债务人,所以可以拿到最优惠的利率。在这种借钱打仗不用还的体系下,发动和维持战争的成本其实是很低的。
而且大明朝廷也可以不背这个债,直接推给下面的藩国就行了。只要入侵的目标足够富庶就行了——打蒙古草原当然得“坏账”了,但是朱慈烜哥几个如能把河中之地拿下了,那么几千万的债他们就背得起了。
不是河中有钱,而是河中隔壁的印度有钱,每年去收点利息不是问题。
债可以往下推,而军事行动产生的需求,却只能在大明境内消化......主要是在江苏、湖北、浙江、广东、福建这五个省内消化。
而这种军工订单,在什么时候可都是好买卖啊!五省的奸商还不赚翻了?和奸商有勾结的文官能反对这种好事儿?
金融这玩意可够神奇吧?宣德帝当年要有这个,下面一帮文官都得变成兵国主义分子。
“当然是谁当安南国王,谁来还债了!”朱慈烺耐心地解释道,“老四,你觉得欠个几百万债换一个安南王来当算亏本?”
“可是这个安南国国小民贫,怎么还得上几百万?”崇祯大概许了朱慈照当安南国王了,所以这会儿一听说要欠几百万,顿时就有点着急了。
几百万啊!
朱慈照和朱慈炯一样,都是“穷养”的孩子,在少年侍卫团和侍卫团学习的时候,一个月才10两银子的零花......
“不用还几百万的,”朱慈烺笑道,“以500万计,付8分年息,一年不过40万利息。只要能付出一年40万息,500万的债就能一直背下去了。以安南膏腴之国,年入两三百万有什么问题?怎么会背不起500万的债?
如果老四觉得这40万的年息实在还不上,只需要拿出200万亩永久免税的良田把债抵了就行。安南沃野千里,200万亩才占多少?这样安南朝廷将来只需要承担200万亩良田交割之前产生的利息就行了......最多也就是几十万两。”
“这就好,这下我就放心了!”朱慈照笑了起来,土地反正是抢来的,分一点给债主也没什么,几十万两银子的利息,总归是能还上的。
朱由检看着这傻儿子,心里也是一声叹息啊!
安南的良田......那可是两熟三熟的水田啊!在免税的情况下,包给商屯,一年怎么都能有六七十万收入吧?你这么“做买卖”,你家左梦梅知道吗?
朱由检叹了口气,对朱慈烺道:“老大,那老四去安南的军费开支......就由你帮着筹集了!”
“包在儿臣身上!”朱慈烺笑着道,“儿臣可以做主,先给老四500万额度,不够咱在加!打仗的事儿,是不怕多花钱的,只要能赢......占下来的地盘也有利可图就行。”
“那是自然的!”崇祯还算满意——这逆子虽然是逆的,但是问他要多少钱都是一句话!这表现比上辈子还是有进步的。
其实崇祯不知道,这500万的债根本不是盐业银行拿出来的......朱慈烺拿到朱慈照签字画押的借款合同、土地证和官商牌照(就是御用商人)后,就能去上海替兄弟找钱了。
自然会有想拿安南土地和给安南王国当官商的奸商拿钱出来做委托贷款——他们的钱是无息的,只需要盐业银行出具一个“战败情况下承担还款义务”的担保函就行了。而在安南之战结束前所产生的几十万两银子的利息......当然就是盐业银行的利润了和朱慈烺的辛苦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