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郑老太被他说的没了话,老头子看来是真的恼她了,已经许多年没说过重话的他,今天是一点面子都不给她留了。
郑老头在大路上拦了人家的牛车,来回也就两刻钟。
大夫来给朱氏诊治后,说她是惊惧过度,开了几副退烧和押金的药。因是过年,出诊费用翻倍,加上药钱,就用了一两银子。惹得郑老太心疼不已。
那大夫也算是厚道,看家里没有青壮年在,便没有再让郑老头跑一趟,而是说让医官里的药童一会儿送药过来。
送走大夫后,郑老头不禁问起来:“老二怎么还没回来?他媳妇都病成这样了。”
郑老太方才开始就一直守着朱氏,倒是没想这个。此时便道,“怕是还没找到罢。”
没多会儿,送药的药童就来了家里。
郑老头拿了药,道过谢,让郑老太去煎药。
他准备回屋的时候,隐隐听到了哭声,循着声音一路找过去,竟然是从郑荣的屋里发出来的。
郑老头进屋一看,郑荣正在炕上哇哇大哭,郑纤也在一旁抹泪。
郑老头一时也来了气,斥责道:“你们母亲还没怎么样呢,你们这是哭什么?!”
郑纤用帕子抹着眼泪道:“爷爷,阿荣不肯去镇上找爹爹。”
阿荣也大哭着说:“爷爷,我脸上疼,我不想出门,你让姐姐去!”
郑老头这才知道,这对姐弟竟然在母亲病重的情况下,一个都不愿意出门,还互相推诿责任,小的哭,大的也跟着哭,竟就僵持了这么久。
郑老头大喝一声:“好了,别哭了!”
郑纤和郑荣都被吓得一缩身子,忍住了哭。
郑老头挥手道:“都去看看你们的娘,我去找你们的爹。”
郑纤姐弟应声而去。
郑老头没办法,只能拖着一双酸疼的腿又跑了陈家一趟,问清了哪家饭馆,找了过去。
郑全跟陈二几个发小正喝酒喝得兴起,忽然看到郑老头,一时还十分奇怪,他爹腿脚不好,一年到头也不出门,怎么好好的突然跑到镇上来了?
郑老头言简意赅道:“你媳妇病了,快回去看看罢。”
郑全想问问他爹朱氏病的要不要紧,若是不要紧,他想晚些回去,他跟陈二的发财大计还没商量完呢。不过看他爹脸色铁青,又大老远特地来喊他,他就不好问出口了,跟陈二等人告辞一声,就跟了她爹回去。
*
病来如山倒,朱氏这病生的古怪,一副药灌下去,热并没有退。
郑全问他爹娘,“我出门前他还好好的,这是怎么了?”
郑老太焦急道:“谁知道呢,你爹早上一直在跟你大哥在屋里说话,我准备午饭。你媳妇说去照顾阿荣,我就让她去了。到午饭的时候,我来喊她,她说不想吃饭,就想睡会儿。后来还是纤丫头来给她送饭,才发现她烧起来了。大夫说是惊惧过度,我也是不明白,在自个儿家里哪里来的惊,又哪里来的惧。”
郑荣嘟着嘴说:“娘才没有来照顾我,只是来看了我一眼就出去了。”
众人都是想不明白,郑全纳罕道:“真是奇了怪了,难不成她偷偷去了哪里?受了惊吓?”
众人也都猜不出个所以然来。
下午晌,郑仁又来了一趟。听说朱氏正生起了病,便把之前发生的事同他们说了。
郑全听了,不满地嘟囔道:“姓薛的猎户,堂堂一个大男人,怎么还会为难一个妇道人家。”
郑老头一听,立刻斥责道:“她一个做二婶的,大庭广众之下编排侄女的闲话,这教人听了怎么想?别说薛猎户没伤着她,就是那一拳打到她身上了,那也是她活该!”
郑仁亦正色道,“二弟,往日那些事,我都可以不计较。只阿绣婚事这一遭,还轮不到她指手画脚!我今天就把搁在这儿,再有下次,我们家就没有你们这门亲戚!”
郑全忙赔笑道:“大哥,保证不会有下次!等她这回病好了,我肯定好好教训她一番!”
“你也别埋怨人家薛猎户,人家是为了我们家阿绣出的头。当然,若是你想寻衅滋事,”郑仁目光深沉地看了他一眼,“你可以试试。”
郑全忙道不敢。
郑仁也没多耽搁就回了家,把朱氏生病的事告知了郑绣。
郑绣闻言不由嗤笑道:“往日里看二婶在家里上蹿下跳,还真当她胆子是多大,如今倒让人一拳头给吓病了。”
郑仁不由摇头,“你爷爷奶奶都是宽厚的好性儿,你二叔想来懒得管她,倒一日一日助长了她的气焰。今儿这一遭,总算可以教她长长记性!”
*
朱氏这一病,就一直病到正月十五才见好。
那时郑家的大门都重新装好了。薛直别的不说,竟还有木工的本事。量了尺寸后,没两天就做了一块新的门板。虽然跟原有的另一边颜色有些出入,但郑绣他们也快搬走了,也就没再麻烦他上漆调色。
元宵节那天,郑家一大家子团聚在一起吃夕食。郑绣做了枸杞酒酿圆子。软糯的园子配上香香的甜汤,教人胃口大开。
只是朱氏病了多日,还不太能下床,也吃不了这样不好克化的东西,没了口福。
郑绣也给薛家父子送了一些去,用一个小砂锅装着,装在篮子里。怕郑誉人小拿不动,她亲自给走了一趟。
薛家是一点过年过节的气氛都没有,家里虽然打扫的还算干净,可除了门口贴了一副对联,再也没有其他了。
郑绣来的时候,他们的饭食刚上桌,主食是镇上买的白馒头,菜就是蒸腊和蒸腊肠,还有一大盆白菜汤。
薛直看到郑绣,不免吃惊,本以为前几天朱氏闹了那么一出,郑绣作为一个未出阁的姑娘,总是要避忌一些的,没想到竟然还亲自送了东西来。
郑绣把篮子放在桌上,笑道:“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是我自己做的,送一点来让阿劭尝尝鲜。”
她准备的一砂锅足够两个人吃了,却只说是给薛劭这孩子准备的,显然就是不想让薛直觉得不好意思。
她亲自送了来,薛直自然不好推辞。
郑绣也没有多留,说家里还在等自己开饭便回去了。
薛劭把她送到门口,小跑着回了堂屋,迫不及待地揭开砂锅。
一掀锅盖,那香甜的味道便涌了出来,馋的得他直流口水。
薛直道:“好了,先吃饭吧,吃完饭才许喝。”
薛劭点点头,依依不舍地把锅盖盖了过去,然后开始吃饭,三下五除二就着菜吃完了一个馒头,然后眼巴巴地看着他爹。
薛直被他看的没办法,只得说:“喝吧喝吧。”
薛劭一个人就喝了小半锅,实在喝不下了才放了碗,去院子里消食。
他吃的那么香,薛直也忍不住尝了一口——
甜汤香醇,园子软糯。确实可口。
而且甜汤里微微入了一些米酒,添了香气,也使之不会过于甜腻。连他这样不嗜甜的人都吃着挺好。难怪他家小子八辈子没吃过似的。
薛劭在院子里绕了一圈,一回堂屋就看到他爹捧着甜汤在喝,他一脸见了鬼的样子问:“爹,你不是不吃甜食的吗?”
薛直轻咳一声,略有些尴尬,“咳,爹就是帮你尝尝。”
☆、第26章 乔迁新居
第二十六章
正月十六,郑仁回了书院,也托中人帮着相看起房子来。他名声在外,一说要租赁屋子,家里但凡有读书人的,都上赶着帮忙。还有那等不要钱就愿意把房子给他住的,就希望他时不时能提点自家子侄子几句的人家。
郑仁不愿意欠人家的人情,只吩咐中人不要压价,万不可让房主吃亏。
前后不过五天,中人就选了几处房子给他选。恰逢郑仁休沐,就带着郑绣姐弟去镇上看了房子。
前后看了三四处,郑绣对其中一个两进的大房子十分满意,地方宽敞不说,离青竹书院也近,她爹中午晌还能回来用饭,休息片刻。且这房子还都是新修的青砖大瓦房,院子里有水井,还有一棵十分粗壮的枣树和一片葡萄架。虽然冬日里看不出什么好处来,但在其他季节,一定别有一番景色。
不过这样好的房子,又在这样好的地段,肯定不便宜。郑绣一时也有些犹豫,郑仁却没有她那样多的顾虑,只让中人寻了房主来。
房主说一个月只要半两银子,还不用年付,郑仁怎么方便怎么给便是。他家儿子就在青竹书院读书,本来置办这院子是为了儿子住的,后来他儿子嫌这里临近大街,太过喧闹不适合读书,家里又买得了一个更好的,这房子便闲置了。他家不差钱,这房子里的家具还都是新打的,本是不对外出租的,听说是郑仁要租,才巴巴地放了租。
郑仁哪里肯,自然是要加价给她,房主说什么都不肯要,最后商量来商量去,以月租一两成交。
一两银子对村户人家也不是小数目了,郑绣却知道自己家这绝对是捡了大便宜了!
房子里的家具郑仁就不好意思白用人家的了,有另外付了八十两银子,算是全部买下来了。当然,这也是友情价。人家本来是准备给儿子用的,自然都是挑的好料子,请了有手艺的师傅打的。
不过房主显然是最高兴的,郑仁这举人住在自家院子里,不说旁的,自家儿子学问上有什么不懂,一个月来两问个三次,郑仁肯定是要教的。近水楼台,跟银钱相比,自然是儿子的前程最重要。
郑仁给中人的报酬也丰厚,三方人都很很高兴。
选好了屋子,搬家就提上了日程。
这时候搬家不比现代打包了家具喊搬家公司方便得很,家里的东西都要郑绣收拾,而且还要挑选黄道吉日,到了新家还要放鞭炮,请客吃饭等规矩。
光是收拾家私这一样,就把郑绣忙得恨不能再弄出个分丨身来。镇上房子的家具虽都是齐全的,但家里许多用的趁手的东西也不能就这么扔了,况且油盐酱醋,粳米白面这些,家里都囤了不少,也得一并搬过去。
郑仁有心帮忙,不过一来书院年后刚开课,很是繁忙,二来他虽然在读书上天赋异禀,但其他事情上都不是很精通,肩不能抗,手不能提,打个包裹都打不严,简直是像帮倒忙。
好在薛直还是很得用的,听说郑绣要先把一些生活用品和衣物搬到镇上去,雇了牛车到郑家,帮着搬搬抬抬,没多会儿就装满了一牛车。
郑绣不好跟他坐牛车过去,就让郑誉去带路,把钥匙给了薛直,让他们把东西运了过去。
正月二十五,宜嫁娶,动土,迁家。
郑家一家子雇了两辆牛车,一辆坐人,一辆搬东西,就这么搬到了镇上。
朱氏的病还没有好利索,郑老太放心不下郑荣,就没有跟着他们一道过去,而是跟郑老头决定留到出了正月再搬过去。
郑仁为人低调,搬家的事并没有到处宣扬,但就是这样,搬家的那天还是来了好多乡亲帮忙,不过郑绣都收拾妥当,又麻烦薛直送过一趟东西,倒也没有什么需要外人帮忙的了。
去镇上的那天中午,家里请客吃饭。
郑仁就请了书院里几个同僚来家里吃饭,不过也有不少学生听说了,上门来送了礼贺郑仁乔迁之喜。送的东西都不贵重,大多是一些吃食和生活用品,但贵在心意难得。郑仁要留他们吃饭,他们却都推辞了。
郑绣忙了一上午,到了新居也要先把几间屋子的浮尘清扫了,午间也没有什么力气,就炒了两个菜,热了灶头,其他的都是她爹去酒楼置办的。
薛直也在邀请之列,郑绣听说她爹把薛直也安排在一桌子读书人里头吃饭,本还有些担心薛直不习惯。没成想,他们没多会儿就混熟了,她在灶房都听到他们的说笑声。
那些先生也都带了自家家眷来的,但或许是考虑到郑仁家没有当家夫人,怕带了孩子过来,郑绣一个小姑娘不很方便,便只是带了夫人来。郑绣便同她们在屋里另外支了桌子一起用饭。郑誉和薛劭两个男孩子被大人带到了前头,开席前郑绣千叮咛万嘱咐,交代他们一定不许顽皮。
郑绣和其他先生的夫人们本都是不很相熟的,但那几位夫人都十分亲厚,拉着她的手十分亲热,问她在家里平时都做些什么,可有读书。一番话聊下来,也熟了起来。
郑绣家里的饭菜一看就知道是外面买的,这些夫人也没有挑剔什么,反而可这劲儿把郑绣炒的两道家常菜夸了又夸,恨不能夸出一朵儿花来。还说改天要把自家女儿带来,跟她学习学习。
郑绣穿过来的这几年,大多时候都是在家里照看弟弟,做些家务,或者偶尔练练字,鲜少和他人交往。没想到一搬家,家里反而热闹了起来。
一顿饭吃到下午,前头散了席,后头的夫人们也就都跟着他们男人回去了。郑誉舍不得薛劭,加上薛直也是喝多了酒,郑仁便留他们住下了。反正家里空着的屋子很多,随便收拾一间就能住下。
郑绣手脚利落地把桌子都收拾了,把要洗的碗筷先都摞到一起,准备放到晚上一起洗了,而后总算能歇上一歇了。
郑仁也心疼她,道:“我想着,给家里请个人来帮忙吧。往后你爷爷奶奶也要一同住,家里上下都要你来操持,怕是会累坏。你要是想,爹也能买两个丫鬟进来。”
郑老头在大路上拦了人家的牛车,来回也就两刻钟。
大夫来给朱氏诊治后,说她是惊惧过度,开了几副退烧和押金的药。因是过年,出诊费用翻倍,加上药钱,就用了一两银子。惹得郑老太心疼不已。
那大夫也算是厚道,看家里没有青壮年在,便没有再让郑老头跑一趟,而是说让医官里的药童一会儿送药过来。
送走大夫后,郑老头不禁问起来:“老二怎么还没回来?他媳妇都病成这样了。”
郑老太方才开始就一直守着朱氏,倒是没想这个。此时便道,“怕是还没找到罢。”
没多会儿,送药的药童就来了家里。
郑老头拿了药,道过谢,让郑老太去煎药。
他准备回屋的时候,隐隐听到了哭声,循着声音一路找过去,竟然是从郑荣的屋里发出来的。
郑老头进屋一看,郑荣正在炕上哇哇大哭,郑纤也在一旁抹泪。
郑老头一时也来了气,斥责道:“你们母亲还没怎么样呢,你们这是哭什么?!”
郑纤用帕子抹着眼泪道:“爷爷,阿荣不肯去镇上找爹爹。”
阿荣也大哭着说:“爷爷,我脸上疼,我不想出门,你让姐姐去!”
郑老头这才知道,这对姐弟竟然在母亲病重的情况下,一个都不愿意出门,还互相推诿责任,小的哭,大的也跟着哭,竟就僵持了这么久。
郑老头大喝一声:“好了,别哭了!”
郑纤和郑荣都被吓得一缩身子,忍住了哭。
郑老头挥手道:“都去看看你们的娘,我去找你们的爹。”
郑纤姐弟应声而去。
郑老头没办法,只能拖着一双酸疼的腿又跑了陈家一趟,问清了哪家饭馆,找了过去。
郑全跟陈二几个发小正喝酒喝得兴起,忽然看到郑老头,一时还十分奇怪,他爹腿脚不好,一年到头也不出门,怎么好好的突然跑到镇上来了?
郑老头言简意赅道:“你媳妇病了,快回去看看罢。”
郑全想问问他爹朱氏病的要不要紧,若是不要紧,他想晚些回去,他跟陈二的发财大计还没商量完呢。不过看他爹脸色铁青,又大老远特地来喊他,他就不好问出口了,跟陈二等人告辞一声,就跟了她爹回去。
*
病来如山倒,朱氏这病生的古怪,一副药灌下去,热并没有退。
郑全问他爹娘,“我出门前他还好好的,这是怎么了?”
郑老太焦急道:“谁知道呢,你爹早上一直在跟你大哥在屋里说话,我准备午饭。你媳妇说去照顾阿荣,我就让她去了。到午饭的时候,我来喊她,她说不想吃饭,就想睡会儿。后来还是纤丫头来给她送饭,才发现她烧起来了。大夫说是惊惧过度,我也是不明白,在自个儿家里哪里来的惊,又哪里来的惧。”
郑荣嘟着嘴说:“娘才没有来照顾我,只是来看了我一眼就出去了。”
众人都是想不明白,郑全纳罕道:“真是奇了怪了,难不成她偷偷去了哪里?受了惊吓?”
众人也都猜不出个所以然来。
下午晌,郑仁又来了一趟。听说朱氏正生起了病,便把之前发生的事同他们说了。
郑全听了,不满地嘟囔道:“姓薛的猎户,堂堂一个大男人,怎么还会为难一个妇道人家。”
郑老头一听,立刻斥责道:“她一个做二婶的,大庭广众之下编排侄女的闲话,这教人听了怎么想?别说薛猎户没伤着她,就是那一拳打到她身上了,那也是她活该!”
郑仁亦正色道,“二弟,往日那些事,我都可以不计较。只阿绣婚事这一遭,还轮不到她指手画脚!我今天就把搁在这儿,再有下次,我们家就没有你们这门亲戚!”
郑全忙赔笑道:“大哥,保证不会有下次!等她这回病好了,我肯定好好教训她一番!”
“你也别埋怨人家薛猎户,人家是为了我们家阿绣出的头。当然,若是你想寻衅滋事,”郑仁目光深沉地看了他一眼,“你可以试试。”
郑全忙道不敢。
郑仁也没多耽搁就回了家,把朱氏生病的事告知了郑绣。
郑绣闻言不由嗤笑道:“往日里看二婶在家里上蹿下跳,还真当她胆子是多大,如今倒让人一拳头给吓病了。”
郑仁不由摇头,“你爷爷奶奶都是宽厚的好性儿,你二叔想来懒得管她,倒一日一日助长了她的气焰。今儿这一遭,总算可以教她长长记性!”
*
朱氏这一病,就一直病到正月十五才见好。
那时郑家的大门都重新装好了。薛直别的不说,竟还有木工的本事。量了尺寸后,没两天就做了一块新的门板。虽然跟原有的另一边颜色有些出入,但郑绣他们也快搬走了,也就没再麻烦他上漆调色。
元宵节那天,郑家一大家子团聚在一起吃夕食。郑绣做了枸杞酒酿圆子。软糯的园子配上香香的甜汤,教人胃口大开。
只是朱氏病了多日,还不太能下床,也吃不了这样不好克化的东西,没了口福。
郑绣也给薛家父子送了一些去,用一个小砂锅装着,装在篮子里。怕郑誉人小拿不动,她亲自给走了一趟。
薛家是一点过年过节的气氛都没有,家里虽然打扫的还算干净,可除了门口贴了一副对联,再也没有其他了。
郑绣来的时候,他们的饭食刚上桌,主食是镇上买的白馒头,菜就是蒸腊和蒸腊肠,还有一大盆白菜汤。
薛直看到郑绣,不免吃惊,本以为前几天朱氏闹了那么一出,郑绣作为一个未出阁的姑娘,总是要避忌一些的,没想到竟然还亲自送了东西来。
郑绣把篮子放在桌上,笑道:“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是我自己做的,送一点来让阿劭尝尝鲜。”
她准备的一砂锅足够两个人吃了,却只说是给薛劭这孩子准备的,显然就是不想让薛直觉得不好意思。
她亲自送了来,薛直自然不好推辞。
郑绣也没有多留,说家里还在等自己开饭便回去了。
薛劭把她送到门口,小跑着回了堂屋,迫不及待地揭开砂锅。
一掀锅盖,那香甜的味道便涌了出来,馋的得他直流口水。
薛直道:“好了,先吃饭吧,吃完饭才许喝。”
薛劭点点头,依依不舍地把锅盖盖了过去,然后开始吃饭,三下五除二就着菜吃完了一个馒头,然后眼巴巴地看着他爹。
薛直被他看的没办法,只得说:“喝吧喝吧。”
薛劭一个人就喝了小半锅,实在喝不下了才放了碗,去院子里消食。
他吃的那么香,薛直也忍不住尝了一口——
甜汤香醇,园子软糯。确实可口。
而且甜汤里微微入了一些米酒,添了香气,也使之不会过于甜腻。连他这样不嗜甜的人都吃着挺好。难怪他家小子八辈子没吃过似的。
薛劭在院子里绕了一圈,一回堂屋就看到他爹捧着甜汤在喝,他一脸见了鬼的样子问:“爹,你不是不吃甜食的吗?”
薛直轻咳一声,略有些尴尬,“咳,爹就是帮你尝尝。”
☆、第26章 乔迁新居
第二十六章
正月十六,郑仁回了书院,也托中人帮着相看起房子来。他名声在外,一说要租赁屋子,家里但凡有读书人的,都上赶着帮忙。还有那等不要钱就愿意把房子给他住的,就希望他时不时能提点自家子侄子几句的人家。
郑仁不愿意欠人家的人情,只吩咐中人不要压价,万不可让房主吃亏。
前后不过五天,中人就选了几处房子给他选。恰逢郑仁休沐,就带着郑绣姐弟去镇上看了房子。
前后看了三四处,郑绣对其中一个两进的大房子十分满意,地方宽敞不说,离青竹书院也近,她爹中午晌还能回来用饭,休息片刻。且这房子还都是新修的青砖大瓦房,院子里有水井,还有一棵十分粗壮的枣树和一片葡萄架。虽然冬日里看不出什么好处来,但在其他季节,一定别有一番景色。
不过这样好的房子,又在这样好的地段,肯定不便宜。郑绣一时也有些犹豫,郑仁却没有她那样多的顾虑,只让中人寻了房主来。
房主说一个月只要半两银子,还不用年付,郑仁怎么方便怎么给便是。他家儿子就在青竹书院读书,本来置办这院子是为了儿子住的,后来他儿子嫌这里临近大街,太过喧闹不适合读书,家里又买得了一个更好的,这房子便闲置了。他家不差钱,这房子里的家具还都是新打的,本是不对外出租的,听说是郑仁要租,才巴巴地放了租。
郑仁哪里肯,自然是要加价给她,房主说什么都不肯要,最后商量来商量去,以月租一两成交。
一两银子对村户人家也不是小数目了,郑绣却知道自己家这绝对是捡了大便宜了!
房子里的家具郑仁就不好意思白用人家的了,有另外付了八十两银子,算是全部买下来了。当然,这也是友情价。人家本来是准备给儿子用的,自然都是挑的好料子,请了有手艺的师傅打的。
不过房主显然是最高兴的,郑仁这举人住在自家院子里,不说旁的,自家儿子学问上有什么不懂,一个月来两问个三次,郑仁肯定是要教的。近水楼台,跟银钱相比,自然是儿子的前程最重要。
郑仁给中人的报酬也丰厚,三方人都很很高兴。
选好了屋子,搬家就提上了日程。
这时候搬家不比现代打包了家具喊搬家公司方便得很,家里的东西都要郑绣收拾,而且还要挑选黄道吉日,到了新家还要放鞭炮,请客吃饭等规矩。
光是收拾家私这一样,就把郑绣忙得恨不能再弄出个分丨身来。镇上房子的家具虽都是齐全的,但家里许多用的趁手的东西也不能就这么扔了,况且油盐酱醋,粳米白面这些,家里都囤了不少,也得一并搬过去。
郑仁有心帮忙,不过一来书院年后刚开课,很是繁忙,二来他虽然在读书上天赋异禀,但其他事情上都不是很精通,肩不能抗,手不能提,打个包裹都打不严,简直是像帮倒忙。
好在薛直还是很得用的,听说郑绣要先把一些生活用品和衣物搬到镇上去,雇了牛车到郑家,帮着搬搬抬抬,没多会儿就装满了一牛车。
郑绣不好跟他坐牛车过去,就让郑誉去带路,把钥匙给了薛直,让他们把东西运了过去。
正月二十五,宜嫁娶,动土,迁家。
郑家一家子雇了两辆牛车,一辆坐人,一辆搬东西,就这么搬到了镇上。
朱氏的病还没有好利索,郑老太放心不下郑荣,就没有跟着他们一道过去,而是跟郑老头决定留到出了正月再搬过去。
郑仁为人低调,搬家的事并没有到处宣扬,但就是这样,搬家的那天还是来了好多乡亲帮忙,不过郑绣都收拾妥当,又麻烦薛直送过一趟东西,倒也没有什么需要外人帮忙的了。
去镇上的那天中午,家里请客吃饭。
郑仁就请了书院里几个同僚来家里吃饭,不过也有不少学生听说了,上门来送了礼贺郑仁乔迁之喜。送的东西都不贵重,大多是一些吃食和生活用品,但贵在心意难得。郑仁要留他们吃饭,他们却都推辞了。
郑绣忙了一上午,到了新居也要先把几间屋子的浮尘清扫了,午间也没有什么力气,就炒了两个菜,热了灶头,其他的都是她爹去酒楼置办的。
薛直也在邀请之列,郑绣听说她爹把薛直也安排在一桌子读书人里头吃饭,本还有些担心薛直不习惯。没成想,他们没多会儿就混熟了,她在灶房都听到他们的说笑声。
那些先生也都带了自家家眷来的,但或许是考虑到郑仁家没有当家夫人,怕带了孩子过来,郑绣一个小姑娘不很方便,便只是带了夫人来。郑绣便同她们在屋里另外支了桌子一起用饭。郑誉和薛劭两个男孩子被大人带到了前头,开席前郑绣千叮咛万嘱咐,交代他们一定不许顽皮。
郑绣和其他先生的夫人们本都是不很相熟的,但那几位夫人都十分亲厚,拉着她的手十分亲热,问她在家里平时都做些什么,可有读书。一番话聊下来,也熟了起来。
郑绣家里的饭菜一看就知道是外面买的,这些夫人也没有挑剔什么,反而可这劲儿把郑绣炒的两道家常菜夸了又夸,恨不能夸出一朵儿花来。还说改天要把自家女儿带来,跟她学习学习。
郑绣穿过来的这几年,大多时候都是在家里照看弟弟,做些家务,或者偶尔练练字,鲜少和他人交往。没想到一搬家,家里反而热闹了起来。
一顿饭吃到下午,前头散了席,后头的夫人们也就都跟着他们男人回去了。郑誉舍不得薛劭,加上薛直也是喝多了酒,郑仁便留他们住下了。反正家里空着的屋子很多,随便收拾一间就能住下。
郑绣手脚利落地把桌子都收拾了,把要洗的碗筷先都摞到一起,准备放到晚上一起洗了,而后总算能歇上一歇了。
郑仁也心疼她,道:“我想着,给家里请个人来帮忙吧。往后你爷爷奶奶也要一同住,家里上下都要你来操持,怕是会累坏。你要是想,爹也能买两个丫鬟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