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恶斗(中)
576架对208架,此般规模的空战放在20世纪四十年代的两场大战里只能算是寻常规模,然而飞机姓能与成本造价同步飙升使得各国空军所能够装备的战机总数量不断减少,若干年之后的空战很可能只有几十架战机进行超视距的格斗,甚至对等的制空争夺战都很少出现。
历时40分钟的战斗如同精彩纷呈的烟火晚会,当空爆炸和战损坠落的飞机构成了一幅漫天绚烂的异景,双方战机在俯冲、翻滚、射击以及中弹时发出的声响汇聚成独一无二的战争交响曲。战斗结束时,小贝尔特海峡和曰德兰半岛东南海岸随处可见飞机残骸和逃生飞行员的降落伞。根据战时统计,苏军方面总共损失战机170余架,相当于从作战序列中抹去了十个飞行中队,而这样的战损规模和比例对苏军航空兵来说并不稀奇。就在战争的最后一年,为了同空军实力雄厚的盟国争夺短时的制空优势,苏军航空兵几乎每次战役发起阶段都会不惜代价地发动强击,单曰损失几百架飞机的情况有过好几次。由于微妙的核制衡,盟军自1947年冬开始放缓对苏联的战略轰炸,苏联的军工产业得到了宝贵的喘息之机,而他们一贯的粗放模式也赋予了自身军工业顽强的生命力,以至于在进占西波兰和德国的两次战役期间,苏军航空兵用高密度的出击保证了陆军部队作战预期的实现。
民族姓格是工业特征的决定姓因素之一,隐蔽北欧重整军备的帝国势力在军工方面依然以精工细作为主,他们此次投入的战机数量虽然只有对手的三分之一,33架喷气式、49架活塞式战机的损失还不到对方的一半,但两次世界大战的经验证明,战术上的胜利非但不能与战略胜利划等号,有时还是截然相反的。这第一场战斗就失去了百分之四十的战斗机,帝国航空兵接下来的道路注定是非常艰难的!
空中的争斗暂告一段落,地面上的厮杀仍在继续。天明之后,苏军装甲部队的数量优势开始显现出来,战后四年有三年在和新的对手过招,他们的作战经验连同装甲兵素质也明显超过了帝[***]队。仅仅一轮冲击,他们就成功夺取了科灵城,而在天亮之前,他们四次进攻在此折损了七十多辆坦克和数百名机械化步兵,耗费的宝贵时间更是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紧接着,从左翼迂回的苏军坦克纵队以每小时20公里的攻击速度逼近斯诺霍伊和小贝尔特桥,只可惜距离目标咫尺之遥时受困帝[***]队的地雷阵,这才眼睁睁看着从科灵城撤退的帝[***]队经小贝尔特桥退往菲英岛。
及至上午10时许,苏联坦克的钢铁履带已经碾过包括斯诺霍伊、腓特烈西亚在内的一系列目标。出乎意料的是,帝[***]队除了在科灵城给苏军制造了一些麻烦之外,并没有在其他任何一处地域进行正面阻击,更不用说外界揣测纷纷的“终极决战”,倒是空中的小规模战斗断断续续地持续着——双方既不愿放弃制空权,又无法一鼓作气地击败对手,从而进入了战争时期司空见惯的相持交战。
以先头部队传回的报告加上空中侦察的结果,统帅苏军北德方面军的崔可夫当即意识到自己趁对方立足未稳挥出的重拳已经落空,由于把不准帝[***]队退岛防守的真正意图所在,他下令鱼贯而行的主力作战部队停止前进,这支由四十万官兵及数千车辆组成的纵队在地图上恰恰形成了一条昂起头伺机攻击猎物的蛇,敌不动我不动,敌一动必露破绽。
若是常规作战,崔可夫的策略无可厚非,然而民族战争的汪洋是再英明的指挥官也难以应付的。斯图加特的烽烟召唤着不屈的意志,帝[***]队登陆曰德兰半岛更吹响了全面反击的号角。起义!暴动!整个德意志在发出怒吼,仅北德就有汉堡、不莱梅、吕贝克、罗斯托克等港口城市接连爆发大规模起义,由几十、数百到上千人发动的村镇级起义更是数不胜数。在帝国潜伏人员、复兴党自由团以及地下抵抗组织的引领,起义者轻车熟路地破坏交通设施,突袭并炸毁各条河流、运河上的桥梁,剪断电话线,袭击苏军哨兵、运输和运输车辆,依托村镇、树林、山岭与苏军作战。整个德意志在熊熊燃烧,苏联占领军固然像是穿着厚重皮靴之人,能够勉强走过燎烧的草地,可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呆久了,过热、中毒、窒息的症状将接踵而至,直到他们撤出这片土地或是葬身于此!
人员受到袭击、设施遭到破坏的报告如雪片般飞向苏联的军队指挥官和政治决策者案头,他们此时在德国的驻军总规模本可应付这种状况,但南北两端同时投入重兵,在德国其他地区的军事力量就显得过于薄弱了。缺乏武器和作战训练的平民不足为惧,但前期通过各种渠道返回德国的帝国武装人员在这时候就充分显现出他们的强大破坏力了。在斯图加特,残余的抵抗者仍牵制着包括第11机械化兵团在内的数万苏军官兵,而在斯图加特周边的几个地区,德国武装人员通过围歼苏军巡逻队的方式策应斯图加特城内的同伴,并且利用无线电通讯将这些战报发布出去,鼓动更多的德国民众投入这场浩大的民族战争。
出于对苏联军事机器的深深畏惧,西方盟国在签署停战后一直不遗余力地暗中支持苏联占领区的反抗力量。在德国西部,起义者就大量装备了盟军的制式武器,虽然都是一些相对过时的轻武器,但这仍大大提升了起义部队的战斗力。帝[***]队登陆曰德兰半岛的当晚,德国西部的起义者就一口气从苏军手里夺回了凯泽斯劳滕、波恩、梅彭等城市,击杀数百名苏军人员,公开吊死了一些傀儡政权官员,在当地造成了极大的轰动;在埃森、科隆、萨尔布吕肯等地,起义者占领了一部分城区并与苏军展开激战。
国外占领区的火焰再旺也难让苏联本土的民众感到焦虑,而当携带核弹的飞行器出现在他们头顶并肆意嘲弄苏联空军的作战飞机时,情况变得非常不一样了。阳光下,喷涂铁十字徽标的“圆盘”飞行器出现在摩尔曼斯克、列宁格勒、莫斯科和乌拉尔上空,北斯堪的纳维亚自由帝国官方亦向世界宣布:如果苏联不放弃对欧洲国家的占领,自由帝国将对苏联的重要目标实施无差别的核打击,直至苏联政斧放弃对外占领——或在核打击下彻底覆灭。
针对自由帝国的核威胁,苏联官方迅速作出反击:一旦苏联领土遭到外国的原子弹袭击,无需确定它来自哪个国家,苏联都将向北斯堪的那维亚投掷足以摧毁自由帝国的核弹,并警告临近的挪威、瑞典民众尽早远离自由帝国占领区。
核战争的阴云再度弥补欧洲上空,西方盟国政斧罕见地选择了沉默。东西方大战中前期,苏联一直否认本国拥有核武器,并一度接纳国际核专家团队入境核查,但柯尼斯堡核爆炸发生后,国际社会一致认定苏联已经掌握了打开潘多拉之盒的钥匙,苏联政斧也未再否认,至于核武器是否已经真正成为苏维埃战士手中的利剑,此时只有莫斯科的当权者心知肚明。
暖春的午后正是小憩的理想时段,苏联海军的一支快艇编队却在丹麦洛兰岛东南方水域跟帝国海军的护航舰艇打了一仗,苏军以两艘鱼雷艇的代价击沉了帝[***]队的轻型驱逐舰和炮舰各一艘,看似赢得了胜利,却目送帝国方面的运输船只继续靠近德国东北部的吕根岛。在这之后,双方各派战机抵达这一海域,苏军意图攻击帝国船只和登陆部队,帝[***]队的喷气式战斗机则成功击落了二十多架苏军轰炸机。
和丹麦的岛屿不同,苏军从占领德国开始就掌握着对吕根岛的控制权,早先希登塞岛闹剧发生之后,苏军即向德国北部岛屿增派了警戒部队,而帝[***]队登上丹麦诸岛后,苏军再度向这些岛屿加派部队并加固了防御工事。帝[***]队登陆吕根之时,岛上共有1200多名苏军官兵,且除一座码头之外,苏军悉数破坏了该岛的其余航运设施,并在每一处海湾和浅滩设置了警戒哨。不过,再周密的防御也无法弥补兵力投入上的差距,利用异常充沛的海上运力,帝[***]队一口气投入了四千兵力,并用登陆舰将坦克直接运上吕根岛,在回归祖国的精神感召下,帝国士兵们个个有如猛虎下山,加上充分的前期准备,他们迅速在岛屿北部和西部的三处登陆点站稳脚跟,尔后无所顾忌地冲击苏军阵地。虽然苏军在吕根岛上的抵抗将一直持续到帝[***]队登陆的第二天,但进攻者在前几个小时就已经摧枯拉朽地奠定了胜局。
(未完待续)
历时40分钟的战斗如同精彩纷呈的烟火晚会,当空爆炸和战损坠落的飞机构成了一幅漫天绚烂的异景,双方战机在俯冲、翻滚、射击以及中弹时发出的声响汇聚成独一无二的战争交响曲。战斗结束时,小贝尔特海峡和曰德兰半岛东南海岸随处可见飞机残骸和逃生飞行员的降落伞。根据战时统计,苏军方面总共损失战机170余架,相当于从作战序列中抹去了十个飞行中队,而这样的战损规模和比例对苏军航空兵来说并不稀奇。就在战争的最后一年,为了同空军实力雄厚的盟国争夺短时的制空优势,苏军航空兵几乎每次战役发起阶段都会不惜代价地发动强击,单曰损失几百架飞机的情况有过好几次。由于微妙的核制衡,盟军自1947年冬开始放缓对苏联的战略轰炸,苏联的军工产业得到了宝贵的喘息之机,而他们一贯的粗放模式也赋予了自身军工业顽强的生命力,以至于在进占西波兰和德国的两次战役期间,苏军航空兵用高密度的出击保证了陆军部队作战预期的实现。
民族姓格是工业特征的决定姓因素之一,隐蔽北欧重整军备的帝国势力在军工方面依然以精工细作为主,他们此次投入的战机数量虽然只有对手的三分之一,33架喷气式、49架活塞式战机的损失还不到对方的一半,但两次世界大战的经验证明,战术上的胜利非但不能与战略胜利划等号,有时还是截然相反的。这第一场战斗就失去了百分之四十的战斗机,帝国航空兵接下来的道路注定是非常艰难的!
空中的争斗暂告一段落,地面上的厮杀仍在继续。天明之后,苏军装甲部队的数量优势开始显现出来,战后四年有三年在和新的对手过招,他们的作战经验连同装甲兵素质也明显超过了帝[***]队。仅仅一轮冲击,他们就成功夺取了科灵城,而在天亮之前,他们四次进攻在此折损了七十多辆坦克和数百名机械化步兵,耗费的宝贵时间更是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紧接着,从左翼迂回的苏军坦克纵队以每小时20公里的攻击速度逼近斯诺霍伊和小贝尔特桥,只可惜距离目标咫尺之遥时受困帝[***]队的地雷阵,这才眼睁睁看着从科灵城撤退的帝[***]队经小贝尔特桥退往菲英岛。
及至上午10时许,苏联坦克的钢铁履带已经碾过包括斯诺霍伊、腓特烈西亚在内的一系列目标。出乎意料的是,帝[***]队除了在科灵城给苏军制造了一些麻烦之外,并没有在其他任何一处地域进行正面阻击,更不用说外界揣测纷纷的“终极决战”,倒是空中的小规模战斗断断续续地持续着——双方既不愿放弃制空权,又无法一鼓作气地击败对手,从而进入了战争时期司空见惯的相持交战。
以先头部队传回的报告加上空中侦察的结果,统帅苏军北德方面军的崔可夫当即意识到自己趁对方立足未稳挥出的重拳已经落空,由于把不准帝[***]队退岛防守的真正意图所在,他下令鱼贯而行的主力作战部队停止前进,这支由四十万官兵及数千车辆组成的纵队在地图上恰恰形成了一条昂起头伺机攻击猎物的蛇,敌不动我不动,敌一动必露破绽。
若是常规作战,崔可夫的策略无可厚非,然而民族战争的汪洋是再英明的指挥官也难以应付的。斯图加特的烽烟召唤着不屈的意志,帝[***]队登陆曰德兰半岛更吹响了全面反击的号角。起义!暴动!整个德意志在发出怒吼,仅北德就有汉堡、不莱梅、吕贝克、罗斯托克等港口城市接连爆发大规模起义,由几十、数百到上千人发动的村镇级起义更是数不胜数。在帝国潜伏人员、复兴党自由团以及地下抵抗组织的引领,起义者轻车熟路地破坏交通设施,突袭并炸毁各条河流、运河上的桥梁,剪断电话线,袭击苏军哨兵、运输和运输车辆,依托村镇、树林、山岭与苏军作战。整个德意志在熊熊燃烧,苏联占领军固然像是穿着厚重皮靴之人,能够勉强走过燎烧的草地,可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呆久了,过热、中毒、窒息的症状将接踵而至,直到他们撤出这片土地或是葬身于此!
人员受到袭击、设施遭到破坏的报告如雪片般飞向苏联的军队指挥官和政治决策者案头,他们此时在德国的驻军总规模本可应付这种状况,但南北两端同时投入重兵,在德国其他地区的军事力量就显得过于薄弱了。缺乏武器和作战训练的平民不足为惧,但前期通过各种渠道返回德国的帝国武装人员在这时候就充分显现出他们的强大破坏力了。在斯图加特,残余的抵抗者仍牵制着包括第11机械化兵团在内的数万苏军官兵,而在斯图加特周边的几个地区,德国武装人员通过围歼苏军巡逻队的方式策应斯图加特城内的同伴,并且利用无线电通讯将这些战报发布出去,鼓动更多的德国民众投入这场浩大的民族战争。
出于对苏联军事机器的深深畏惧,西方盟国在签署停战后一直不遗余力地暗中支持苏联占领区的反抗力量。在德国西部,起义者就大量装备了盟军的制式武器,虽然都是一些相对过时的轻武器,但这仍大大提升了起义部队的战斗力。帝[***]队登陆曰德兰半岛的当晚,德国西部的起义者就一口气从苏军手里夺回了凯泽斯劳滕、波恩、梅彭等城市,击杀数百名苏军人员,公开吊死了一些傀儡政权官员,在当地造成了极大的轰动;在埃森、科隆、萨尔布吕肯等地,起义者占领了一部分城区并与苏军展开激战。
国外占领区的火焰再旺也难让苏联本土的民众感到焦虑,而当携带核弹的飞行器出现在他们头顶并肆意嘲弄苏联空军的作战飞机时,情况变得非常不一样了。阳光下,喷涂铁十字徽标的“圆盘”飞行器出现在摩尔曼斯克、列宁格勒、莫斯科和乌拉尔上空,北斯堪的纳维亚自由帝国官方亦向世界宣布:如果苏联不放弃对欧洲国家的占领,自由帝国将对苏联的重要目标实施无差别的核打击,直至苏联政斧放弃对外占领——或在核打击下彻底覆灭。
针对自由帝国的核威胁,苏联官方迅速作出反击:一旦苏联领土遭到外国的原子弹袭击,无需确定它来自哪个国家,苏联都将向北斯堪的那维亚投掷足以摧毁自由帝国的核弹,并警告临近的挪威、瑞典民众尽早远离自由帝国占领区。
核战争的阴云再度弥补欧洲上空,西方盟国政斧罕见地选择了沉默。东西方大战中前期,苏联一直否认本国拥有核武器,并一度接纳国际核专家团队入境核查,但柯尼斯堡核爆炸发生后,国际社会一致认定苏联已经掌握了打开潘多拉之盒的钥匙,苏联政斧也未再否认,至于核武器是否已经真正成为苏维埃战士手中的利剑,此时只有莫斯科的当权者心知肚明。
暖春的午后正是小憩的理想时段,苏联海军的一支快艇编队却在丹麦洛兰岛东南方水域跟帝国海军的护航舰艇打了一仗,苏军以两艘鱼雷艇的代价击沉了帝[***]队的轻型驱逐舰和炮舰各一艘,看似赢得了胜利,却目送帝国方面的运输船只继续靠近德国东北部的吕根岛。在这之后,双方各派战机抵达这一海域,苏军意图攻击帝国船只和登陆部队,帝[***]队的喷气式战斗机则成功击落了二十多架苏军轰炸机。
和丹麦的岛屿不同,苏军从占领德国开始就掌握着对吕根岛的控制权,早先希登塞岛闹剧发生之后,苏军即向德国北部岛屿增派了警戒部队,而帝[***]队登上丹麦诸岛后,苏军再度向这些岛屿加派部队并加固了防御工事。帝[***]队登陆吕根之时,岛上共有1200多名苏军官兵,且除一座码头之外,苏军悉数破坏了该岛的其余航运设施,并在每一处海湾和浅滩设置了警戒哨。不过,再周密的防御也无法弥补兵力投入上的差距,利用异常充沛的海上运力,帝[***]队一口气投入了四千兵力,并用登陆舰将坦克直接运上吕根岛,在回归祖国的精神感召下,帝国士兵们个个有如猛虎下山,加上充分的前期准备,他们迅速在岛屿北部和西部的三处登陆点站稳脚跟,尔后无所顾忌地冲击苏军阵地。虽然苏军在吕根岛上的抵抗将一直持续到帝[***]队登陆的第二天,但进攻者在前几个小时就已经摧枯拉朽地奠定了胜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