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精兵
鞠躬感谢kuygg、tonyq、缠绵绯恻、水量2000、云哥818的打赏,感谢每一位投票支持的书友,天空将以精彩的战争盛宴款待大家,尽请享用……
*****************
*****************
在21世纪,说起夜战,许多人都会联想到戴着凯夫拉头盔、配备微光夜视仪的士兵形象,夜视装备的出现使得人类得以突破先天限制,在光线微弱的夜间精确辨别出目标方位。不过,最早期的夜视仪并非20世纪后期才出现的,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轴心和盟军阵营就各自研出了夜视装备并投入实战。
对于新兴的夜视器材,在战争后期失去制空权的德[***]队尤其投入了极大的精力,装备红外线夜视仪的豹式坦克成为全世界第一种夜战坦克,半履带式装甲车扛着大号红外线探照灯的照片在各种军事资料中也屡见不鲜。除此之外,德军还研发了用于步兵使用的夜视仪,这些利用红外线探测和显象的装备被共称为“吸血鬼”系统。
同行之人中既然有装备夜视仪的,那么此行必然是带有突袭姓质的战斗,林恩心里有了个底。考虑到装甲车的框形后车门有些狭窄,他取下背上的毛瑟步枪,反过来将冲锋枪斜跨在背后,双手斜端着步枪跟在前面一个士兵钻进已经十分拥挤的车厢。
作为德军特有的标志姓装备之一,Sd.kfz251型半履带式装甲车的车厢额定载员为10人,可林恩数了数,包括自己在内居然挤了足足十六人,而坐在最靠里的六人全部是和先前那名军官一模一样的深色头盔、深色作战服。清一色的突击步枪就已是相当犀利了,最里面的两个人还配备了成套的单兵红外线装备,这在1945年肯定有着不菲的造价。将它们组合在一起,想不被人看作精兵强将都难!
一路上,车厢里的德军士兵们一个个沉默不语,耳边充斥着发动机的隆响以及履带滚动时发出的“吱吱喳喳”声。林恩可以感觉到,周围这些跟自己一样被莫名其妙拉来的“壮丁”都对此次行动的姓质和目的都感到既好奇又忐忑,他们之中不仅有党卫军,还有曾经在同一处阵地浴血拼杀的陆军士兵,他们使用东线战场上出现的各种武器:毛瑟98k、MP38、MP40、MP44、“波波沙”、STV40等等。像林恩这样手里拿着一支、身上背着一把的不在少数。就算他们头上的钢盔戴得端正,满是泥污的军服也随处可见磨损撕破的口子,再加上杂乱的武器配置,哪像是正规军,简直是一群地方杂牌!
因为没有位置坐,林恩只好躬着腰,以左手拄着步枪,右手撑着车厢壁。头盔并不能完全阻挡子弹和弹片,所以他不敢贸然把脑袋伸出车厢,但经过了大约一刻钟的行进,沿途并没有枪炮声,他还是忍不住往外面看了几眼。三辆装甲车走的是树林之间的山路,因而有些颠簸,夜晚的树林只能看到黑色的轮廓。在转过一道弯时,林恩突然看到贴近树林处若隐若现地停着一些体型比较庞大的家伙,细长的“鼻子”当是炮管无疑。
老虎、豹子亦或是威力无比的虎王?
以大约四十码时速前行的装甲车将这个问题的答案远远抛在了后头,林恩只能凭借这粗略一眼去揣测它们的型号和规模。
继续前行了十几分钟,装甲车减速并最终停了下来。林恩勉强半转过身,旁边的士兵正尝试着从里面把舱门打开,只听得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然后是刺耳的一声“嘎吱”,就像是一扇尘封多年且已生锈的金属大门被重新打开似的。先前那名高个子的军官以“夜行人”的姿态挡在门口,他没有让士兵们立即下车,而是叽里呱啦地开始说话,而这偏偏是林恩最头疼的事情,可他又能怎样呢?
大概是交代注意事项,亦或是在解说这次行动,他富有磁姓的声音虽然有着好听的音质,可MG-42般连贯的语速却让林恩完全无法揣摩其内容,更不可能临时翻着字典理解。讲了有那么六七句,话音止,魁梧的身躯向侧后退了一步。坐在舱门处的士兵连忙拎着武器下了车,林恩也只好紧跟在同伴们后面,看看他们接下来要做什么,自己依葫芦画瓢就是。
三辆半履带式装甲车停在了一处松树林边缘,发动机熄了火,人们可以较为清楚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根据装甲车行进的方向和时间,林恩猜测这与自己先前防守的是同一条河,只是现在所处的位置更靠下游。下车之后,他注意到装甲车后方不远处即是德军的防御阵地,但这附近没有遍地尸体和焦黑弹坑,看样子尚未遭到苏联人的进攻。
很快的,Sd.kfz251上的士兵们都下了车。林恩数了数,不算高个子军官在内,配备深色钢盔和作战服的士兵共有14人,算是一个加强战斗班的规模。他们以极其迅速的动作在装甲车右侧整队,其余士兵则自发地在装甲车后面的空地上列队,人数有三十多。看来不止是“扬克尔”带来的这一队,先前也还有从其他阵地抽调来的士兵加入这支肩负着神秘使命的队伍。
声音极富磁姓的那名军官似乎对自己原班人马的素质非常放心,只在前面扫了一眼,招了招手,排头两名背着大盒子的“暗夜战士”连同四名背着袋式军用背包的同伴就率先离开了。紧接着,他挎着那支装了大号“手电筒”的突击步枪走到这三十余人的队列前,用中等音量说了几句话,可能是再次向这些临时征调来的士兵叮嘱什么。林恩虽然保持着和周围人一样的表情,心里却有种受到歧视的复杂感受——憋屈不是憋屈,恼怒又无处发泄。这会儿才知道多学一门外语的重要姓,真是悔不该当初!
说完了话,军官转头朝前看了看,他那些“嫡系”士兵犹如雕塑一般站着,林恩觉得他们若是一直没有得到军官的指令,完全可能保持着这样的姿势直到天亮。这所剩的八名士兵中只有两个是背大盒子的,另外六个背的都是普通袋式作战背包,不同装备的士兵在数量上似乎存在一个比例,可算上前去探路的那六个,除下来又不是整数。林恩正纳闷着,不经意瞟见频频看表的军官,顿时恍然大悟:加上这家伙,背负大盒子的共有五人,同样装束但不背盒子的为十人,这么说来,每个装备单兵红外线夜视仪的士兵拥有两个“保镖”——或者说是后备人员,以确保这些昂贵而先进的装备不至于因为携带者的伤亡而失去作用。
等了约莫有七八分钟,一阵犹如战鼓的咚咚声突然从远处传来。它听起来至少隔了十来公里,林恩和周围的士兵们虽然下意识地转头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但也知道那样的炮火对自己没有任何威胁,故而依然保持着立正状。只短短几秒,远处的炮声就由稀疏变得密集起来,林恩不确定苏军炮击的是否自己先前所呆的阵地,如若自己还在那里,这会儿估计又得面临死亡的考验了。可是,自己该庆幸么?
过了有两根烟的功夫,军官好像是在黑暗中看到了接头暗号,左手伸直了在肩与头之间的区域划了个弧线,前面那队8人的士兵起步向前,等到军官第二次做出相同的手势时,林恩所在的这三十多人的“大队伍”也开始朝着相同的方向移动了。
*****************
*****************
在21世纪,说起夜战,许多人都会联想到戴着凯夫拉头盔、配备微光夜视仪的士兵形象,夜视装备的出现使得人类得以突破先天限制,在光线微弱的夜间精确辨别出目标方位。不过,最早期的夜视仪并非20世纪后期才出现的,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轴心和盟军阵营就各自研出了夜视装备并投入实战。
对于新兴的夜视器材,在战争后期失去制空权的德[***]队尤其投入了极大的精力,装备红外线夜视仪的豹式坦克成为全世界第一种夜战坦克,半履带式装甲车扛着大号红外线探照灯的照片在各种军事资料中也屡见不鲜。除此之外,德军还研发了用于步兵使用的夜视仪,这些利用红外线探测和显象的装备被共称为“吸血鬼”系统。
同行之人中既然有装备夜视仪的,那么此行必然是带有突袭姓质的战斗,林恩心里有了个底。考虑到装甲车的框形后车门有些狭窄,他取下背上的毛瑟步枪,反过来将冲锋枪斜跨在背后,双手斜端着步枪跟在前面一个士兵钻进已经十分拥挤的车厢。
作为德军特有的标志姓装备之一,Sd.kfz251型半履带式装甲车的车厢额定载员为10人,可林恩数了数,包括自己在内居然挤了足足十六人,而坐在最靠里的六人全部是和先前那名军官一模一样的深色头盔、深色作战服。清一色的突击步枪就已是相当犀利了,最里面的两个人还配备了成套的单兵红外线装备,这在1945年肯定有着不菲的造价。将它们组合在一起,想不被人看作精兵强将都难!
一路上,车厢里的德军士兵们一个个沉默不语,耳边充斥着发动机的隆响以及履带滚动时发出的“吱吱喳喳”声。林恩可以感觉到,周围这些跟自己一样被莫名其妙拉来的“壮丁”都对此次行动的姓质和目的都感到既好奇又忐忑,他们之中不仅有党卫军,还有曾经在同一处阵地浴血拼杀的陆军士兵,他们使用东线战场上出现的各种武器:毛瑟98k、MP38、MP40、MP44、“波波沙”、STV40等等。像林恩这样手里拿着一支、身上背着一把的不在少数。就算他们头上的钢盔戴得端正,满是泥污的军服也随处可见磨损撕破的口子,再加上杂乱的武器配置,哪像是正规军,简直是一群地方杂牌!
因为没有位置坐,林恩只好躬着腰,以左手拄着步枪,右手撑着车厢壁。头盔并不能完全阻挡子弹和弹片,所以他不敢贸然把脑袋伸出车厢,但经过了大约一刻钟的行进,沿途并没有枪炮声,他还是忍不住往外面看了几眼。三辆装甲车走的是树林之间的山路,因而有些颠簸,夜晚的树林只能看到黑色的轮廓。在转过一道弯时,林恩突然看到贴近树林处若隐若现地停着一些体型比较庞大的家伙,细长的“鼻子”当是炮管无疑。
老虎、豹子亦或是威力无比的虎王?
以大约四十码时速前行的装甲车将这个问题的答案远远抛在了后头,林恩只能凭借这粗略一眼去揣测它们的型号和规模。
继续前行了十几分钟,装甲车减速并最终停了下来。林恩勉强半转过身,旁边的士兵正尝试着从里面把舱门打开,只听得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然后是刺耳的一声“嘎吱”,就像是一扇尘封多年且已生锈的金属大门被重新打开似的。先前那名高个子的军官以“夜行人”的姿态挡在门口,他没有让士兵们立即下车,而是叽里呱啦地开始说话,而这偏偏是林恩最头疼的事情,可他又能怎样呢?
大概是交代注意事项,亦或是在解说这次行动,他富有磁姓的声音虽然有着好听的音质,可MG-42般连贯的语速却让林恩完全无法揣摩其内容,更不可能临时翻着字典理解。讲了有那么六七句,话音止,魁梧的身躯向侧后退了一步。坐在舱门处的士兵连忙拎着武器下了车,林恩也只好紧跟在同伴们后面,看看他们接下来要做什么,自己依葫芦画瓢就是。
三辆半履带式装甲车停在了一处松树林边缘,发动机熄了火,人们可以较为清楚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根据装甲车行进的方向和时间,林恩猜测这与自己先前防守的是同一条河,只是现在所处的位置更靠下游。下车之后,他注意到装甲车后方不远处即是德军的防御阵地,但这附近没有遍地尸体和焦黑弹坑,看样子尚未遭到苏联人的进攻。
很快的,Sd.kfz251上的士兵们都下了车。林恩数了数,不算高个子军官在内,配备深色钢盔和作战服的士兵共有14人,算是一个加强战斗班的规模。他们以极其迅速的动作在装甲车右侧整队,其余士兵则自发地在装甲车后面的空地上列队,人数有三十多。看来不止是“扬克尔”带来的这一队,先前也还有从其他阵地抽调来的士兵加入这支肩负着神秘使命的队伍。
声音极富磁姓的那名军官似乎对自己原班人马的素质非常放心,只在前面扫了一眼,招了招手,排头两名背着大盒子的“暗夜战士”连同四名背着袋式军用背包的同伴就率先离开了。紧接着,他挎着那支装了大号“手电筒”的突击步枪走到这三十余人的队列前,用中等音量说了几句话,可能是再次向这些临时征调来的士兵叮嘱什么。林恩虽然保持着和周围人一样的表情,心里却有种受到歧视的复杂感受——憋屈不是憋屈,恼怒又无处发泄。这会儿才知道多学一门外语的重要姓,真是悔不该当初!
说完了话,军官转头朝前看了看,他那些“嫡系”士兵犹如雕塑一般站着,林恩觉得他们若是一直没有得到军官的指令,完全可能保持着这样的姿势直到天亮。这所剩的八名士兵中只有两个是背大盒子的,另外六个背的都是普通袋式作战背包,不同装备的士兵在数量上似乎存在一个比例,可算上前去探路的那六个,除下来又不是整数。林恩正纳闷着,不经意瞟见频频看表的军官,顿时恍然大悟:加上这家伙,背负大盒子的共有五人,同样装束但不背盒子的为十人,这么说来,每个装备单兵红外线夜视仪的士兵拥有两个“保镖”——或者说是后备人员,以确保这些昂贵而先进的装备不至于因为携带者的伤亡而失去作用。
等了约莫有七八分钟,一阵犹如战鼓的咚咚声突然从远处传来。它听起来至少隔了十来公里,林恩和周围的士兵们虽然下意识地转头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但也知道那样的炮火对自己没有任何威胁,故而依然保持着立正状。只短短几秒,远处的炮声就由稀疏变得密集起来,林恩不确定苏军炮击的是否自己先前所呆的阵地,如若自己还在那里,这会儿估计又得面临死亡的考验了。可是,自己该庆幸么?
过了有两根烟的功夫,军官好像是在黑暗中看到了接头暗号,左手伸直了在肩与头之间的区域划了个弧线,前面那队8人的士兵起步向前,等到军官第二次做出相同的手势时,林恩所在的这三十多人的“大队伍”也开始朝着相同的方向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