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林正和慧儿正说着话,突然听到外面有陌生人的说话声,就让慧儿在屋里不要出来,转身走出去看看外面发生什么事。
出来后,林正就看到茅屋外站了几个陌生人,每个人手里都拿着干活的工具,领头的人正在和张松商量建房子的事。
张松看着林正走出来,就给林正介绍道:“这位是李家庄的李全,是这些瓦工的头,里正本家的一个族侄。”
李全在来之前,已经被里正嘱咐过了,自然知道林正的身份,忙叫道:“林公子。”
林正点点头,说:“辛苦李头了。”
又看到李全脚下放着许多盖房子用的砖瓦,有些疑惑,就问道:“这是?”
“族叔说几位刚来,人生地不熟的,买东西想必也不方便,正好村里今年修祠堂,还剩了些东西,放着也是糟蹋了,就让小的带来了。”李全陪着笑说。
林正听了,心里不由感叹,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做到这个程度,哪怕之前心有怨恨,经过今天这事,只怕也烟消云散了,甚至还会念着里正的好。
林正对李全说:“等你回去帮忙带话给你族叔,说多谢他费心,等我衙门的事忙完,有空定会亲自拜访。”
李全听了,忙说:“小的一定帮忙带到,族叔听了林公子来,一定会扫榻以待。”
张松看了天色,对林正说:“时候不早了,你快点吃些饭去衙门吧,这里我看着,别耽搁了王先生派给你的活。”
虽然林正知道王先生这么早肯定不去,不过张松想扯着衙门的大皮震慑住村里的那些人,林正还是乐意配合的,就对李全说:“那我先去吃饭了,实在不好意思,衙门点卯比较严。”
李全忙说:“林公子公务要紧,千万别耽搁了,这里有小的就行,小的一定在这仔细看着,保管建的好好的。”
“那辛苦李头了。”林正说完,就背着手迈着八字步悠悠的朝灶台走去。
林正走到灶台,王大胖就端着碗凑过来,贼兮兮的说:“你脚怎么了?”
林正撇了王大胖一眼,说:“这是衙门里的官步。”
王大胖嘴一抽,想笑,忙忍住,说:“那些官老爷也不知道怎么想,好好的脚非得撇着走。”
林正才没管王大胖在那幸灾乐祸呢,直接从锅里舀了饭,吃完,又背着手迈着八字步往衙门走去。
等走到李全那些人看不见,林正忙把手放下,在原地剁了两下脚,这八字步走的这么累,真不知道那些当官的图什么,也不怕走出八凉腿!
林正到了衙门,王儒果然还没来,林正先把账房的册子都整理了一下,把屋里打扫一边,又烧了水,给王儒和自己沏了茶,王儒才迈着八字步,不紧不慢的从外面走进来。
林正看王儒进来,忙叫道:“先生来了。”
王儒一脸不在状态的点了下头,就坐到自己的位子上,看到桌子上热腾腾的茶,端过来喝了一口,才清醒了几分,问林正:“今儿是多少了?”
“五月初二,再过几日,就是端午了。”林正一看王儒的样子,就知道王儒昨天又去喝酒了,知道他现在还不大清醒,忙提醒道。
王儒按了按头,感觉好受一些,说:“端午了?把柜子上那个附着衙门花名册的账册拿给我,我算算帐。”
林正知道王儒是要算端午的赏钱,昨日师爷就派人来问,不过王儒忙着算上个月的月钱,没得空,今天可不能再拖了,忙到柜子上把账册拿给王儒。
王儒灌了一杯热茶,倒是清醒了不少,接过林正递过来账册,就熟练的一手打着算盘,一手翻着账册。
王儒算了两下,又突然想起还有夏税的账目没整理,就对林正吩咐道:“你去那个樟木箱子里把夏税的账册拿出来,先算算,等过了端午,就要开始收夏税了,到时再弄就来不及了,把各村今年的夏税先算个数给我,等师爷来问的时候,我心里也好有数。”
林正应道:“是,知道了。”就转身朝樟木箱子走去。
林正走到樟木箱子面前,费力把箱子盖掀开,就被一阵灰尘扑面而来,忙用手扇了扇,等灰尘散去,就看到整整一箱子的账册,顿时一愣,不由转头对王儒问道:“先生,哪个账册是?”
王儒打着算盘,头也不抬的说:“那一箱子都是啊!”
“都是!”林正倒抽一口冷气,这樟木箱子有半人高,四四方方的,怎么里面也得有上百本账册吧,不由说道:“怎么这么多?”
王儒正噼里啪啦的打着算盘,听了不耐烦的说:“朝廷实行两税,虽然听着就是夏税和秋税,比唐朝以前的租庸调法和众多的苛捐杂税简单多了,可实际上,又能简单到哪里去,就拿这夏税说,按照税法,得先编户籍,清查每户的田产财物,然后贫富制定税收,每户再按定好的缴纳。
上面是这么想的,可实际怎么可能,哪年没有被天灾人祸弄的卖地典屋的,一旦卖地典屋,田少了,收成更少,可税却不会少,就不得不接着卖地典屋,不用两年,就负载累累,最后因为躲税,逃亡他乡。
而这些人一旦逃了,这税就成了空税,可朝廷要收的还不能少,你说得怎么办,那当然是从下面再找回来,就得再找名目加税,如今的青苗税、头子钱、义仓税、农器税、牛革筋角税、进际税、曲引钱,不就这么逐渐来的么。你现在觉得箱子里的册子多么?”
林正看着这些账册,咽了咽唾沫,说:“所以说,虽然这税法变了,可税其实一点都没少交!”
王儒听了,抬起头,说:“你脑子在想什么,这无论怎么修改税法,都是为了增加税收,增加国库,怎么可能让税变少。”
林正想起以前学的,不由说道:“可这两税法当初提出的时候,不是为了让富人多交么。”
“是啊!”王儒斜了林正一眼,说:“可那些富人,多的是法子不交或者少交,而穷人,不但没少交,还不得不多交。”
林正刚想开口,王儒却烦了,直接说:“你想想,天下就那么些地,可每次改个税收,就能增加国库,那增加的钱,是从哪里来的,还不是从下面收上来的!”
王儒说完,突然觉得自己说的有些多了,不过想到这些话哪怕林正传出去也没什么,反正哪里都这样,就直接抛到脑后,接着算自己的账了。
而林正,却如遭雷击,直接愣在那,他刚才其实本来想说那几次有名的变法的,想到当初背的是“减轻农民负担”,可想到在这“减轻农民负担”之前的增加了“国库的收入”,林正突然觉得有些讽刺,又想到当初自己每次背到谁制定了什么税法,觉得那个人是多么多么厉害,多么多么为百姓考虑,简直是一代名臣!
而此时,林正心中不断的闪过一句话:
我好傻,我好傻………
出来后,林正就看到茅屋外站了几个陌生人,每个人手里都拿着干活的工具,领头的人正在和张松商量建房子的事。
张松看着林正走出来,就给林正介绍道:“这位是李家庄的李全,是这些瓦工的头,里正本家的一个族侄。”
李全在来之前,已经被里正嘱咐过了,自然知道林正的身份,忙叫道:“林公子。”
林正点点头,说:“辛苦李头了。”
又看到李全脚下放着许多盖房子用的砖瓦,有些疑惑,就问道:“这是?”
“族叔说几位刚来,人生地不熟的,买东西想必也不方便,正好村里今年修祠堂,还剩了些东西,放着也是糟蹋了,就让小的带来了。”李全陪着笑说。
林正听了,心里不由感叹,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做到这个程度,哪怕之前心有怨恨,经过今天这事,只怕也烟消云散了,甚至还会念着里正的好。
林正对李全说:“等你回去帮忙带话给你族叔,说多谢他费心,等我衙门的事忙完,有空定会亲自拜访。”
李全听了,忙说:“小的一定帮忙带到,族叔听了林公子来,一定会扫榻以待。”
张松看了天色,对林正说:“时候不早了,你快点吃些饭去衙门吧,这里我看着,别耽搁了王先生派给你的活。”
虽然林正知道王先生这么早肯定不去,不过张松想扯着衙门的大皮震慑住村里的那些人,林正还是乐意配合的,就对李全说:“那我先去吃饭了,实在不好意思,衙门点卯比较严。”
李全忙说:“林公子公务要紧,千万别耽搁了,这里有小的就行,小的一定在这仔细看着,保管建的好好的。”
“那辛苦李头了。”林正说完,就背着手迈着八字步悠悠的朝灶台走去。
林正走到灶台,王大胖就端着碗凑过来,贼兮兮的说:“你脚怎么了?”
林正撇了王大胖一眼,说:“这是衙门里的官步。”
王大胖嘴一抽,想笑,忙忍住,说:“那些官老爷也不知道怎么想,好好的脚非得撇着走。”
林正才没管王大胖在那幸灾乐祸呢,直接从锅里舀了饭,吃完,又背着手迈着八字步往衙门走去。
等走到李全那些人看不见,林正忙把手放下,在原地剁了两下脚,这八字步走的这么累,真不知道那些当官的图什么,也不怕走出八凉腿!
林正到了衙门,王儒果然还没来,林正先把账房的册子都整理了一下,把屋里打扫一边,又烧了水,给王儒和自己沏了茶,王儒才迈着八字步,不紧不慢的从外面走进来。
林正看王儒进来,忙叫道:“先生来了。”
王儒一脸不在状态的点了下头,就坐到自己的位子上,看到桌子上热腾腾的茶,端过来喝了一口,才清醒了几分,问林正:“今儿是多少了?”
“五月初二,再过几日,就是端午了。”林正一看王儒的样子,就知道王儒昨天又去喝酒了,知道他现在还不大清醒,忙提醒道。
王儒按了按头,感觉好受一些,说:“端午了?把柜子上那个附着衙门花名册的账册拿给我,我算算帐。”
林正知道王儒是要算端午的赏钱,昨日师爷就派人来问,不过王儒忙着算上个月的月钱,没得空,今天可不能再拖了,忙到柜子上把账册拿给王儒。
王儒灌了一杯热茶,倒是清醒了不少,接过林正递过来账册,就熟练的一手打着算盘,一手翻着账册。
王儒算了两下,又突然想起还有夏税的账目没整理,就对林正吩咐道:“你去那个樟木箱子里把夏税的账册拿出来,先算算,等过了端午,就要开始收夏税了,到时再弄就来不及了,把各村今年的夏税先算个数给我,等师爷来问的时候,我心里也好有数。”
林正应道:“是,知道了。”就转身朝樟木箱子走去。
林正走到樟木箱子面前,费力把箱子盖掀开,就被一阵灰尘扑面而来,忙用手扇了扇,等灰尘散去,就看到整整一箱子的账册,顿时一愣,不由转头对王儒问道:“先生,哪个账册是?”
王儒打着算盘,头也不抬的说:“那一箱子都是啊!”
“都是!”林正倒抽一口冷气,这樟木箱子有半人高,四四方方的,怎么里面也得有上百本账册吧,不由说道:“怎么这么多?”
王儒正噼里啪啦的打着算盘,听了不耐烦的说:“朝廷实行两税,虽然听着就是夏税和秋税,比唐朝以前的租庸调法和众多的苛捐杂税简单多了,可实际上,又能简单到哪里去,就拿这夏税说,按照税法,得先编户籍,清查每户的田产财物,然后贫富制定税收,每户再按定好的缴纳。
上面是这么想的,可实际怎么可能,哪年没有被天灾人祸弄的卖地典屋的,一旦卖地典屋,田少了,收成更少,可税却不会少,就不得不接着卖地典屋,不用两年,就负载累累,最后因为躲税,逃亡他乡。
而这些人一旦逃了,这税就成了空税,可朝廷要收的还不能少,你说得怎么办,那当然是从下面再找回来,就得再找名目加税,如今的青苗税、头子钱、义仓税、农器税、牛革筋角税、进际税、曲引钱,不就这么逐渐来的么。你现在觉得箱子里的册子多么?”
林正看着这些账册,咽了咽唾沫,说:“所以说,虽然这税法变了,可税其实一点都没少交!”
王儒听了,抬起头,说:“你脑子在想什么,这无论怎么修改税法,都是为了增加税收,增加国库,怎么可能让税变少。”
林正想起以前学的,不由说道:“可这两税法当初提出的时候,不是为了让富人多交么。”
“是啊!”王儒斜了林正一眼,说:“可那些富人,多的是法子不交或者少交,而穷人,不但没少交,还不得不多交。”
林正刚想开口,王儒却烦了,直接说:“你想想,天下就那么些地,可每次改个税收,就能增加国库,那增加的钱,是从哪里来的,还不是从下面收上来的!”
王儒说完,突然觉得自己说的有些多了,不过想到这些话哪怕林正传出去也没什么,反正哪里都这样,就直接抛到脑后,接着算自己的账了。
而林正,却如遭雷击,直接愣在那,他刚才其实本来想说那几次有名的变法的,想到当初背的是“减轻农民负担”,可想到在这“减轻农民负担”之前的增加了“国库的收入”,林正突然觉得有些讽刺,又想到当初自己每次背到谁制定了什么税法,觉得那个人是多么多么厉害,多么多么为百姓考虑,简直是一代名臣!
而此时,林正心中不断的闪过一句话:
我好傻,我好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