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袁绍自杀
汝阳县离陈县的距离很近,很快汝阳县县令便知陈县外的战事,由于驻兵不多,县令只得将情况快速上报。
当天下午,袁绍已知儿子袁熙在陈县城外被围的事情了。
这时,袁绍手中仅有留守郡治的两万军队,即便派了去,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若是不救援,那又是他的儿子,且失去了袁熙所辖的官兵,汝水以北地盘尽失,且剩余的军队仅有袁谭和淳于琼所辖的官兵了,总数不超五万,如何与兖州和徐州大军对抗?
这只怪他太大意,相信高顺不会入住中原,不会干涉中原事务,都怪他太贪婪,毒杀陈王,让他们抓住了把柄,有了进军中原的借口。
逢纪、许攸等军师也无计可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黄忠接到尹礼送来的信件,心中大急,没想到袁熙会如此急着突围,现在他离陈县有近二百里的距离,即便返回,士兵、战马也会累的失去战斗力。
想了一下,黄忠立即给公孙康书信义封,希望他派出一万骑兵支援尹礼,命人快马送去,并承诺与其对半分消灭袁熙的战功;另外给陈登书信义封,令其尽快前来接收细阳县城。
随后,黄忠留下七千步兵守细阳城,等待陈登的到来,他则率领一万一千骑兵快速返回陈县,准备围歼袁熙。
若是携带步兵,更拖累行军速度,所以黄忠干脆不带步兵了,他相信,只要这些骑兵返回,便能全歼袁熙部队。
这时,袁熙和他的大军已被尹礼再次包围,却无力突围。
尹礼对这种乌龟壳式的打阵非常头疼,只得令七千步兵协助,并从城内征发青壮,在袁熙圆形阵的四周先树立一圈鹿角,后挖了一道壕沟,将他们围困起来。
袁熙部队携带的辎重太少,尹礼相信,只需围困他们,不需几日,便能逼迫他们乖乖的投降;同时,立即写信给黄忠,希望他能快速回军,先吃掉当前的美味。
尹礼相信,他只是围困住了袁熙的兵马,便是大功一件。
而被围的王匡和辛评等人,此刻在大阵的中心位置议事。
王匡道:“少主,我们只携带了一天的干粮,明天就没粮食了,即便兖州军不进攻,我们也无法坚持,不若投降,相信冠军侯的为人,不会为难我等。”
袁熙道:“为天下大计,应不避生死,何言投降?”
辛评道:“大业未成,少主岂可轻言生死?若是少主能安全返回,评愿一死向主公谢罪。”
袁熙笑道:“仲治毋须如此,此非仲治之罪;兖州骑兵如蛆附骨,如影随形,战又打不过,撤又不可得,如之奈何?”
辛评非常为难,尹礼挖的壕沟是挡不住他们的,只是突围之后,若是不能保持队形,在平原地区,他们便成骑兵的刀下之魂;而想保持队形行军,却又无法做到。
于是建议道:“少主,那只得杀马充饥,等待救援了。”
“暂且如此吧!”袁熙没有办法,便爽快的同意了辛评的建议;现在能拖一天是一天,若是士兵无食,发生骚乱,后果更惨。
袁熙的水平还是不错的,且很有骨气,历史上记载,他为幽州刺史时,不仅保持幽州稳定,还与乌桓各部建立良好的友谊;在其被曹操打败,东逃辽东,被公孙康用计俘虏后,袁尚谓公孙康曰:“未死之间,寒不可忍,可相与席。”袁熙慷慨道:“头颅方行万里,何席之为?”最终兄弟两人为公孙康所杀害,头颅被送给曹操。
公孙康接到黄忠的信件,感觉尹礼仅有五千骑兵和七千步兵,如何都不能做到围住两倍多的敌人,还认为黄忠在讽刺他放走了高干所部,便没有提供支援;事后得知真相,令公孙康后悔不迭。
陈登接到黄忠信件,心中直感叹黄忠的智、勇,为主公所封第一位将军,果然没错;更痛恨公孙康私自出击,简直无脑。
同时急令张猛率领骑兵过河,驰援细阳城。
对当前的形势陈登非常满意,已把袁绍压缩到汝水之难,汝南郡一失去一半的地盘,他与黄忠,可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发起对袁绍的攻击。
再加上淮南的鲁肃,袁绍必不能守。
第二天中午,黄忠便返回到陈县。
新增一万多骑兵,兖州军声势更大;而袁绍的军队却斗志全无。
黄忠感叹,辛评的圆形阵确有优秀的一面,只是使用的时机不对,地点不对,且袁绍已无援兵,否则的话,很可能就会让他们逃跑了。
三日后,袁熙所辖官兵未见援兵,已经灰心了。
而黄忠一直让官兵不断的高喊“投降不杀”的口号,更是瓦解了他们的抵抗意志。
袁熙和辛评对现状看在眼里,却无能为力,相顾无言;连高干的四万军队都被黄忠干掉了,他们也不是对手;最终,袁熙决定投降。
袁绍得到消息,再次吐血昏迷。
等他醒过来后,许攸劝袁绍投降,相信冠军侯不会为难于他。
逢纪建议重金贿赂鲁肃,并把地盘让给鲁肃,离间鲁肃与徐州和青州的关系,条件仅仅是放他们南去与袁术汇合。
袁绍痛恨许攸的贪婪,同时也恨其说出了他的心里话;于是,袁绍命人斩杀许攸,抄家。
现在他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想突围都不可得;南有鲁肃,西有曹操,谁都不会放他离开的;即便放他离开,又能去哪里呢?
随后,命人斩杀韩馥全家,就让相关秘密都随韩馥的死亡而消失吧。
最后,留下书信一封,饮毒酒自尽;他宁愿选择自杀,也不愿意投降寒门高顺,这是他的身份所不许的,他不愿意受这个侮辱。
至于为什么没有杀逢纪,他感觉逢纪比许攸更忠心,此后更需要他照顾后人了;至于逢纪建议投奔袁术,他是无法接受的,首先是袁术现在自身难保,东有黄巾军,南有孙策,西有董卓,他估计不用多久,袁术便会步他的后尘;其次,他更不愿意在袁术面前丢脸,不若一死,至少能保全家人,成就他的美名。
逢纪受命,主持并厚葬袁绍,随之命辛毗前去与陈登面谈投降事宜。
袁绍自杀,天下震动。
高顺命黄忠暂时管理豫州三郡国事务。
逢纪、袁谭、高干、袁熙等人前往冀州拜见高顺;众人向高顺宣布效忠。
高顺把汝南郡分为两郡,任命辛评为豫州刺史,掌管豫州四郡民生事务,豫州事务暂归青州牧房良管辖。
逢纪、辛毗暂留邺城为将军府从事。
高干、淳于琼、袁谭等人皆为军司马,继续从军。
至于鲁肃所占五县,可留安阳和新息两县划归西阳郡,剩余三县归还豫州。
而公孙康虽然此前被任命为中郎将,却因战败之事以及没有及时支援之事,为高顺所恼,被改任为吕梁郡都尉。
为了安慰公孙一家,公孙度被任命为汝阴郡太守。
司马俱被任命为中郎将,前往并州河西驻守,代替徐晃;徐晃率领一万骑兵,前往豫州驻扎。
黄龙还是别部司马,不过所辖官兵增加,权限增加,继续驻守陈留郡。
黄忠和尹礼分别获得不等的赏赐,回原地驻扎。
只有陈登、张猛等人没有立下战功。
当天下午,袁绍已知儿子袁熙在陈县城外被围的事情了。
这时,袁绍手中仅有留守郡治的两万军队,即便派了去,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若是不救援,那又是他的儿子,且失去了袁熙所辖的官兵,汝水以北地盘尽失,且剩余的军队仅有袁谭和淳于琼所辖的官兵了,总数不超五万,如何与兖州和徐州大军对抗?
这只怪他太大意,相信高顺不会入住中原,不会干涉中原事务,都怪他太贪婪,毒杀陈王,让他们抓住了把柄,有了进军中原的借口。
逢纪、许攸等军师也无计可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黄忠接到尹礼送来的信件,心中大急,没想到袁熙会如此急着突围,现在他离陈县有近二百里的距离,即便返回,士兵、战马也会累的失去战斗力。
想了一下,黄忠立即给公孙康书信义封,希望他派出一万骑兵支援尹礼,命人快马送去,并承诺与其对半分消灭袁熙的战功;另外给陈登书信义封,令其尽快前来接收细阳县城。
随后,黄忠留下七千步兵守细阳城,等待陈登的到来,他则率领一万一千骑兵快速返回陈县,准备围歼袁熙。
若是携带步兵,更拖累行军速度,所以黄忠干脆不带步兵了,他相信,只要这些骑兵返回,便能全歼袁熙部队。
这时,袁熙和他的大军已被尹礼再次包围,却无力突围。
尹礼对这种乌龟壳式的打阵非常头疼,只得令七千步兵协助,并从城内征发青壮,在袁熙圆形阵的四周先树立一圈鹿角,后挖了一道壕沟,将他们围困起来。
袁熙部队携带的辎重太少,尹礼相信,只需围困他们,不需几日,便能逼迫他们乖乖的投降;同时,立即写信给黄忠,希望他能快速回军,先吃掉当前的美味。
尹礼相信,他只是围困住了袁熙的兵马,便是大功一件。
而被围的王匡和辛评等人,此刻在大阵的中心位置议事。
王匡道:“少主,我们只携带了一天的干粮,明天就没粮食了,即便兖州军不进攻,我们也无法坚持,不若投降,相信冠军侯的为人,不会为难我等。”
袁熙道:“为天下大计,应不避生死,何言投降?”
辛评道:“大业未成,少主岂可轻言生死?若是少主能安全返回,评愿一死向主公谢罪。”
袁熙笑道:“仲治毋须如此,此非仲治之罪;兖州骑兵如蛆附骨,如影随形,战又打不过,撤又不可得,如之奈何?”
辛评非常为难,尹礼挖的壕沟是挡不住他们的,只是突围之后,若是不能保持队形,在平原地区,他们便成骑兵的刀下之魂;而想保持队形行军,却又无法做到。
于是建议道:“少主,那只得杀马充饥,等待救援了。”
“暂且如此吧!”袁熙没有办法,便爽快的同意了辛评的建议;现在能拖一天是一天,若是士兵无食,发生骚乱,后果更惨。
袁熙的水平还是不错的,且很有骨气,历史上记载,他为幽州刺史时,不仅保持幽州稳定,还与乌桓各部建立良好的友谊;在其被曹操打败,东逃辽东,被公孙康用计俘虏后,袁尚谓公孙康曰:“未死之间,寒不可忍,可相与席。”袁熙慷慨道:“头颅方行万里,何席之为?”最终兄弟两人为公孙康所杀害,头颅被送给曹操。
公孙康接到黄忠的信件,感觉尹礼仅有五千骑兵和七千步兵,如何都不能做到围住两倍多的敌人,还认为黄忠在讽刺他放走了高干所部,便没有提供支援;事后得知真相,令公孙康后悔不迭。
陈登接到黄忠信件,心中直感叹黄忠的智、勇,为主公所封第一位将军,果然没错;更痛恨公孙康私自出击,简直无脑。
同时急令张猛率领骑兵过河,驰援细阳城。
对当前的形势陈登非常满意,已把袁绍压缩到汝水之难,汝南郡一失去一半的地盘,他与黄忠,可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发起对袁绍的攻击。
再加上淮南的鲁肃,袁绍必不能守。
第二天中午,黄忠便返回到陈县。
新增一万多骑兵,兖州军声势更大;而袁绍的军队却斗志全无。
黄忠感叹,辛评的圆形阵确有优秀的一面,只是使用的时机不对,地点不对,且袁绍已无援兵,否则的话,很可能就会让他们逃跑了。
三日后,袁熙所辖官兵未见援兵,已经灰心了。
而黄忠一直让官兵不断的高喊“投降不杀”的口号,更是瓦解了他们的抵抗意志。
袁熙和辛评对现状看在眼里,却无能为力,相顾无言;连高干的四万军队都被黄忠干掉了,他们也不是对手;最终,袁熙决定投降。
袁绍得到消息,再次吐血昏迷。
等他醒过来后,许攸劝袁绍投降,相信冠军侯不会为难于他。
逢纪建议重金贿赂鲁肃,并把地盘让给鲁肃,离间鲁肃与徐州和青州的关系,条件仅仅是放他们南去与袁术汇合。
袁绍痛恨许攸的贪婪,同时也恨其说出了他的心里话;于是,袁绍命人斩杀许攸,抄家。
现在他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想突围都不可得;南有鲁肃,西有曹操,谁都不会放他离开的;即便放他离开,又能去哪里呢?
随后,命人斩杀韩馥全家,就让相关秘密都随韩馥的死亡而消失吧。
最后,留下书信一封,饮毒酒自尽;他宁愿选择自杀,也不愿意投降寒门高顺,这是他的身份所不许的,他不愿意受这个侮辱。
至于为什么没有杀逢纪,他感觉逢纪比许攸更忠心,此后更需要他照顾后人了;至于逢纪建议投奔袁术,他是无法接受的,首先是袁术现在自身难保,东有黄巾军,南有孙策,西有董卓,他估计不用多久,袁术便会步他的后尘;其次,他更不愿意在袁术面前丢脸,不若一死,至少能保全家人,成就他的美名。
逢纪受命,主持并厚葬袁绍,随之命辛毗前去与陈登面谈投降事宜。
袁绍自杀,天下震动。
高顺命黄忠暂时管理豫州三郡国事务。
逢纪、袁谭、高干、袁熙等人前往冀州拜见高顺;众人向高顺宣布效忠。
高顺把汝南郡分为两郡,任命辛评为豫州刺史,掌管豫州四郡民生事务,豫州事务暂归青州牧房良管辖。
逢纪、辛毗暂留邺城为将军府从事。
高干、淳于琼、袁谭等人皆为军司马,继续从军。
至于鲁肃所占五县,可留安阳和新息两县划归西阳郡,剩余三县归还豫州。
而公孙康虽然此前被任命为中郎将,却因战败之事以及没有及时支援之事,为高顺所恼,被改任为吕梁郡都尉。
为了安慰公孙一家,公孙度被任命为汝阴郡太守。
司马俱被任命为中郎将,前往并州河西驻守,代替徐晃;徐晃率领一万骑兵,前往豫州驻扎。
黄龙还是别部司马,不过所辖官兵增加,权限增加,继续驻守陈留郡。
黄忠和尹礼分别获得不等的赏赐,回原地驻扎。
只有陈登、张猛等人没有立下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