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宋殊将昨晚才做好的两盏莲花灯放在桌子上,随即领着钱进去外面迎人。
~
庄家开设的南山书院,庄寅只是院长,偶尔去给学子们讲讲学,平日教书的是他的几个无心仕途的弟子。庄寅今年五十六岁,他亲自教授的学生并不多,每年只收四五个左右,都是天赋出众的,而在他这些弟子当中,目前名气最大才学最高的便是宋殊。
宋殊自小聪颖懂事,加上他父母双亡身世可怜,庄寅对这个弟子便格外照顾,常常留他在家里用饭。庄夫人更是将宋殊视为己出,宋殊在庄家读书的那些年,一年四季的衣裳几乎都出自庄夫人之手,宋殊亦敬庄夫人如同生母。
“师母怎么亲自过来了?”踏进铺子,宋殊目光一扫,直奔侧对自己赏灯的老夫人而去。
庄夫人五十多岁,头发花白,气色很是不错,若不是那些白发,看起来要年轻几岁的。见宋殊来了,她和蔼一笑,指着面前一盏盏灯笼道:“我最喜欢来你们家看灯笼了,看看这些字画,一盏比一盏有灵气,换我买回家,肯定都舍不得用。”
“师母过赞了,这边人多,师母随我去后面坐吧。”宋殊熟稔地扶着老夫人胳膊道。
临近中元,来铺子里买河灯的人越来越多,三间铺面人来人往。
庄夫人点点头,边走边跟他说话,问得都是宋殊的饮食起居,得知他收了徒弟,她也打听了两句。
宋殊请老夫人到堂屋落座,想喊唐景玉备茶,又记起唐景玉跑前面去了,便让钱进去灯房把两盏灯笼拿过来,他打算亲自动手。
庄夫人笑道:“过来过来,你陪师母说话,让迎春去弄。”
话音一落,她身后圆脸的红裙丫鬟朝宋殊欠身行礼,迈着小碎步出去了,因她随庄夫人来的次数多了,对宋家院中情形早已十分熟悉。
庄夫人不免又劝宋殊:“你看你,不着急娶媳妇,身边准备两个知冷知热的丫鬟伺候着也行啊,如今连个使唤的小厮都没有了,让我如何放心?”
宋殊有些头疼地解释道:“前阵子新招了一个使唤的,年纪小点,偶尔贪玩,赶巧让师母撞上了。”
“反正你总有话说。”庄夫人瞪他一眼,目光投向了门口。
钱进提着一个竹篮走了进来,篮子是扁圆的,里面装着一对儿莲花灯。
“请夫人过目。”钱进将篮子放到桌子上,再把两盏莲花灯小心翼翼捧出来,摆到老夫人面前。
两盏莲花灯,一大一小,底座是连着的,栩栩如生,宣纸做成的莲花瓣上都提了一行小字。庄夫人认真地看,苍老的手慢慢旋转,口中喃喃自语:“又是一年了,不知她们娘俩在那边过得如何。”
宋殊沉默。
师姐病逝的时候,他正在考场里,出来时得知噩耗,师姐已经下葬了,他只来得及到师姐坟头上香祭拜。后来他随军出征,再回京的时候,没过几天又得了唐景玉病故的消息,赶去唐府,只看到一副小小的棺木。他质问唐尚华为何没有照顾好女儿,唐尚华一脸悲痛说不出话,而死者已矣,他一个外人,也不好再追究什么。
~
宋家厨房里,唐景玉在看庞师傅炒菜呢,不停地吸鼻子:“真香啊,真不懂掌柜为啥还要折磨我让我学做饭给他开小灶,换我能吃庞叔做的菜就很满足了。”
庞师傅心宽体胖,并没有被掌柜冷落的尴尬:“知足吧,咱们掌柜那是赏识你,你早日学成,我也省事了。”每天都要先给掌柜做一份,然后再做大锅饭,反正工钱没啥区别,他巴不得掌柜再开开恩,现在就吃唐五做的,别让他做掌柜那份了。
唐景玉笑着拍他马屁:“我笨,还得庞叔好好教我啊。”
庞师傅痛快地答应了。
炒菜其实很简单,记住步骤就行了,唐景玉心思移到了别处,在厨房里面溜达起来,“庞叔,那我从你这儿舀点米回去啦,留着晚上给掌柜煮粥喝。”她自己一个人蒸米饭不够费事的,所以米饭唐景玉打算来大厨房盛,她吃的少,一碗就够,倒是粥因为要加调补的东西,莲子红枣花生核桃什么的,大厨房这边肯定不会煮这种粥,得她自己弄。
“你自己倒吧,我记得那边好像有个空的米袋子。”庞师傅没放在心上。
唐景玉窃喜,舀了一袋子底白米,吃完了再来拿,宋殊就是发现了也不会跟她计较的。
讨了米,唐景玉又拿了一段山药两块儿大姜和半斤红糖,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去。她一个人用不了多少,凡是调养身体所需而大厨房这边正好有的,唐景玉都打算来这边拿了,能省一点是一点。
一路上只遇到几个伙计,到了鹤竹堂院门口,唐景玉贴着墙探头往里望,见上房几间屋门都关着,院子里也没有宋殊的身影,她做贼一般悄悄朝自己的小厨房跑去。就算宋殊不会在乎这点东西,能不发现还是不发现的好。
将东西放好,唐景玉彻底松了口气,往外走时瞧见宋殊单独走了进来,她乐呵呵跟他打招呼:“掌柜,我今晚打算熬姜汤泡脚,郎中说那样对身体好,要不要我给掌柜也准备一盆?”
宋殊想问她姜哪来的,开口之前又觉得不值得为了那点小事跟她计较,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走了。
一片好意被无视,唐景玉撇撇嘴,又去厨房抱了些柴禾,开始准备自己的第一顿晚饭。
山药红枣粥。
“唐五,为啥要用姜汤泡脚啊?”
门口忽然一黑,朱寿跨了进来。
唐景玉一边给山药去皮一边也不太确定地解释:“姜能祛寒,热水里加姜汤大概能让身子更热乎吧。”
“身子热乎就能对身体好吗?那我也要泡脚。”朱寿走到她身边,低头看她手里的东西,“这是树根?”
“你才吃树根!”唐景玉差点切到手,连忙放下刀给他安排活儿:“去帮我数五个红枣,掰成两半把枣核儿取出来。你是大男人,不用泡脚,不过我可以分你一点红枣粥喝。”
朱寿乖乖去干活儿,掰了两个突然记起来了,扭头问她:“那你为啥要让师父泡脚?”
唐景玉嘿嘿笑,压低声音告诉他:“我那是逗他玩呢,知道他肯定不泡。”
朱寿眨眨眼睛,茫然地追问:“你怎么知道师父不泡?”
唐景玉最烦朱寿问东问西的,回答一两次是心情好,再多她就没耐性了,放下菜刀准备训他一顿,却见门口不知何时站了一个人,头戴玉冠,身穿一身月白长袍,俊美清冷的侧脸在夕阳余晖里恍然若仙,不是宋殊是谁?
唐景玉心里叫苦,“掌柜,我……”
“君子远庖厨,朱寿,以后不得你再帮她干活,出来,我有事吩咐你。”
宋殊没听唐景玉的解释,丢下一句话就走了。
☆、第15章
朱寿被宋殊叫走后就没再回来,估计说完话直接到堂屋吃饭去了。
唐景玉自己忙活,坐在小板凳上添柴熬粥,没一会儿就见大厨房那边派人送饭过来了。她羡慕地咽咽口水,继续耐心地等着自己的山药红枣粥。
钱进在前面用的饭,他吃饭没那么细致,听庞师傅说唐景玉要给掌柜做饭,心思一转就猜到唐景玉又偷偷占掌柜便宜呢,跑过来看热闹,“闻起来挺香的啊,你往米里加了什么?”
他站在灶台前,好奇地吸鼻子。
唐景玉挠挠脑袋道:“我喜欢吃甜的,往粥里加了红枣,钱大哥吃完了?要不要再吃点?”
钱进退到门口,侧坐在门槛上,两条腿一条放外面一条放里面,微眯着眼睛打趣她:“你下了我那份米?”少年嘴甜会哄人,他也总忍不住逗逗他。
唐景玉早有准备,朝上房扬扬下巴:“本来答应给朱寿留点的,既然钱大哥来了,就不管他了。”
钱进连忙摇头:“算了吧,朱寿记性最好,没准一会儿就来跟你要了,我可不想因为一碗粥惹他生气,再说我也不爱吃甜粥。你先练练厨艺,以后会做的东西多了,咱们去湖里钓鱼去,回来炖鱼吃。”
“那敢情好!”唐景玉眼睛都亮了。宋家伙食算不错了,隔一两天就弄两条鱼吃,可架不住伙计人多啊,盘子刚端上来就被人抢光了,唐景玉不想跟一堆大老爷们抢菜,每次都是一口气挑些菜端回屋里自己吃。
熬粥费工夫,两人就从钓鱼随意聊了起来,聊着聊着钱进想起一事,探头瞅瞅上房那边,小声提醒她:“方才庄夫人来,掌柜想吩咐你备茶没找着人,你去哪了啊?以后再离开鹤竹堂记得先跟掌柜打声招呼,免得他生气。”
唐景玉添柴的动作一顿,望着里面跳跃的火苗道:“我去找庞师傅了,多谢钱大哥提醒,下次一定先跟掌柜提。你说的庄夫人就是掌柜的师母吧,她来这里做什么?”来嘉定这么久,她已经清楚宋殊跟庄家二老的关系了。
“来拿灯笼,说好了咱们给送过去的,庄夫人大概是想出来走走吧,亲自过来取了。”钱进叹了口气,“庄夫人的女儿跟外孙女都去了,她每年都会请掌柜做两盏河灯,中元夜一起放出去。”
“都去了啊?”唐景玉低低地重复。
“是啊,都好几年了……啊,掌柜吃完饭了,我先过去了!”钱进拍拍屁股站了起来,三两步跨下台阶走了。
唐景玉把方才添进一半的柴禾都送了进去,看着那先是一暗随即越来越旺的火苗,不知道该哭还是笑。当年负气离家,她也想过父亲会不会找她,也想好了就算被父亲找到,她也不会再回那个家,哪想父亲根本没有找,甚至为了不让她离家的事情影响声誉,直接对外说她死了。
幸好,外祖母还记得她们,每年都送灯给她们娘俩。
早知道外祖母今日会来,她说什么都不会去大厨房的。
唐景玉后悔极了,只是很快又愁上心头,外祖母已经认定她死了,日后她登门认亲,外祖母凭什么相信她是母亲的女儿?她身上没有任何信物,母亲留给她的玉佩早被人贩子抢走了……对了,她可以说些母亲提过的那些事情,外祖母可能会信她。
不论如何,她还是先挣钱吧,自己有了钱,就没了假认亲戚的必要,否则就算现在外祖母肯认她,她还是要寄居庄家,庄家不是外祖母的,是外祖父的,是他跟二房生的那两个儿子的……
“唐五,粥好了吗?我今天特意少吃了半碗饭。”朱寿突然跑了过来,快进来时不知想到什么,堪堪停住。
唐景玉瞪他:“掌柜不让你进来你就不进来啊?”
朱寿一脸为难地看着她。
可怜巴巴的像只讨主人欢心的大狗,唐景玉最受不了他这样,没好气地道:“还要等会儿,你先回屋去吧,好了我叫你。”
“我在这跟你一起等。”朱寿不想回屋自己待着,就在台阶下面看着她。
少年把灿烂的夕阳都挡住了,投了一条长长的人影进来,唐景玉却觉得比方才还要暖和,是那种从心底泛起的暖意。身边有这样一个单纯的伙伴,总比一个人孤零零吃饭好。
粥煮好了,唐景玉盛了两碗,因为要控制食量,她用的都是小碗。五个红枣她往自己的碗里盛了三个,分朱寿两个,摆到托盘上交给朱寿:“端到我屋里去吧,我把锅刷完了就过去。”
白瓷碗里是煮的发烂的白米,上面飘着红枣,单看卖相还是挺诱人的,朱寿很高兴,特别小心地端着走,从背后看过去,那小碎步走得像极了高门大户里的千金小姐。
唐景玉偷偷地笑,利落刷完锅,带上厨房门追了上去。
屋门开着,饭桌正对院子,因为粥还很烫,唐景玉就跟朱寿聊天:“快中元节了,那天铺子伙计都放假,杨昌回家祭祖去,你要不要回去给你娘烧柱香?”
朱寿摇摇头:“我不知道怎么回去,我也不想回去,以后就住在这里了。”
两人都早早没了娘,提起这个有点同病相怜的感觉,但唐景玉不喜欢想太多伤心事,先尝了口粥,发现还有点烫,便兴奋地撺掇朱寿:“咱们去求掌柜教咱们做河灯吧,先学最简单的那种,等到十五晚上咱们一起去河边放灯。”
朱寿只是脑筋直,这些节日俗礼的意思他都知道的,轻轻地点点头:“好。”
“好了,可以吃了,尝尝我的手艺如何!”唐景玉笑着拍拍他肩膀,率先拿起勺子。
米烂枣香,挺好吃的。
唐景玉自己很满意,朱寿也夸好吃,两人很快就将两小碗红枣粥吃光了。
唐景玉收拾东西要去厨房刷碗,朱寿大概是吃得太满意了,忘了宋殊的吩咐,一直随唐景玉走到了厨房。唐景玉知道宋殊那人面冷心热,不可能真的禁止朱寿帮忙,就也没提醒朱寿。这四年她孤单惯了,难得遇到朱寿这样乖的朋友,她喜欢跟他一起做事。
趁天还没有彻底暗下去,两人一起去宋家的小花园找宋殊。
宋家花园确实不大,胜在布局精致,假山池水竹林凉亭小桥,应有尽有。
宋殊站在木桥上,微风拂起衣摆轻轻曳动,仿佛跟夕阳晚景融为了一体。听到远处传来少年清脆的嬉笑声,他侧转过身,循声望去,就见俩个穿灰衣的少年并肩走了过来,矮个子的贪玩,摘了朵花想往高个子少年头上戴,可惜因为身高难以得逞。
在他的记忆里,这座宅子里从来没有过这种无忧无虑的笑声,他跟兄长都不是喜欢玩闹的人,而在他们之后,家里还没有过孩子。
宋殊多看了唐景玉一眼,知道二人是找自己来的,他朝桥头走了过去。
“找我有事?”他站在桥头,目光落在了唐景玉身上。
唐景玉飞快打量宋殊一眼,见他跟平常一样看不出来心情如何,她也只能鼓起勇气开口:“掌柜,快中元节了,我跟朱寿想放河灯,掌柜能先教我们吗?折最简单的那种河灯就行。李师傅他们最近都挺忙的,我们不好去打扰他们。”
宋殊看向朱寿,朱寿期待地看着他,至于唐景玉,不用看也知道她是什么眼神,小姑娘太会装可怜,假的都比真的更让人动容。
但宋殊还是答应了:“这几日我也没空,中元你们都不回去吧?那日上午我再教你们。”
两人的身世他都知道,唐景玉满嘴谎言,说出来的话半真半假,但想想老郎中的话,就知道唐景玉确实过得很苦,父母多半真的过世了。宋殊也是从孩子过来的,到现在,他依然会像小时候一样,亲自折河灯给亲人,只不过随着兄长祖父的先后离世,祭文上又多了两个名字。
“天色不早,早点回去吧。”最后叮嘱一声,他下了桥,沿着青石小路越走越远。
唐景玉有些困惑地目送他,这人今天怎么这么好说话?
朱寿突然扯住她袖子:“唐五你看,池子里有鱼!”
“在哪儿在哪儿?”唐景玉立即扑到桥杆上,盯着水面找了起来,“大不大啊,大了咱们抓条鱼回去,我给你炖鱼汤喝。”
~
庄家开设的南山书院,庄寅只是院长,偶尔去给学子们讲讲学,平日教书的是他的几个无心仕途的弟子。庄寅今年五十六岁,他亲自教授的学生并不多,每年只收四五个左右,都是天赋出众的,而在他这些弟子当中,目前名气最大才学最高的便是宋殊。
宋殊自小聪颖懂事,加上他父母双亡身世可怜,庄寅对这个弟子便格外照顾,常常留他在家里用饭。庄夫人更是将宋殊视为己出,宋殊在庄家读书的那些年,一年四季的衣裳几乎都出自庄夫人之手,宋殊亦敬庄夫人如同生母。
“师母怎么亲自过来了?”踏进铺子,宋殊目光一扫,直奔侧对自己赏灯的老夫人而去。
庄夫人五十多岁,头发花白,气色很是不错,若不是那些白发,看起来要年轻几岁的。见宋殊来了,她和蔼一笑,指着面前一盏盏灯笼道:“我最喜欢来你们家看灯笼了,看看这些字画,一盏比一盏有灵气,换我买回家,肯定都舍不得用。”
“师母过赞了,这边人多,师母随我去后面坐吧。”宋殊熟稔地扶着老夫人胳膊道。
临近中元,来铺子里买河灯的人越来越多,三间铺面人来人往。
庄夫人点点头,边走边跟他说话,问得都是宋殊的饮食起居,得知他收了徒弟,她也打听了两句。
宋殊请老夫人到堂屋落座,想喊唐景玉备茶,又记起唐景玉跑前面去了,便让钱进去灯房把两盏灯笼拿过来,他打算亲自动手。
庄夫人笑道:“过来过来,你陪师母说话,让迎春去弄。”
话音一落,她身后圆脸的红裙丫鬟朝宋殊欠身行礼,迈着小碎步出去了,因她随庄夫人来的次数多了,对宋家院中情形早已十分熟悉。
庄夫人不免又劝宋殊:“你看你,不着急娶媳妇,身边准备两个知冷知热的丫鬟伺候着也行啊,如今连个使唤的小厮都没有了,让我如何放心?”
宋殊有些头疼地解释道:“前阵子新招了一个使唤的,年纪小点,偶尔贪玩,赶巧让师母撞上了。”
“反正你总有话说。”庄夫人瞪他一眼,目光投向了门口。
钱进提着一个竹篮走了进来,篮子是扁圆的,里面装着一对儿莲花灯。
“请夫人过目。”钱进将篮子放到桌子上,再把两盏莲花灯小心翼翼捧出来,摆到老夫人面前。
两盏莲花灯,一大一小,底座是连着的,栩栩如生,宣纸做成的莲花瓣上都提了一行小字。庄夫人认真地看,苍老的手慢慢旋转,口中喃喃自语:“又是一年了,不知她们娘俩在那边过得如何。”
宋殊沉默。
师姐病逝的时候,他正在考场里,出来时得知噩耗,师姐已经下葬了,他只来得及到师姐坟头上香祭拜。后来他随军出征,再回京的时候,没过几天又得了唐景玉病故的消息,赶去唐府,只看到一副小小的棺木。他质问唐尚华为何没有照顾好女儿,唐尚华一脸悲痛说不出话,而死者已矣,他一个外人,也不好再追究什么。
~
宋家厨房里,唐景玉在看庞师傅炒菜呢,不停地吸鼻子:“真香啊,真不懂掌柜为啥还要折磨我让我学做饭给他开小灶,换我能吃庞叔做的菜就很满足了。”
庞师傅心宽体胖,并没有被掌柜冷落的尴尬:“知足吧,咱们掌柜那是赏识你,你早日学成,我也省事了。”每天都要先给掌柜做一份,然后再做大锅饭,反正工钱没啥区别,他巴不得掌柜再开开恩,现在就吃唐五做的,别让他做掌柜那份了。
唐景玉笑着拍他马屁:“我笨,还得庞叔好好教我啊。”
庞师傅痛快地答应了。
炒菜其实很简单,记住步骤就行了,唐景玉心思移到了别处,在厨房里面溜达起来,“庞叔,那我从你这儿舀点米回去啦,留着晚上给掌柜煮粥喝。”她自己一个人蒸米饭不够费事的,所以米饭唐景玉打算来大厨房盛,她吃的少,一碗就够,倒是粥因为要加调补的东西,莲子红枣花生核桃什么的,大厨房这边肯定不会煮这种粥,得她自己弄。
“你自己倒吧,我记得那边好像有个空的米袋子。”庞师傅没放在心上。
唐景玉窃喜,舀了一袋子底白米,吃完了再来拿,宋殊就是发现了也不会跟她计较的。
讨了米,唐景玉又拿了一段山药两块儿大姜和半斤红糖,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去。她一个人用不了多少,凡是调养身体所需而大厨房这边正好有的,唐景玉都打算来这边拿了,能省一点是一点。
一路上只遇到几个伙计,到了鹤竹堂院门口,唐景玉贴着墙探头往里望,见上房几间屋门都关着,院子里也没有宋殊的身影,她做贼一般悄悄朝自己的小厨房跑去。就算宋殊不会在乎这点东西,能不发现还是不发现的好。
将东西放好,唐景玉彻底松了口气,往外走时瞧见宋殊单独走了进来,她乐呵呵跟他打招呼:“掌柜,我今晚打算熬姜汤泡脚,郎中说那样对身体好,要不要我给掌柜也准备一盆?”
宋殊想问她姜哪来的,开口之前又觉得不值得为了那点小事跟她计较,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走了。
一片好意被无视,唐景玉撇撇嘴,又去厨房抱了些柴禾,开始准备自己的第一顿晚饭。
山药红枣粥。
“唐五,为啥要用姜汤泡脚啊?”
门口忽然一黑,朱寿跨了进来。
唐景玉一边给山药去皮一边也不太确定地解释:“姜能祛寒,热水里加姜汤大概能让身子更热乎吧。”
“身子热乎就能对身体好吗?那我也要泡脚。”朱寿走到她身边,低头看她手里的东西,“这是树根?”
“你才吃树根!”唐景玉差点切到手,连忙放下刀给他安排活儿:“去帮我数五个红枣,掰成两半把枣核儿取出来。你是大男人,不用泡脚,不过我可以分你一点红枣粥喝。”
朱寿乖乖去干活儿,掰了两个突然记起来了,扭头问她:“那你为啥要让师父泡脚?”
唐景玉嘿嘿笑,压低声音告诉他:“我那是逗他玩呢,知道他肯定不泡。”
朱寿眨眨眼睛,茫然地追问:“你怎么知道师父不泡?”
唐景玉最烦朱寿问东问西的,回答一两次是心情好,再多她就没耐性了,放下菜刀准备训他一顿,却见门口不知何时站了一个人,头戴玉冠,身穿一身月白长袍,俊美清冷的侧脸在夕阳余晖里恍然若仙,不是宋殊是谁?
唐景玉心里叫苦,“掌柜,我……”
“君子远庖厨,朱寿,以后不得你再帮她干活,出来,我有事吩咐你。”
宋殊没听唐景玉的解释,丢下一句话就走了。
☆、第15章
朱寿被宋殊叫走后就没再回来,估计说完话直接到堂屋吃饭去了。
唐景玉自己忙活,坐在小板凳上添柴熬粥,没一会儿就见大厨房那边派人送饭过来了。她羡慕地咽咽口水,继续耐心地等着自己的山药红枣粥。
钱进在前面用的饭,他吃饭没那么细致,听庞师傅说唐景玉要给掌柜做饭,心思一转就猜到唐景玉又偷偷占掌柜便宜呢,跑过来看热闹,“闻起来挺香的啊,你往米里加了什么?”
他站在灶台前,好奇地吸鼻子。
唐景玉挠挠脑袋道:“我喜欢吃甜的,往粥里加了红枣,钱大哥吃完了?要不要再吃点?”
钱进退到门口,侧坐在门槛上,两条腿一条放外面一条放里面,微眯着眼睛打趣她:“你下了我那份米?”少年嘴甜会哄人,他也总忍不住逗逗他。
唐景玉早有准备,朝上房扬扬下巴:“本来答应给朱寿留点的,既然钱大哥来了,就不管他了。”
钱进连忙摇头:“算了吧,朱寿记性最好,没准一会儿就来跟你要了,我可不想因为一碗粥惹他生气,再说我也不爱吃甜粥。你先练练厨艺,以后会做的东西多了,咱们去湖里钓鱼去,回来炖鱼吃。”
“那敢情好!”唐景玉眼睛都亮了。宋家伙食算不错了,隔一两天就弄两条鱼吃,可架不住伙计人多啊,盘子刚端上来就被人抢光了,唐景玉不想跟一堆大老爷们抢菜,每次都是一口气挑些菜端回屋里自己吃。
熬粥费工夫,两人就从钓鱼随意聊了起来,聊着聊着钱进想起一事,探头瞅瞅上房那边,小声提醒她:“方才庄夫人来,掌柜想吩咐你备茶没找着人,你去哪了啊?以后再离开鹤竹堂记得先跟掌柜打声招呼,免得他生气。”
唐景玉添柴的动作一顿,望着里面跳跃的火苗道:“我去找庞师傅了,多谢钱大哥提醒,下次一定先跟掌柜提。你说的庄夫人就是掌柜的师母吧,她来这里做什么?”来嘉定这么久,她已经清楚宋殊跟庄家二老的关系了。
“来拿灯笼,说好了咱们给送过去的,庄夫人大概是想出来走走吧,亲自过来取了。”钱进叹了口气,“庄夫人的女儿跟外孙女都去了,她每年都会请掌柜做两盏河灯,中元夜一起放出去。”
“都去了啊?”唐景玉低低地重复。
“是啊,都好几年了……啊,掌柜吃完饭了,我先过去了!”钱进拍拍屁股站了起来,三两步跨下台阶走了。
唐景玉把方才添进一半的柴禾都送了进去,看着那先是一暗随即越来越旺的火苗,不知道该哭还是笑。当年负气离家,她也想过父亲会不会找她,也想好了就算被父亲找到,她也不会再回那个家,哪想父亲根本没有找,甚至为了不让她离家的事情影响声誉,直接对外说她死了。
幸好,外祖母还记得她们,每年都送灯给她们娘俩。
早知道外祖母今日会来,她说什么都不会去大厨房的。
唐景玉后悔极了,只是很快又愁上心头,外祖母已经认定她死了,日后她登门认亲,外祖母凭什么相信她是母亲的女儿?她身上没有任何信物,母亲留给她的玉佩早被人贩子抢走了……对了,她可以说些母亲提过的那些事情,外祖母可能会信她。
不论如何,她还是先挣钱吧,自己有了钱,就没了假认亲戚的必要,否则就算现在外祖母肯认她,她还是要寄居庄家,庄家不是外祖母的,是外祖父的,是他跟二房生的那两个儿子的……
“唐五,粥好了吗?我今天特意少吃了半碗饭。”朱寿突然跑了过来,快进来时不知想到什么,堪堪停住。
唐景玉瞪他:“掌柜不让你进来你就不进来啊?”
朱寿一脸为难地看着她。
可怜巴巴的像只讨主人欢心的大狗,唐景玉最受不了他这样,没好气地道:“还要等会儿,你先回屋去吧,好了我叫你。”
“我在这跟你一起等。”朱寿不想回屋自己待着,就在台阶下面看着她。
少年把灿烂的夕阳都挡住了,投了一条长长的人影进来,唐景玉却觉得比方才还要暖和,是那种从心底泛起的暖意。身边有这样一个单纯的伙伴,总比一个人孤零零吃饭好。
粥煮好了,唐景玉盛了两碗,因为要控制食量,她用的都是小碗。五个红枣她往自己的碗里盛了三个,分朱寿两个,摆到托盘上交给朱寿:“端到我屋里去吧,我把锅刷完了就过去。”
白瓷碗里是煮的发烂的白米,上面飘着红枣,单看卖相还是挺诱人的,朱寿很高兴,特别小心地端着走,从背后看过去,那小碎步走得像极了高门大户里的千金小姐。
唐景玉偷偷地笑,利落刷完锅,带上厨房门追了上去。
屋门开着,饭桌正对院子,因为粥还很烫,唐景玉就跟朱寿聊天:“快中元节了,那天铺子伙计都放假,杨昌回家祭祖去,你要不要回去给你娘烧柱香?”
朱寿摇摇头:“我不知道怎么回去,我也不想回去,以后就住在这里了。”
两人都早早没了娘,提起这个有点同病相怜的感觉,但唐景玉不喜欢想太多伤心事,先尝了口粥,发现还有点烫,便兴奋地撺掇朱寿:“咱们去求掌柜教咱们做河灯吧,先学最简单的那种,等到十五晚上咱们一起去河边放灯。”
朱寿只是脑筋直,这些节日俗礼的意思他都知道的,轻轻地点点头:“好。”
“好了,可以吃了,尝尝我的手艺如何!”唐景玉笑着拍拍他肩膀,率先拿起勺子。
米烂枣香,挺好吃的。
唐景玉自己很满意,朱寿也夸好吃,两人很快就将两小碗红枣粥吃光了。
唐景玉收拾东西要去厨房刷碗,朱寿大概是吃得太满意了,忘了宋殊的吩咐,一直随唐景玉走到了厨房。唐景玉知道宋殊那人面冷心热,不可能真的禁止朱寿帮忙,就也没提醒朱寿。这四年她孤单惯了,难得遇到朱寿这样乖的朋友,她喜欢跟他一起做事。
趁天还没有彻底暗下去,两人一起去宋家的小花园找宋殊。
宋家花园确实不大,胜在布局精致,假山池水竹林凉亭小桥,应有尽有。
宋殊站在木桥上,微风拂起衣摆轻轻曳动,仿佛跟夕阳晚景融为了一体。听到远处传来少年清脆的嬉笑声,他侧转过身,循声望去,就见俩个穿灰衣的少年并肩走了过来,矮个子的贪玩,摘了朵花想往高个子少年头上戴,可惜因为身高难以得逞。
在他的记忆里,这座宅子里从来没有过这种无忧无虑的笑声,他跟兄长都不是喜欢玩闹的人,而在他们之后,家里还没有过孩子。
宋殊多看了唐景玉一眼,知道二人是找自己来的,他朝桥头走了过去。
“找我有事?”他站在桥头,目光落在了唐景玉身上。
唐景玉飞快打量宋殊一眼,见他跟平常一样看不出来心情如何,她也只能鼓起勇气开口:“掌柜,快中元节了,我跟朱寿想放河灯,掌柜能先教我们吗?折最简单的那种河灯就行。李师傅他们最近都挺忙的,我们不好去打扰他们。”
宋殊看向朱寿,朱寿期待地看着他,至于唐景玉,不用看也知道她是什么眼神,小姑娘太会装可怜,假的都比真的更让人动容。
但宋殊还是答应了:“这几日我也没空,中元你们都不回去吧?那日上午我再教你们。”
两人的身世他都知道,唐景玉满嘴谎言,说出来的话半真半假,但想想老郎中的话,就知道唐景玉确实过得很苦,父母多半真的过世了。宋殊也是从孩子过来的,到现在,他依然会像小时候一样,亲自折河灯给亲人,只不过随着兄长祖父的先后离世,祭文上又多了两个名字。
“天色不早,早点回去吧。”最后叮嘱一声,他下了桥,沿着青石小路越走越远。
唐景玉有些困惑地目送他,这人今天怎么这么好说话?
朱寿突然扯住她袖子:“唐五你看,池子里有鱼!”
“在哪儿在哪儿?”唐景玉立即扑到桥杆上,盯着水面找了起来,“大不大啊,大了咱们抓条鱼回去,我给你炖鱼汤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