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对于二嫂,张芸儿肯定比对大嫂佟氏的感情深一些。
  不是说不喜欢佟氏,只是佟氏自己是长嫂,可是在二哥和二嫂去外地的时候,按说,应该是他们在这京城里照顾老爷子,可是两人却住到庄子上去了,虽然说,是大哥那边不习惯这京城的生活,可是当长嫂的,是不是也应该做些什么?而不是把事情都丢给她一个小儿子媳妇啊。
  不过张芸儿牢骚归牢骚,也只是在自己心里想一想,可从来没有说出去过,见到佟氏也是和和气气的。
  因为在年前的时候接到了张家的信,也就是张芸儿娘家的信,说是要过来京城一趟。
  张芸儿的大伯是做米铺生意的,和赵水生也是旧识了。
  不过张大伯在之后,又买了很多地,把自己的身份转成了地主,毕竟士农工商,当个地主,也比当商人说起来好听一些。
  不过他家的米铺是越开越多,钱也是越来越多,但是张大伯在灾荒的时候,也会开仓给老百姓施粥,倒是在家乡的名声很好听。
  这次过来,一来是好久没有见着张芸儿一家子了,所以过来看看二来是想给自己的儿子捐个官。
  朝廷是可以允许有钱的人家用钱买官的,不过这种官是属于说着好听,可是既没有俸禄,也没有差事的。
  当然,品级在那里,以后办什么喜事或者丧事,都可以按照这个品级的规格办。
  张芸儿说道:“我那堂兄是想能在京城里捐个官,到时候就在京城里住下来了。”
  在当地也可以捐官,不过张大伯已经想好了,自己的大儿子不是做生意的料,与其这样,不如给他捐个官,然后在仕途上拼一拼,只是这捐官,还有一定的说道,如果是在地方上,就根本不可能给人安排差事,可是如果是在京城里捐的官,那么就有机会谋个值,哪怕是闲置的。
  所以张大伯想到了京城里的赵水生,想请赵水生帮个忙,毕竟朝廷有人好办事儿。
  李梨花说道:“这事儿,我只能跟楚楚她爹说一说,具体的该怎么办,我也不太清楚。”
  张大伯一家子的人品倒是不错,只是李梨花也不能答应的太痛快了。
  虽然这种捐的官,作用不太大。
  张芸儿忙说道:“我明白,二嫂,能办的就办,不能办的,请二哥也不要勉强。”
  人贵有自知之明,强求着别人一定要把事情办好,那最后仅有的情分也会消耗掉的。
  何况,大伯那边也只是亲戚,她自然是希望现在的婆家更好一些,如果大伯要求办的事儿,影响到了婆家的事儿,作为赵家的媳妇,自然是以婆家为主的,她还有儿子是赵家的人呢,总得首先为儿子着想。
  其实就李梨花所知道,周朝这种散官也分文武,文官方面不好进去,武官方面倒是容易,给你一个兵马司的侍卫当当,也是从七品的品级,你做了这种侍卫,对大局一点儿影响也没有,只要当值的时候去衙门就成,再有就是那种挂在名头上的武官,听着好听,其实手头上一个兵也没有。
  不领兵,对大家就没有影响。也就无所谓了。
  赵水生也单独接到了张大伯写给他的信,对于张大伯想给儿子捐个官,赵水生倒是没有什么为难的,因为只要银子足够,在这边随便捐个官,根本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儿。
  张大伯带着儿子过来,已经到了腊月二十了,因为快过年了,所以就留在了赵家。
  开春的时候,捐官的机会大一些,所以他们才赶到年前过来。
  张大伯带了好几车的东西过来,山珍海味,药材补品都有。
  李梨花是女眷,也不好出面招待,让赵土生去招呼他这个娘家的大堂伯了。
  而赵水生下午下了衙回来之后,也和张大伯见了面,老赵头是见到家乡的人,也很激动,早就已经和张大伯说了半天的家乡的事情了。
  张大伯见到赵水生,给赵水生行礼,人家赵水生现在是吏部侍郎,他们不过是平头百姓,尽管是亲戚,可也不要仗着亲戚的情分,就觉得什么都是理所应当的。
  张大伯比以前更富态了,有个将军肚。
  其实呢,他也有他的苦恼,家里不止一个儿子,偏偏是老二会做生意一些,老大呢,也不能不管,现在都三十好几的人了,在家里不能呆一辈子。
  张大爷长得很是魁梧,和张大伯有五分相像。
  赵水生问了张大伯和张大爷各自的想法,已经心里有数了。
  作为吏部侍郎,哪里缺人,他心里也有数,这种捐官,倒不是安插自己的人到衙门里去。赵水生知道张大爷喜欢舞枪弄棒的,就想了一个去处,对张大伯和张大爷说道:“如果想要上差,武官倒是比较容易得到。”
  张大伯说道:“武官好啊,他读书的时候,就是瞎混时间,真要他当文官,我看用不了几天,就要当不下去了。”
  赵水生点头,说道:“如此,巡检司倒是还缺副巡检,只是品级只有从九品,不过这巡检司干好了,以后也能升的太一些。”
  张大伯说道:“只要能去当差,从九品也没有关系。”
  总比无所事事要好的多,张大爷也表示满意,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草民,现在能当个从九品的官,已经很不错了。人家有的人还读了一辈子的书,连个官都没有当过呢。
  赵水生推荐这个,也是因为这个差事不算重要,容易捐到,且看张大爷这样的体魄,也适合在巡检司当差。
  巡检司盘查过往行人,稽查无路引外出之人,缉拿奸细盗贼等,只要身体不错,就干得下来。
  作为第一个官职,首先要做的有信心,才能继续下去。
  赵水生也是想给张大爷在官场上迈好第一步,等有了资历后,再慢慢的提上来。
  张大爷去了后,就是副巡检,手头上也有人,倒是不用怕被人欺负了。
  如果他连这第一个差事也办不好,那就说明他不适合在官场上混,赵水生会给他找个更轻闲的衙门呆着,想来往上升也不容易了。
  “明年开春后,我让人带着你们去交割,问题应该不大。”赵水生说道。
  张大伯和张大爷感激,如果是他们自己过来连个门路都没有,肯定是要忙很长一段时间,然后花的冤枉钱也不少了。
  赵水生说道:“都是亲戚,能帮的我尽量帮,等上差后,好好干,以后不愁没有升迁的机会。”
  虽然从九品是最低等的官职,可是人的际遇又有谁能说的清楚呢?
  赵水生倒是不怕别人说他以公徇私,毕竟帮人捐官的官员,在这周朝恐怕大家都有过,他这里不过是给亲戚捐一个从九品的武官,真是微不足道,就是有人想要上折子说自己,那折子也拿不出来,毕竟,从九品的武官,谁都不好意思说出去。
  如果把重要的位置给安排了,还有个说道,可是这里完全不是。
  巡检司有人看不上,认为是干粗活的地方,不过这个地方认识的人多,三教九流的,要是办成一个案子,那升迁的就快了。
  何况,巡检司这边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也容易积攒人脉。
  赵水生希望张大爷能够想明白这些事儿,毕竟他的路是他自己要走的,别人都代替不了。
  张大伯还想趁着个时候,给自己的儿子在京城买个宅子,总不能以后当差了,也还借助字赵家吧,那样也不像话。
  既然能拿出钱来捐官,那么买房子的钱也不缺。
  赵水生说道:“等把差事定下来,然后在那附近买房子比较好。过年了,很多衙门都快要封印了,买下来,房契也过不了。”
  张大伯说道:“瞧我这个脑子,怎么连这个都没有想到?”他是做生意的,对立契书的事儿,一点儿也不陌生。看把他给急的。
  张大伯和张大爷就在这边安心住下来了,张芸儿也单独见了自己的大伯和大堂哥,问起家里的情况,张大伯也说的很详细。
  张芸儿问道:“大堂哥要留在京城,俺嫂子他们怎么办?”总不能让两口子长期分开吧。
  ☆、第一百八十一章 琐事
  “等开春后,事情定下来了,就让你嫂子他们过来的。”张大伯说道。
  “那好,等房子买下来,我这边先送几个人过去,照顾大堂哥。”张芸儿说道。
  张大伯这次过来,都是带的男仆,所以对侄女儿的好意,他是欣然接受的。
  张芸儿想着大嫂佟氏拜托自己的事儿,虽然不想问,可是这个事儿一直影响到他们家,不问清楚,心里总是不踏实。
  张大伯也是要说赵春花的事儿的。
  这边赵家老太爷也已经私底下问过自己这个事儿,张大伯只说赵春花被自己的儿子照顾的很好,其他的什么都没有说。
  不过看赵老太爷的意思,好像还有些埋怨他们张家的人不地道。
  可是那边不过是张大伯的族侄,因为赵春花的事儿,两家的关系就直接变得很坏,再说,赵春花不是被赵家出族了吗?他要是多管闲事,算怎么回事儿?
  “你堂叔过世后,事情就那样了,这几年,那一家子都不好好的干活,原本就想着靠赵家过日子的,谁知道最后赵家也不认她了,日子就过成了那样,等你堂叔一过世,你那堂兄,就不乐意养活一个人了。也是因为没有血缘关系,我也不好多说什么。”
  赵春花那个性子,本身也有问题,如果她的性子好一些,也不会和继子和继子媳妇闹成那样,在一起过日子,那这日子根本就没法过。
  张芸儿听了说道:“可是我公公却不知道听了什么话,非要把赵春花给接过来,就因为这个事儿,和我们这些当小辈的都闹了不少意见。以前是我们,他要说那些换,也没有什么,大不了我们听着呗,可是现在对二哥和二嫂说那些话,就太不应该了!”
  当初分家的时候,一点儿东西也没有给二哥和二嫂分,如今能过上这样的日子,也全凭了二哥和二嫂,就这样,老爷子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竟然还要找茬。
  虽然说家丑不可外扬,可是张大伯是自己的亲大伯,是娘家人,有些事儿和婆家人不好说,和娘家人就说的出口。
  张大伯听了说道:“芸儿,你心里这样想的,可是别说出来啊,不管怎么说,那都是长辈!”他还怕侄女儿因为心直口快,而得罪人了呢。
  张芸儿道:“大伯,你放心,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也不会那么没有眼色的。”
  所以她不会巴着管家权不放,就好像这个家已经是自己家一样,那样有什么好处啊。
  张大伯说道:“你明白就好,赵春花的情况,按照我们一般老百姓来说,那都是好的了,还有多少人辛辛苦苦的在地里刨食,遇上天灾,都不知道怎么活下去,她现在有自己的亲儿子养活着,不缺她吃,不缺她穿的,人那,要知足,别想着自己应该能过的更好,可是她也不想一想,她要过的更好,是她自己用双手努力出来的吗?只想着占别人的便宜,这样的人,一辈子都没有什么出息。”
  赵春花为什么要给找老爷子写信?那还不是因为觉得到了京城,她肯定能过的比在乡下要好的多,有老爷子这个亲爹照顾,别人也不敢赶她走,到了京城,她就是当官的人的姐姐,身边肯定少不了人伺候,所以为了这样,她怎么会甘心在乡下一直住着?
  可是,她也不想一想,她自己有什么资格再过来啊。
  张芸儿说道:“我就是怕她看着不能到京城来,自己想办法跑过来了!”
  以前也不是没有这样的事儿,赵春花自己一个人带着两孩子过来了,那时候,二哥和二嫂是把两个孩子留下来了,又细心的教导,如今都有了出息,那时候是看在亲戚的情分上的,当时的赵春花或许还顾忌到自己的两孩子。
  可是,现在的赵春花呢,她宁愿出族,也要改嫁,对自己的两个儿女还有什么情分呢?
  她只想自己过的好,别人谁也不在乎了。
  张大伯说道:“你放心,我看你那外甥做的很好,她想跑过来,是不可能的。”
  总算这何壮是个知恩的,为了不让自己这个亲娘再瞎胡闹,就又派了人,在乡下的屋子里照顾赵春花,明面上是照顾,实际上就是看着赵春花,免得她又偷偷的送信或者什么的。
  张芸儿有些奇怪了,“我那大姑子从小都没有学过认字,她又人在乡下,到底是怎么把信送过去的呢?”
  张大伯说道:“你外甥肯定以前还给过她零用钱,有这些钱,收买一些人为她写信送信,也是很容易的事儿。”
  镇上都有专门给人写信的人,只要把话说明白了,人家自然会给你把信写好,然后就送出去了。
  “怪不得珝哥儿他爹要另外给何壮写信了。”恐怕是叮嘱何壮,不要给赵春花零用了,不然以后还会有这样的事儿。
  从张大伯那边了解了情况,张芸儿也抽时间跟过来请安的佟氏讲了。
  佟氏说道:“多谢三弟妹帮我这个忙。”
  只要这赵春花不来,来不了,自己的儿媳妇那边才能安心啊。
  那么个能折腾的主儿过来了,说不定就仗着是自己儿媳妇的亲娘,住到庄子上去了,女儿和女婿不搭理丈母娘,那也说不过去,尽管这个大姑子被出族了,可是和儿媳妇的母女关系也不是消失了,到时候人来了,这边不管,那大房再不管,就推脱不出去了。
  而何莲现在又大着肚子,万一被那大姑子给气着了,事情就大发了!
  张芸儿说道:“大嫂太客气了,都是一家子。大嫂和大哥什么时候从庄子上回来?”因为快过年了,三房都要齐聚一堂,几年是过去几年第一次这么团圆的,年夜饭肯定也是要在一起吃的。
  大房在二房回来后没有多久,就又回去庄子上去了,如今眼看着年越来越近了,也没有几天了,大房还没有动静。
  佟氏说道:“琪儿媳妇的肚子越来越大,我怕挪动了不太好,所以就想等天气好了再回来。”
  张芸儿说道:“大嫂啊,虽然你们在庄子上也能请到接生婆,可是在京城里还是更方便一些,二哥和二嫂回来了,能请的大夫更好一些。不如让何莲回到这边生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