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2章 火候(4)
  不到天亮,武邑附近发生疫病的事儿,便传遍了整个北方大地,并随着那呼啸的风雪一道,传遍了整个大晏王朝乃至天下。
  天亮时,晋军营里摆了几口热气腾腾的大锅。
  大锅里头,全是煮沸了的汤药,那中药的味儿很浓,两三里路都闻得见。晋军将士大清早就敲锣打鼓地挨家挨户去宣传,让家里有病人的百姓,自个端着碗到营门口去排队领药。
  最开始,没有人响应。
  但城中的药铺早就满员了,且普通人也瞧不起病。无奈之下,那些因了害怕晋军而关门闭户的老百姓,不得不到营里来求药。
  夏初七的医务营忙活坏了。
  实际上,医务营里真正的大夫原本就只有几个。大部分人都是临时从兵员里抽调出来的,或者因为本身就是伤兵,无法上战场,这才自学自助来帮忙的人。对这些人来说,包扎伤口,消毒喂药还好办,这番面对老百姓们半信半疑的东问西问,就极是费劲儿了。
  因为他不仅要治病,还得为他们治心。
  不知道从哪里流出来的传闻,说来势汹汹的疫病是晋军带来的,是老天爷对赵樽“枉顾天伦,逆天造反,徒增杀戮”的警告。若是晋军再继续往南打下去,必然会惹得天怒人怨。到时候,就不只是“小疫”这般简单了,恐怕所有人都得为赵樽的“欺天灭地”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些谣言,在老百姓中间被编排得有模有样,一传十,十传百,版本众多,但大抵意思都相同,反正都是赵樽作的孽,遭了天谴。
  “气死小爷我了,这些不知好歹的东西!”
  元小公爷长得优雅高贵,可脾气却不太好。看赵樽听了谣传不为所动,他却按捺不住了,“唰地”拔出腰刀,便要冲出去。
  “等着啊,小爷去与他们理论理论。”
  赵樽冷冷剜他,“你要怎样?”
  元祐看了看手上的腰刀,“理论啊。”
  “理论?”赵樽哼一声,“你是准备把人都杀光?得,就算你把武邑县的老百姓都杀光了,还有武县呢,阜城呢,还有整个大晏呢?或者是,你有办法把全天下的人都杀尽,堵住谣言?”
  夏初七刚从外头进来,便看到这情形。
  抹了把额头的细汗,她笑着走过去拍拍元祐的胳膊,同情的道,“唉,长点心吧。我知你对赵十九是真爱,听不得他被人捣毁,但也不能如此鲁莽呀?”
  “真爱个鬼!”元祐脸都青了,“好心没好报,你两口子,都一个鸟德性,就知道欺负小爷。”
  哼一声,元祐收回刀,闷闷坐了回去。
  “说吧,你们是怎么个想法?”
  夏初七与赵樽互视一眼,抿嘴一乐,赶紧上前笑着安慰,“事情也不难解决,谣言怎么来的,咱就怎么给它打脸回去。只要让老百姓相信,是南军蓄意下毒,栽赃嫁祸,不就可以辟谣了。”
  “对啊。”元祐拍了拍脑门,“这个简单,交给我去办,你不是说毒药肯定在水井周围么,只要我们当着他们的面儿挖出药源来,不就一清二楚了?”
  “聪明……”夏初七莞尔,补充,“了一次。”
  “俗话说,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赵樽淡淡瞥了瞥元祐,又望向夏初七,那眉目间满是凝重之色,“南军原就想要拖住咱们,与我军在冀州打持久战。如今往井水里下药的做法,倒是合情合理,可兰子安为人心思缜密,既然下了这么大的工夫,又怎肯让我们轻易如愿?”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嘛。”元祐笑道。
  “此中一定……有诈!”夏初七蹙眉道。
  两个人异口同声的回答,可内容却南辕北辙。
  看赵樽敛着冷眸赞许地朝夏初七点点头,元小公爷扁着嘴巴,无奈的摊手。
  “哎!我还是太单纯了。”
  晋军来了,瘟疫来了,晋王要受到天罚了……
  街道上,到处都是乱传谣传的人。
  武邑城破,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原就是一件震撼心灵与扭转命运的大事儿。更何况,数千年的皇权洗脑告诉过他们:皇帝是天定的,犯上作乱是不对的,造反更是有大罪的。
  故而,对于这些谣传,他们深信不疑。
  虽然他们对晋军,有惊恐,有畏惧,但还是忍不住人类传承下来的“是非体质”,哭喊爹娘地四处去做免费宣传。
  武邑县离晋军营地最近的一口井,在城隍庙外。
  破旧的建筑,灰败的祭台,这老城隍庙看上去有些年分了。可庙子里供奉城隍老爷的香灰还是新的,看得出来,此处原本香火鼎盛,即便经了战争,菩萨也没有受到多大的冲击,永远地受着世人的供奉。
  “父老乡亲们,这里这里,跟上我。”
  “梆”一声,夏初七提着锣鼓,重重一敲。
  “来来来,这里啊这里,马上就到了。”
  又敲了一声,她偏头看了一眼跟着来的元小公爷,示意他指挥兵士维护秩序,并且吸引更多的人来观看。
  “来来来,快到了啊!跟上跟上!”
  一群被她从晋军营里门口一路吆喝过来的人慢慢围拢,有的抱着孩子,有的扶着老人,有的手上拿着药碗,纷纷看着夏初七,露出了怀疑的眼神。
  在来这里之前,他们听到晋军在号召,说是晋王妃要亲自问一问菩萨,到底为了什么要祸害世人,为什么要让武邑的百姓跟着遭殃。并且,晋王妃有法子让菩萨开口。
  人都是好奇的,他们虽然对晋军有怨,对晋军的说法也不太相信,但还是呼朋唤友,扶老携幼的聚到了城隍庙外头的井台边上。